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迷雾星球的曙光 > 第21章 经室续讲道德经,灵儿开头结诗社

迷雾星球的曙光 第21章 经室续讲道德经,灵儿开头结诗社

作者:卢世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4:18:28 来源:书海阁

第二天早上,大家都来到了讲经室,金有妙继续讲道德经。他说道:“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使心灵处于极度的虚无,牢牢保持这种宁静,万物随着六根好像在心里升起又落下,我就由此能够观察到循环往复的规律。

所以说,万物虽然纷纭繁杂,终究会各自返回其根本。返回根本就是这六根不用时的清净,即为妙心道本的虚静。这种虚静就是又使生命产生的本源。

生命的反复来去就是永恒的规律了,知道这个永恒的规律就是明白的人,不知道这个永恒的规律而肆意妄为就有凶险了。明白万物在道中起落就能有所包容,有所包容就能公平公正,只有公平了,天下各处才能都能被顾及。也就没有不来归顺的了,这样的包容归顺就是天的德化了。包容一切,归顺自然,就是合于大道了。合于大道就可以长久。道虽然没有身体,但万物在道中的起落不会停歇怠慢,万物能变化常住,实道本自在”。

金灵听完说道:“产生万物的那个本源就是我们的心,对吗?”。

金有妙说道:“是的,一切本自在,就是我们的本心,它就是道体,从不是从哪里来的,也不会到哪里去,有亘古不失的觉明之性。因明白而产生了妄见,标记了道体,就是万物了。这种标记是通过六根实现的”

金朵问道:“那这六根哪里来的?”。金有妙说道:“六根就是觉明之性,即道性本自在,是这种明白之性又因为明白,而分别了此种明白,名为见听嗅尝觉知”。

金有妙又说道:“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 ,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这里是说,最好的统治者,别人只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点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点的统治者,别人害怕他,再次一点的统治者,别人轻慢侮辱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们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悠然自得,不会轻易发号施令,功到自然,事遂人愿,百姓都会说,我本来就是这样”。

金有妙继续说到:“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里的意思是说,大道废弃了,才提倡仁义,智慧出现了,才会产生诡诈,家庭六亲不和,才提倡孝子慈夫,国家陷入混乱,才会出现忠臣。这句话主要体现了社会的运行也在道中,大道会自然调节,人们主观定义规矩,是离大道越来越远,并不是越来越近。这种调节主要体现在苦上,人们有欲,万物乃生。人心有苦,万物乃归。这是自然的往复调节之理”。

冯妙元说道:“这就如同人们觉察到爱情的苦自然就会不去结婚,孩子就不会生出来,其他都是这个道理,**一定会产生苦对吗?”。

金有妙说道:“是的,所以去掉苦的办法,唯有损私去欲”。

金有妙继续说道:“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简素抱朴,少思寡欲 ,绝学无忧。

这里的意思是说,杜绝圣贤的权威,抛弃所谓的智慧,人民可以得到最大的好处。抛弃仁义等法则,人民才能回归孝慈。抛弃机巧和厚利,盗贼自然会消失。圣智,仁义,巧利全是包装的概念,有它的不足,只能让一部分既得者受益,大部分人恰恰被奴役。

外表朴素,内心纯真,取消思虑妄想,减少**,所以没有才能,没有知识,没有乱七八糟的概念就不会忧愁”。

金有妙继续说道:“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里的意思是说,谦逊柔顺与怠慢愤怒的差别在哪里?善与恶的差别在哪里?人人畏惧的与不可以畏惧的,不可理清。

这里的荒是表达思考也会像荒漠一样穷尽。根本找不到这两者的中心分界在哪里。

众人喜欢繁华热闹,喜欢锦衣玉食,喜欢嬉戏玩乐,而我喜欢淡泊清心,对那些诱惑无动于衷,混沌无知啊,就像成为孩童前的婴儿,疲惫颓丧啊,就像没有归处。

这里表达了一种状态就是无知且一无所有。也是告诉人们悟道最好具备的条件就是无知且一无所有,不要被先入观念束缚,不要被世俗财色束缚。人人都想多拥有,而我却想抛弃,我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愚蠢啊,别人看起来多么的聪明睿智,而我看起来很傻,别人看起来是那么的精明洞察,而我看起来很糊涂,人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有所作为,而我却显得愚笨鄙陋,我之所以和别人不一样,我从道中吸取涵养”。

金有妙讲完以后,金灵说道:“今天就讲这么多吧,太多了理解不了,我们对诗玩吧,放松一下”。冯妙元附和道:“这个最好,也可以悟禅道理”。

孙果儿和唐欣虽然也报了县城学堂的蚕养班,但是不学诗词歌赋。就说道:“没怎么做过,不是很会”。冯妙元说道:“就玩着放松一下,你可以猜一些谜语,我也可以教你做诗”。

然后,金灵说道:“我们就以这外面此起彼伏的蛙声为题,大家各做一首,你们过来都没带笔,你们说出来,我帮你们写出来”。

吴宽余说道:“要是冯炳章在,就更好玩了”。冯妙元附和道:“下次我把他也叫过来”。说完大家开始构思去想了。

冯妙元想的最快,就说道:“农夏坡洒绿,微雨烟柳朦。偶起布谷声,迎来蛙继鸣”。金灵也跟着她朗读的节奏,记录了下来。

然后金梅说道:“青青山中色,点点草上露。池塘迎新雨,蛤蟆跳拱泥”。金灵也记录了下来。说道:“你们俩这两首诗,一个是用听,一个是用看,下一个不会是用尝了吧”。

金灵话说完,金朵也想好了,说道:“池塘新雨微,蛙鸣豆黄时。日出清尘霁,农人忙上地。”

说完紧接着吴宽余说道:“青蛙跳三跳,麻雀绕三绕。跳的胖嘟嘟,绕的毛巧巧。”金灵说道:“你这打趣诗说的也是有趣的很”。

金有妙说道:“地头田里草润润,露深塘边蛙歌歌。灵雀飞绕微雨里,苜蓿花紫点青坡。”

孙果儿说了一个谚语:“脚大扫露水,蛤蟆跳腿背。莫惊小娃娃,醒来笑哈哈”。唐欣也说了一个谜语:“坐也是坐,卧也是坐,行也是坐,立也是坐”。

大家说完,冯妙元说道:“你读读你写的”。金灵读道:“杏夏常经雨,蛙跳燕衔泥。近午瓦上烟,便知人不饥”。

大家一看外面,微微细雨也停了,云层也散去了不少,太阳时不时的在正中露了出来,也是快到中午了,就各自回家了。下午天气晴了起来,但还有些露水,不能上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