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67章 夹击张献忠

明中祖:朱慈烺 第67章 夹击张献忠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嗯,不错,现下四川局势异常复杂,张贼在攻陷成都府后,整个四川政务已经瘫痪,现在四川西部,南部各个土司虽然各自为战,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位也都知道,我大明土司战力向来彪炳,秦老将军率领的白杆兵屡挫流贼兵峰,南部其他土司也各有胜负,使得现在张贼在四川动弹不得。”

“如陕西再无压力,本督意配合四川土司各部,南北夹击,收复四川,那时打通四川门户,西北后勤物资也得以保障。”

“虽然陇西等地号称塞上江南,但也受到天灾影响,现在支撑整个西北的供应,短期尚可,长期就不行了,我们得早做打算,四川这些年受天灾影响不大,天府之国,物产丰饶,可解西北之困。”

“督师所言极是,从陕西夹击四川,居高临下,有天然优势,张贼鼠目寸光,放弃湖广,扎进四川,岂不闻四川乃四战之地,只汉太祖刘邦爷据占汉中据四川夺得天下,其他几千年,可闻有占据四川的天下者?”

“说的不错,汉太祖占的是汉中之优势,若无汉中出口,据四川亦难成事,不过流贼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湖广熟,天下足。”

“湖广是富饶,但天灾**,被霍霍的不成样子了,他不入四川吃什么?现下,由陕西布政使司主导,陕西行都司配合,将西北士绅、勋贵、宗室、武将所侵占民田、军田统统清查,重新分配。”

“西北施行军管,如有反对者,不配合者,皆由督标营拿下问罪,包括宗室,一律严惩不怠,将田亩整理出来,按需分配给随我们迁徙的百姓耕种,至于各卫所,按照现在军户的剩余情况,重新分配。”

“是,下官定当理清田亩,做好分配。”陕西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立即起身应道。

孙传庭现在的权力巨大无比,现在没有朝廷指挥,整个西北孙传庭一人说了算,而且现在施行军管,要是抗命,自己这个布政使也是说没就没。

“牛总兵,传令行都司衙门,让他们做好边镇守卫,防止鞑靼趁虚作乱。”

“是,督师。”

“高总兵,前往朵甘行都司和乌斯藏行都司宣旨的人回来没?”

“督师,朵甘行都司已经回来了,都指挥使张让复旨,陇答卫可援军两千,向朵甘行都司辖地的两个法王赞善王和护教王征军四千。”

“朵甘、董卜韩胡、长河西鱼通宁远三个宣慰使司各征军三千,朵甘思、朵甘陇答、朵甘丹、朵甘仓溏、朵甘川、磨儿勘招讨司征军三千,沙儿可、乃竹、罗思端、别思麻四大万户府征军四千。”

“十四个千户所可征军六千,总计可征军两万余,但各卫、所、使、司较为分散,集合尚需时日,最早得到五月份才能征集到达临洮府。”

孙传庭未置可否,朵甘行都司和乌斯藏行都司有较高的自治权,但整体还是要听朝廷调遣,内部权利更迭更是需要朝廷认可,朝廷干预的力度向来不小。

前几年两地进京朝贡时,朝廷才对两地的首领进行了册封,赐予大宝,想来不敢阳奉阴违,盖因两地的生计掌控在朝廷手中。

和北方蒙古一样,一旦停了互市,他们的天都会塌了,蒙古人敢为互市进攻大明,那是因为实力强横,但藏地可没那实力,能倾力聚集几万大军就不错了,而且和大明交汇处都是土司,他们根本不敢捋老虎须。

“乌斯藏行都司呢?”

“禀督师,乌斯藏距离太远了,可能要比朵甘行都司迟上一半时间不止。”

“嗯,藏地偏远,能出兵两万估计也就到底了。”孙传庭喝口茶,整了整官服,肃声道:“传总理西北总督令:

行文朵甘行都司,令朵甘行都司两万军于五月十五前抵达龙安府驻扎,不必再北上兰州府,等待命令;

行文乌斯藏行都司,整军后南下建昌府,受四川行都司节制,五月十五日前抵达;

行文四川都司,整军四川东南各军备战,准备反攻成都、重庆、顺庆、保宁、夔州等地;

行文四川行都司,整军四川西南各军备战,准备反攻成都、重庆、顺庆、保宁、夔州等地。

各都司具体发兵时日及作战部署,等待总督府调令。”

“是,卑职这就叫人八百里加急传达调令。”

“督师,是否要行文沐王府黔国公,让派兵入川协助,毕竟云贵土司极多,战力强横,现在南方也无战事,若从云贵发兵协助,必可事半功倍。”有布政使司参议提议道。

“嗯,本督考虑过行文云南请求协助,但思虑再三,还是不必了,一是本督无权调动,二是西南反叛平息不久,云贵暂时还没缓过来。”

“三是云贵土司战力是强横,但夷人视财如命,没有饷银,是调不动他们的,哪怕强令,也是出工不出力,川南土司是因为收到威胁,这才不遗余力,云贵土司必然高高挂起,所以,还是免了吧。”

待军议结束,孙传庭又扎进了政事当中,现下当务之急,不是调兵遣将,而是要厘清田亩,并全力春耕,可不能让西北这么大的土地慌了,现在人力是大把的有,带了上百万关中活不下去的百姓。现在就是授权、分地,哪些可以分给百姓赶紧耕种,哪些可以分给军户、佃户耕种,粮食在这年景就是生命,就是源源不断的大军,希望今年能够丰收。

至于西北、西南围剿四川的军力,孙传庭是一点都不担心的,大明最强的军力不在辽东、不在东南、也不在北地边军,而是在西南、西北。

要是有足够钱粮征调各土司,那简直强的离谱,当年一个身处重兵围困下的播州宣慰司,愣是打的朝廷毫无办法,最后还是联合周边土司才在朝廷大军围剿下灭亡,强悍可见一斑。

后来的清军入关,更是证明了这一点,清军在华南华北地区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但进了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那是一下就陷入了泥潭,陆陆续续平定了几十年。

后面没办法,也是允许自治,没有把汉地的规矩搬过来,这才勉强在名义上归顺了,但四川土司头铁,骨头硬的不行。

肃亲王豪格在四川攻伐十年,把四川快屠干净了,仍然反叛不断,西南更是南明最后的根据地,要不是吴三桂这个狗腿子是汉人,能让云贵好接受点,更是难以平定。

而后来吴三桂也是凭借云贵土司和四川、广西、湖广南部的土司、地势,高举反清复明的旗帜,愣是打下西南、南部半壁江山,兵锋直逼长江、南京。

可惜啊,整个南明史就是一部内斗史,如日中天的时候,孙可望这贼斯大搞内斗,让李定国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加上吴三桂病逝,大好局面终究崩溃,不然,被吹千古一帝的康熙,说不得要退回关外捕鱼去了。

天下四角,辽东已失,吴三桂绝对依附建奴存生;

西北在孙传庭的主持下,已站稳脚步集军数十万,准备反攻四川;

西南稳如泰山,黔国公沐天波也在整军备战,大明已乱象丛生,北地烽烟四起十几年,但他的职责是镇守西南,防止西南各国趁火打劫,也是无法率军北上平叛;

东南沿海,郑芝龙彻底依附朝廷后,也是按照指令大力发展水师,两广和福建、浙江暂时还算平静。

但这时的南京就不平静了,南京镇守太监张彝宪被调庐州监军,新任南京镇守太监曹化淳年纪轻轻,但资历极老,随行的李继周又是太子亲信,到了南京那是一顿整顿。

为了南京兵权,魏国公徐文爵都吃了挂落,被软禁在府,新任掌兵部事,兵部尚书练国事一看,好家伙,这是夺权来了。

自己刚掌事,没什么根基,还是别跳,老老实实听话即可,君不见南京地头蛇魏国公都被收拾了嘛,南京三大巨头,魏国公、镇守太监、兵部尚书,已去其二,自己有个屁用啊。

要说曹化淳和李继周带的净军还没啥威慑力的话,紧随其后起复的钱谦益,直接领了六千军的督标营进驻南京,而且还是火器军,让南京众勋贵准备撺掇军民闹事的计划直接腹死胎中。

别看只六千正规军,那也是足够威慑南京了,北京常年战事不断,甚至动不动北京被围,北京的军备都烂成这样,东凑西凑,现在天津凑齐的才七万多人,加上御马监也就不到十万。

这还是战力非常值得打问号的北京,自成祖靖难至今的南京,那是实实在在的两百多年无战事了,承平日久,军备糜烂可想而知,谁能指望勋贵自费去养兵呢?

全都是上下其手,除了能维持日常维稳,基本都是空编。

君不见嘉靖朝,五百倭寇登陆,从苏淞口一路长驱直入,杀到了南京城下,仅五百人竟然吓得南京闭城待战,向江南江北求救,简直滑天下之大稽,一国陪都,如此不堪,当时差点把嘉靖帝直接气的成仙,这才下定决心要围剿东南倭寇。

由此可见,六千人哪里是少了,简直就是多的不能再多了,横扫南直隶是一点问题没有,按照朱慈烺的命令,钱谦益开始清查南直土地,而且雷厉风行。

李继周更是肆无忌惮,军田好查,没人就直接查封,凡挂在军官名下的,一律不认,民田就更粗暴了,凡是能拿出地契的不动,拿不出地契的佃户,说田是你家的,概不认账,一律查封。

直到一众士绅、勋贵拿着地契来说,是他们的,李继周倒也干脆,按照家族人头,一人留地一百亩,其余多出来的,全部判定为侵占土地,朝廷直接没收。

这下直接捅了马蜂窝,军民百姓士绅勋贵围攻镇守太监府,要不是钱谦益的督标营来的快,鸣枪示警,最后在民田上搁置,暂时只清查军田,说不得李继周要被乱民打死了。

在做了保证后,士绅和百姓的目的达到,一下散了一大半,剩下的军队和勋贵不成气候了,最后还想再闹,恼羞成怒的李继周下令开枪,当场打死了前排堵门的几十个士卒,吓得躲在后面撺掇的军官勋贵一下做鸟兽惊散。

受挫后的李继周立即上奏朱慈烺,说明情况,看似请罪,实则是向朱慈烺诉苦,请求支援。

然后清查军田,准备接收北京过来的军属,锦衣卫、御马监、京营等军属可是有十几万人呢,可得安排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