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 第266章 汇聚华国烧瓷独步全球核心技术的书籍

翌日,中午。

出门的时候,曹子建脑海中响起了系统的声音。

“还有六个小时就要回现实世界了,参加完这书画鉴赏会,要先找好好一趟,将那幅上半卷范宽的《雪景图》给先拿过来。”曹子建暗道。

他口中的装裱老师傅,可不在民国世界。

来到万盏茶楼,经店小二的带路,曹子建来到了二楼写着‘伯府第’的包间的门口。

听着包间内传出的各种交谈声,曹子建抬手,朝着红漆木门敲了三下。

“进。”

随着屋内声音落下,曹子建推开木门。

入眼处,是一张古雅的红木圆桌。

圆桌边上已经坐着数十位上了年纪的长衫老者。

在每个老者的身前,都放着画筒或画卷。

“也不知道都是出自哪些名家的作品。”曹子建心中暗暗期待着。

与此同时,陈庆文看着来人,这就从座位上站起,笑着迎了过来。

“子建,就等你了。”

“陈老。”曹子建朝着对方走了几步,并没有让对方迎到门口。

陈庆文看着曹子建手中捧着的是一个小木盒,而非画筒,表情微微有些变化。

不过很快,便是恢复了一脸平和的笑容,领着曹子建来到桌前。

“给诸位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跟大家伙提过的曹子建。”陈庆文朝众人介绍道:“别看年纪轻轻,但对书画的鉴赏能力一点也不比咱们这般老家伙差。”

听到陈庆文如此高的评价,众人这才正式打量起曹子建。

“子建,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陈庆文也是将在座的众人一一介绍给了曹子建认识。

每介绍一个,曹子建都朝那人礼貌性的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这些人看在陈庆文的面子上,一个个也是点头示意。

随着介绍完毕,陈庆文便是拉着曹子建在自己左手边坐下。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我作为这场鉴赏会的发起人,就先抛砖引玉了。”陈庆文说着,便是拿过自己面前的画卷,准备将其打开。

而就在这时,一道敲门声的响起,让陈庆文的动作一顿。

“老陈,不是人都到齐了吗?怎么还有敲门的?”有人不解的看向陈庆文。

“我也不知道。”陈庆文回答这人问题的同时,朝着屋外喊道:“进来。”

紧接着,包间门被人推开。

看着门口之人,陈庆文看向一名长衫老者,开口道:“老钱,这不是你府上的管家嘛?”

“管家,你来这作甚?”钱华看着那穿着管家服饰的中年男子,不解道。

“老爷。”管家先是朝着钱华躬身喊了一句,而后继续道:“老爷,有人来府上找您,说手里有一册图录想问您收不收。”

“我知道老爷对于这种东西十分在意,因此不敢怠慢,就将他带到这了。”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包括曹子建,都是露出好奇之色。

图录,是指古文物、艺术品的图像集录,也属于书画类的一种。

如果是平时,钱华肯定让那人回自己府上先等着。

但今儿却是有些不同。

在座的是行内的书画收藏大家,且都是老相识,不用担心抢行的事情发生。

顺便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让大家伙也都看看。

所以钱华直接道:“你让他来这。”

“是,老爷。”管家应了一声,退出了包厢。

为了以防万一,钱华还是朝着众人提醒道:“诸位,等下如果你们也看上了这图录,可不准抢哦。”

众人纷纷应道。

“老钱,规矩我们懂得。”

“没错,你就放一万个心好了,只有等你确定表示不要了之后,我们才会跟对方询价。”

“是阿。”

钱华闻言,朝着众人拱了拱手。

很快,管家带着一名看起来四十左右,身形有些消瘦,着一袭粗麻服饰的中年男子进入了包间。

在男子的手里,拿着一个黑色包布。

只是,男子显然没想到这里会有这么多人,整个人顿时一愣。

钱华见状,开口解释道:“伙计,莫怪。”

“刚好约了几个老友在此谈事,而你恰好来找我,为了不耽误你的时间,只能直接叫你来这了。”

对于钱华这客气的话,男子点头,表示理解。

“贵姓?”钱华问道。

“梁海。”男子答道。

“原来是粱老弟。”钱华客套了一句后,而后看向了他手中的黑色包布。

粱海会意,这就上前一步,将手中的黑色包布递给了钱华。

钱华接过,将其打开。

只见其内是一本厚厚的书册。

单从书册的外表来看,保存的不尽如人意。

可以看到封面上布满了霉斑。

众人一看到这品相,都是露出兴致缺缺的表情。

唯有曹子建,目光如炬的盯着这本书册。

因为在这本画册的封面上,让他清楚的看到了四个字。

陶冶图说。

凡是对于瓷器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本书册的重要性。其内可以说汇聚了当时华国烧瓷独步全球的核心技术。

是华国第一本完整记录景德镇御窑厂制瓷全过程且图文结合的画册。

乃乾隆八年四月,朝廷交给督窑官唐英【陶冶图】二十张。

要求他根据官窑瓷器烧制步骤对这些陶冶图进行文字解说。

步骤必须详细,文字必须文雅。

取土之山与取料取水之处皆要写明地址。

再将此图二十幅按陶冶先后次序编名。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件国宝级着作就产生了。

历代《陶冶图》中,尤以唐英配写图说者为上品,俗称乾隆八年本。

唐英,华国陶瓷艺术史上第一牛人。

翻开华国上千年的陶瓷史,因器出名,因朝代而独具一格的实在太多太多。

但凭借一己之力成就一世斑斓的,自古以来也就唐英一个。

像转心瓶、交泰瓶这种巧夺天工的新奇瓷器,都是经他手创烧的。

凡瓷器中涉及唐英的,都是官窑,且无一例外都是精品。

此时,这本《陶冶图说》已经被钱华拿在手上,一爷爷的翻看着。

其他人也都站起来仔细盯着看。

随着整本册页全部翻阅完毕。

钱华将《陶冶图说》递给了边上的陈庆文:“老陈,你也看看吧。”

“我就不看了。”陈庆文摆手拒绝道。

倒不是这画册不对,实在是品相太差太差了。

其内,有好几卷图册周边都出现了被虫蛀的迹象,实在没有鉴赏的念头。

钱华见状,只得递给其他人。

众人跟陈庆文的意思差不多,都没有要继续看下去的意思。

“哎,真是可惜了,好好的一本图册,因为保存不得当,导致失去了收藏的价值。”钱华长叹一口气。

“确实挺可惜的。”陈庆文接口道:“如果保存完好的话,这图册还是很有收藏意义的。”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