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睁眼1988一间破土房俩没娘娃 > 第413章 每家只有三十只羊,还半死不活

县委领导做出的会议决议。

让江老板在谢家河、新四社、韩家白崖这三个村投资,搞牛羊养殖。

只要在这三个村搞起来,循序渐进,其它几个村也会跟着搞。

这跟塬上三个村种地膜西瓜的模式一样。

到了明年这个时候,其它村里人肯定找江老板铺沙地,要地膜要瓜苗。

到了明年,那就不是三个村里的五千亩,初步估算会增加到一万五千亩。

顾镇长先跟三个村负责人沟通,再让七百户村的江老板和李旺军跟他们三个接洽。

可李旺军急了一步,兴致勃勃主动跑去谢家河,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谢老四支书懒得搭理七百户李支书。

你们七百户人能得很吗?

两个月过去。

高崖塬上铺了五千亩新沙地,七千卷地膜在这片土地上铺过去,瓜苗栽进瓜窝里。

这场景看在谢老四眼里,让他身心震撼。

这都是江老板投资的产业?

谢老四竖起五个手指头算了半天。

江老板在这片土地上投资了五十万种地膜西瓜。

我的天,真有钱!

他不怕投资都收不回来?

顾镇长呵呵笑,谢支书,你是担心江老板在你们村投资五十万搞养殖,投资都收不回来?

一场透雨下进地里,谢老四觉得江老板的投资不会打水漂了。

他拽上新四社的老闫,让拖拉机手开拖拉机送他俩来七百户。

李旺军接待他们喝了两杯茶,再打发赵保红带他们去村里转了一圈。

他们三个返回村委办公点,江山等了他们十几分钟。

谢支书一脸纳闷:“你就是开小车的江老板?”

“有啥问题么谢支书闫村长?”

谢老四抽一下嘴角嘀咕:“我们以为你是三十几岁的中年人。”

他们很好奇,还不到三十岁的江老板怎么这般有钱。

李旺军语气骄傲:“我家山子刚有的三宝,他媳妇还没出月子呢。”

谢老四又叹气,嘴里嘀咕:“江老板有钱嘛,能交得起超生罚款,三个四个都能生,我们村不行,第三个不让生了,这政策咋回事儿说球不清楚。”

闫村长老老实实在一旁,不咋说话,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李旺军问:“顾镇长说还有白崖村的负责人跟你们一块来,他人呢?”

李旺军说的是白生群支书,顾镇长手底下有他的资料,李旺军负责联络他,还没见过白支书。

“白支书死了,埋掉半个月了,他咋过来?”

“那算了,就跟你俩说说。”

外面门台上,拖拉机手在外面看矮牵牛,他卷一根旱烟抽一口吐出来让花吸。

他心里纳闷,跟地里一样的苦丝莞花咋开的这么红?

还栽在花盆里摆一门台,好看得很。

七百户村是跟别的村大不一样啊。

屋子里,江山绕过谢支书想问生三胎给他罚了多少的话头。

“谢支书,你家养了多少牛羊?”

“没养牛,养着三十只羊。”

江山纳闷,他们村后面那么好的草场,他家就养了三十只羊?

“那你们整个村呢?牛羊总共有多少?”

“我都记在本子上了,我给你看。”

谢支书从兜里掏一个学生田字本,来七百户之前,他做了些功课,一些情况都记本子上了,知道江老板会问。

“谢东东家有五十只羊,谢永丰家有八十只,蔺反娃家有三十几个……”

谢支书报了一长串数字。

一百二十多户人家的谢家河村子,加起来不到两千只羊。

平均下来,一家还没有三十只。

只有蔺家几户养着十几头老黄牛。

这让江山大感意外。

单干都八年了,他们村的畜牧业怎么没一点起色?

谢老四知道江老板疑惑这个,咕哒咕哒解释了一大堆。

症结在哪里,江山基本上听明白了。

农业社时候以粮为纲,大面积草坪开荒种粮,养殖业就荒废了。

五年里面有三年旱,粮食半死不活,村里人更穷。

开的耕地又荒成草场,单干以后,各家种地半死不活,养羊也养个半死不活。

就这样一年一年过来了。

这些年,肉食虽然还是奢侈品,可他们养的羊就是卖不顺畅。

跟数量少有关系,跟那边正经牧场牧民们压着也有关系。

卖羊难是关键问题。

有外面老回子开拖拉机来村里,各家卖掉一只两只。

没有外面收羊羔的人,他们也不方便主动拉出来给城里人卖。

江山对这个状况有深刻理解。

没有运能,他们拉着羊羔只能在镇上赶集,连矿区都拉不过去。

江山赶骡子车收羊羔肉,知道谢家河有羊羔还便宜,可赶不过去。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运输不畅,外面市场衔接不上,谢家河搞养殖就是半死不活。

说完这些情况,谢老四还有个担忧。

“江老板,你在塬上压沙地铺地膜种西瓜,你肯定找好了外面要瓜的市场才敢这么干。养牛羊也一样,你要先找好外面的市场才敢搞。

你给我们村投资,每家养一群牛羊,到时候拉不出去卖不掉,还不是闲闲的,到最后,每家又成了现在这个状况。”

谢支书说的有道理。

李旺军眼神往上一抬,语气里是高高在上,比谢支书高档的心态。

“谢支书,我们村搞大棚蔬菜,是结合外面市场搞的,塬上铺五千亩地膜西瓜,也是结合外面市场搞的。

在你们村设点搞养殖,肯定也是结合外面市场嘛,这叫市场经济,国家鼓励我们走这条路,你刚才说的那些好像我不知道。”

谢老四瞥了李旺军一眼。

嘴里嘀咕:“我也懂嘛,我就说一下,要不然让你以为我啥都不懂。”

江山看他记得乱七八糟的本子,多一半资料是这几天记得,是给顾镇长看。

旁边的闫村长看江山认真看谢老四写的村里情况,赶紧从兜里也掏一个本子递给江山。

“江老板,这是我们村的,你看你能看明白不?”

江山一看闫村长本子上写的字,像是小学生写的。

“闫村长,你娃写的字吧?”

“我给他说,他帮我写的。”

新四社跟,陈庄一样,只六十几户人家,可养的羊和谢家河的一样多。

但每家户几乎没有农田,有也是种苜蓿喂羊,是真正靠养羊维持生计的牧民村子。

就是说,到了夏天,拉一车西瓜去他们村,能换一车羊羔子回来。

闫村长裤子上两个大补丁,看样子吃穿用度都很稀缺。

可人家养着两百头羊,按理说资产丰厚。

为什么连一条裤子都穿不起,江山觉得莫名其妙。

问题还是在运能和市场不能结合。

他们靠外面收羊羔子的人。

去他们村的那帮二道贩子把价格压的低到啥程度,一个四十斤重的羊羔,拉到安泰县城,目前的价能卖五十块钱。

可他们去村里收,能给二十块就不错了。

闫村长的诉求有些简单。

江老板在他们村搞不搞投资,能不能扩大规模都没考虑,他就一个要求,能不能定时定点去他们村收羊羔,价格给好一点。

这样的模式稳定一段时间,他们各家各户的养殖产业自然而然就搞稳定了。

还有,江老板,你不是有货车吗,锅碗瓢盆镰刀铁镐什么的,拉一车去他们村,羊羔换物资。

还有煤炭,拉一车进去,他们各家的羊羔也换。

每年冬天煤炭不够烧,山坡上的树都要砍光了,这样下去真不行。

江山给闫村长竖个大拇指,知道山坡上树砍光了不好,他这眼光就跟别的村民不一样了。

闫村长谈的情况实实在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