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迷雾星球的曙光 > 第62章 何坛主归家探亲,话说登基惠山村

迷雾星球的曙光 第62章 何坛主归家探亲,话说登基惠山村

作者:卢世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4:18:28 来源:书海阁

腊月二十四清晨,霜雪覆满屋檐。何晓娜将最后一包地软包子仔细塞进藤编箱笼,指尖在箱扣铜环上扣好——这是要带给家中爷爷奶奶的年礼。正欲唤人雇马车,忽听得门环轻响,妙成凤裹着猩红斗篷闪入堂屋,发梢还沾着细碎雪粒。

“师傅,我知道你家离金山村不远,我也要去!我小时候跟阿爹去过金山村他的故里呢!”妙成凤杏眼亮晶晶,平日里束着道髻的发带松松系在颈间,倒添几分灵动,话语间满是雀跃。

何晓娜将包袱皮边角掖好,唇角勾起一抹浅笑:“既这般想去,便与我同行。只是离了这鹿泉山帝师总坛,可得唤我表姐。”她顺手将备好的羊皮手笼塞进妙成凤怀中,触感温热,显然已焐了许久。

雪后官道覆着层薄冰,枣红马踏在冻硬的车辙上发出清脆声响。车厢里,铜手炉散着袅袅暖意,妙成凤趴在雕花车窗边,睫毛随着颠簸轻轻颤动,突然转头问道:“表姐,你们村叫什么名字啊?”何晓娜望着窗外连绵雪原,忆起幼年在小川村成长的光景,轻声道:“翻过金山村的山头就到了,叫小川村。”

妙成凤的目光追着远处猎户留下的脚印,像极了偷溜下山的小狐狸。料峭北风卷着雪沫扑打帘栊,这趟本该两时辰的归乡路,在漫天鹅毛大雪里,仿佛要把岁月都染得绵长起来。

马车绕过一道山梁,车轮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表姐你看,山猪!山猪!我在鹿泉山从没见到过!”妙成凤突然掀开锦帘,半个身子探出车窗,猩红斗篷被寒风掀起,像一团跃动的火焰。雪地里三只黑鬃山猪正拱着冻土觅食,听见声响后齐刷刷抬头,浑浊的眼睛在雪光里泛着凶光。

何晓娜一把拽住表妹的后领将人拉回车厢:“莫要乱动!这畜生发起狂来能掀翻马车!”话音未落,领头的山猪突然发出一声嘶吼,带着同伴朝马车狂奔而来。枣红马受惊长嘶,前蹄高高扬起,车厢剧烈摇晃,铜手炉“哐当”翻倒,火星溅在毛毡上腾起几缕青烟。

何晓娜从小不懂武术,妙成凤可是武行高手,她抽出金丝软鞭打算下车,就在山猪即将撞上马车的瞬间,远处突然传来悠长的号角声,惊起一片寒鸦。山猪们猛地刹住脚步,警觉地竖起耳朵,片刻后竟调转方向,消失在密林深处。

车厢终于平稳下来,妙成凤这才发现何晓娜的衣襟被翻倒的手炉烫了个洞,她腾地脸红说道:“对不住,我……”何晓娜长舒一口气,将手炉收好:“没事。这些山梁密林的野物多,往后见着可要躲远些。”她伸手拂去妙成凤肩头的雪屑,目光望向远处若隐若现的村落,“快到了,翻过这座山,就是小川村。”

马车碾过村口结冰的溪流,木轮在冰面打滑时,妙成凤下意识攥紧了车辕。何晓娜指着远处飘着炊烟的青瓦白墙:“看,那挂着红灯笼的就是我家。”雪地上新扫出的路径蜿蜒如银蛇,两侧竹篱笆上压着蓬松的雪团,几只麻雀扑棱棱从枝头飞起,惊落细碎雪沫。

还未停稳,木门“吱呀”大开,头戴灰毡帽的何宏杰已踏着积雪迎上来。他眼尾的皱纹笑成沟壑,接过女儿手中的藤箱时,目光落在妙成凤身上:“这位是...” “阿爹,这是我带回来的表妹,就是我舅舅的凤儿,说是从前来过金山村。”何晓娜话音未落,何宏杰连忙侧身让道:“听说过,听说过,公主快进屋”。就在这时,门里传来轻快的脚步声,迎面走来身着靛蓝棉袄的金莺儿捧着暖袋出现,鬓边新插的腊梅随动作轻晃。

“快进屋暖和!”金莺儿将暖袋塞进两人手里。来到屋内,何宏杰怕这公主光临普通人家不习惯,他也不敢多说话,只见堂屋八仙桌上已摆满热气腾腾的菜肴,炖得酥烂的山羊肉在砂锅里咕嘟作响,刚出锅的蒸饺还沾着水汽。何奶奶颤巍巍从灶台后转出,往妙成凤手里塞了个烤得焦香的土豆:“孩子,路上冻坏了吧?”

火塘里的栗木噼啪炸开火星,映得满室暖融融。妙成凤咬了口土豆,甜香的热气直冲鼻腔,恍惚间竟想起儿时随阿爹去金山村的光景。何晓娜正被母亲拉着问长问短,金莺儿忽而指着女儿衣襟上的焦痕,嗔怪道:“这是怎么弄的?”何宏杰闻言问道:“可是路上遇到了山匪?”

“哪有什么山匪!就是有山匪我想也不是成凤的对手,她比当年的我舅妈还厉害呢”何晓娜笑着把山猪的事说了,惹得满堂大笑。何宏杰说道:“我知道我们王上功夫了得,我曾经在金山村你外公葬礼的那日,见过她耍”。妙成凤望着围坐火塘的一家人,说道:“我怎么可能比王母厉害呢”,说话间,何爷爷往她碗里夹了个最大的饺子,问道:“公主今年多大了?”。妙成凤恭敬的回答道:“孙女今年十五了,马上就十六了”。说完她忽然觉得,这普通人家的生活,竟然比王宫舒坦自在。

火塘的火苗噼啪作响,何爷爷往炉膛里添了块干柴,橘色火光映在妙成凤脸上。金莺儿给她碗里续了勺热汤,轻声问道:“凤儿,听晓娜说你自小在天水县的归谷村你舅舅家长大,那里比金山村如何啊?你可知道如今这金山村,都修了青石板路,说是直通鹿泉县城,可气派了。”妙成凤搁下汤碗,眼底泛起笑意:“自从阿母登基以后,我和我哥就被接到王宫了,不知道天水县归谷村这几年如何呢。阿母登基后,说要让金山村的乡亲们不再走泥坑路,看来是真的。”她用勺子搅着碗里的山药,“听说还翻新了以前的道办学堂,笔墨纸砚全是道育部直拨的银子。”

何宏杰抹了把胡子,声音里透着感慨:“可不是!去年秋收,县里派了三辆马车来收粮,说是按市价翻倍买。我和你爷爷拉了两车小米去,换的钱够全家过三个丰年!”

金莺儿补充道:“县衙来人还在村头建了医馆。听说药材是国家医办部有补贴的,张郎中带着徒弟们挨家挨户瞧病,可方便了,隔壁李婶的老寒腿,就是医馆的艾灸给治好的。我还听说金山村祠堂前立了功德碑?碑上刻着舅妈的名字呢!”。

妙成凤听罢,抢着说道:“如果我阿爹王母知道了肯定就拆了,他不允许这样,他们总说道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呢”。何晓娜说道:“表妹说的正是,我们不能阻止村民的感谢之情,可是我们学道之人可不能执念于此啊”

何宏杰说道:“你俩说的我懂,如果没有好的政策,金山村的道办金君宝也不可能翻修学堂,祠堂、水井加固、还有每年腊月发的棉衣粮食...乡亲们都说,自从妙元女王掌事,金山村的日子就像泡在蜜罐里”。妙城凤望着火塘里跃动的火苗,语气不自觉温柔,“王母常说,金山村是根,把根扎好了,树才能长得高。”

金莺儿眼眶泛红,轻轻拍了拍妙成凤的手:“好孩子,你王母这些年不容易。”她望向窗外飘雪,“就说这小川村,如今也跟着沾光,村口的石桥修得又宽又结实,夜里还有长明灯照着...”

“对了!”何宏杰突然一拍大腿,“年节的戏班子,连着唱了七天七夜!往年都是要去县城才能看上大戏,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听到”

妙成凤咬着饺子,听着满屋子的欢声笑语,忽然觉得喉咙发紧。这温暖的人间烟火,不正是王母日夜操劳想要守护的模样吗?窗外的雪还在下,可屋里的暖意,却比任何时候都要炽热。就在这年味渐浓的日子里,妙成凤思绪忽然拉回了象成国的牛背山村,不知道师姐慕容雪家里的年是怎么过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