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 > 第261章 团聚节后议迁都,朝堂纷纭定去留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诸葛亮与杨再兴历经艰辛返回成都,恰逢新春。杨再兴得以与家人尽享团聚之乐,而诸葛亮亦未停歇,筹备着迁都之事。节后,朝廷之上关于迁都的决议即将宣布,各方势力又将如何表态?蜀汉政权在这一重大变革前,能否平稳过渡?且看朝会风云变幻。

杨再兴难得返回家中,仿若倦鸟归巢。与甄宓、杨继祖母子团聚的时光,温馨而珍贵。新年期间,他摒弃外界纷扰,安心陪伴在家人身旁。

平日里,杨再兴或是考较继祖的学业与武艺,看着儿子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地练习,心中满是欣慰与期许;或是悠然陪着妻子甄宓漫步于城中各处,欣赏那如诗如画的雪景。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似是为他们披上一层洁白的纱衣,二人并肩而行,偶尔低语,时光仿佛在此刻静止。

然而,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便到了节后。诸葛亮于相府召集了杨再兴、黄忠、关索、张绍、蒋琬、庞宏、董允、黄权、刘巴等人,预先通报了刘禅欲迁都长安的重要消息。

相府内,气氛凝重而严肃,仿佛空气都凝结了一般。诸葛亮身姿挺拔,面庞上透着凝重与坚毅,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坚定地开口:“诸君,陛下有旨,欲迁都长安,此乃关乎我大汉国运之大事,诸君意下如何?”

此语一出,仿若巨石入水,蒋琬、庞宏、黄权、刘巴四人先是一愣,脸上皆露出惊讶之色。短暂的沉默后,杨再兴微微挑眉,双手抱于胸前,率先打破寂静:“陛下此决策,着眼于长远,长安地势险要,为战略要冲,若以此为根基,可使我大汉在与曹魏对峙中占据更有利之态势,于军事征伐大有裨益,吾以为甚是可行。”

蒋琬则神色凝重,轻抚衣袖,缓缓说道:“迁都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诸多政务安排、民生调配。然陛下欲成就大业,此乃必行之险棋,亦是机遇。吾等当精心筹划,妥善处置各方事宜,确保平稳过渡,方可不负陛下所托。”

庞宏目光深邃,若有所思道:“长安历经沧桑,然文化底蕴深厚,若能迁都于此,或可重振大汉文化之威,凝聚天下人心。且从地理格局观之,可东制曹魏,南抚蛮夷,实乃战略要地。吾等当全力支持陛下决策,以成大业。”

黄权与刘巴虽未多言,但皆微微点头,表示认同。众人的反应虽各有不同,但皆在沉思之后,对迁都长安一事表示理解与赞同,皆愿为蜀汉的未来,在这一重大变革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日后,皇城大殿内,庄严肃穆。太子刘睿端坐在上,代行主持朝会之责。诸葛亮身姿挺拔,稳步出列,声音洪亮而清晰:“诸位同僚,今日于此,吾要宣布陛下迁都长安之决议。长安乃我大汉旧都,地势险要,战略意义非凡。迁都于彼,利于我大汉进取中原,光复汉室。”话语落地,众臣听后,顿时议论纷纷,如同一锅煮沸的热水,嘈杂之声不绝于耳。

诸葛亮微微抬手,示意众臣安静,和颜悦色道:“诸位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黄忠率先出列,抱拳行礼,铿锵有力地说:“丞相所言极是,迁都长安,可展我大汉之宏图大志,末将坚决赞同。”关索、张绍等武将亦纷纷响应,个个神情激昂,摩拳擦掌。

刘巴则恭敬地说道:“此乃陛下决策,臣等定当全力辅佐,确保迁都顺利。” 蒋琬、黄权、庞宏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认同。

费诗、秦宓、程畿、王谋、何宗、杨洪、王甫、李邵、李朝、杜微、周群、杜琼、张裕等一众益州本土派老臣,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也纷纷表达了赞同之意。

随即程畿上前一步,沉稳地说道:“陛下深谋远虑,此举或可使我大汉开启新篇,臣等自当拥护。”

唯有以谯周为首的一些益州后起之秀,面露异色。谯周自恃才高,心中不以为然,仗着自己满腹经纶,竟出言对诸葛亮顶撞道:“丞相,吾以为迁都之举,劳民伤财,且长安历经战乱,早已破败,未必适宜为都。吾大汉偏安一隅,当保境安民,何苦冒险迁都?”言辞间,毫不掩饰对迁都决议的反对。

杨再兴本就对谯周心存厌恶,尤其对其前世在蜀汉末期国家尚存、君主尚在之时,竟有涣散人心、劝后主刘禅投降的不当言行,更是深恶痛绝。

杨再兴见他此时公然反对,不禁怒目圆睁,大喝一声:“谯周,休得胡言!此乃陛下旨意,汝竟敢违抗?”言罢,忙令侍卫上前:“速将其拿下,省得他在此妖言惑众!”

侍卫们领命,迅速朝谯周走去。刘巴、秦宓见此情形,心中怜惜谯周之才学,急忙上前求情。

刘巴拱手道:“丞相,谯周虽言语冒犯,但确有才学,素有蜀中孔子之名,若轻易治罪,恐失天下士人之心。” 秦宓也连忙附和:“丞相,还请网开一面,留他一命,让其戴罪立功。”

诸葛亮微微皱眉,心中权衡利弊。他深知谯周确有几分当世大儒之姿,才学不可小觑,其气度与昔日董仲舒、杨雄有些相似之处。沉思良久后,他缓缓开口:“既如此,且饶他性命。然其言行有失,不宜再留于朝堂。今将其贬至西凉,令其承担起对羌人的教化之责,望他能改过自新,为我大汉边疆稳定贡献力量。”散朝后,蜀汉皇宫与各朝臣府邸皆陷入一片忙碌之中。众人皆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搬迁事宜,吆喝声、收拾行李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杨再兴则抽空前往大乔府上。大乔听闻杨再兴前来,赶忙迎出。杨再兴恭敬地行礼后,说道:“夫人,今日前来,是有两件要事相告。陛下已决议迁都长安,此乃其一。其二,陛下亦有安排,欲将您送往江东,与绍儿团聚。”

大乔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期待,但仍有些担忧地问:“此去江东,路途遥远,诸多事宜可都安排妥当了?”

杨再兴微笑着安慰道:“夫人放心,陛下已有周全考量,届时我亦会陪同前往,一路定保您平安无虞。”大乔听后,心中稍安,点头道:“既如此,那便有劳将军了。”

数十日后,众臣及其家眷陆陆续续开始朝着长安迁徙。长长的车队如一条巨龙,蜿蜒在道路上。杨再兴领着甄宓母子与大乔,加入皇宫队伍,且走在百官前面,率先朝着长安进发。车轮滚滚,马蹄声声,队伍渐行渐远。

然而,在浩浩荡荡的车队远离成都后,一向以谯周马首是瞻的益州大族常氏、雍氏、爨氏,却心怀鬼胎,不甘坐以待毙。常家府邸内,气氛阴沉压抑。常氏族长常盛阴沉着脸,低声道:“此次迁都,我等家族利益必将受损。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起兵自立,或可保家族荣华富贵。”

雍氏族长雍禄与爨氏族长爨雄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野心与决绝。雍禄咬咬牙:“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了。但需小心谋划,切不可走漏风声。” 于是,他们暗中勾结串联,一场阴谋在悄然酝酿,似有乌云渐渐笼罩在蜀汉的西南边陲。

这正是:团聚节后议迁都,朝堂纷纭定去留。车队西行谋大业,蜀地暗流待纾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