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 第320章 钱华带来的画作

想通了这点,曹子建也没继续在这问题上纠结,正准备让张好好先去鉴赏那幅画。

就听到张好好开口道:“子建,那石桌上看着好像并不是董源的画作,怎么引得陈老先生和钱老如此专注。”

“任伯年的《麻姑献寿图》。”曹子建答道。

“任伯年?”张好好闻言,面露不解之色。

显然,这名字对他来说有些陌生了。

“没听说过?”曹子建问道。

“孤陋寡闻了。”张好好也没有不懂装懂,而是十分实诚的点了点头。

曹子建见状,笑道:“好好,你没听过也正常,毕竟人家成名时间就这么短短的几十年。”

“现代画家?”

“对。”曹子建点头。

“能让子建兄购入的现代画家书画作品,想必肯定有着其过人之处,我来瞧瞧。”张好好说着,便是来到画作前,同钱华和陈庆文一同欣赏了起来。

不多时,陈庆文和钱华率先将目光从画作上移开,转头看向曹子建。

“子建,这画不错,人物画的是惟妙惟肖。”

“而且设色也十分完美,墨法鲜亮透澈,线条形笔富有节奏。”

“拉出长、稳、挺、均,美不胜收。”陈庆文点评道。

“不错。”钱华接口道:“章法构图重气势,讲整体,善用虚实对比和隐显掩饰之法,画面被分为几个紧凑的块面。”

“题材也属于老百姓喜闻乐见。”

“就是这任颐的知名度,低了一些。”

陈庆文闻言,持不同意见道:“老钱,你说的知名度,只是在京城这边低了一些而已。”

“但在沪省,这任颐已经名声在外了。”

“老陈,听你这话,好像你认识?”钱华反问道。

“我也只是跟几位友人在聊天时,听过其名,关于他的画作,今儿算是第一次见到,如今一看,确实不错。”

虽然说,文人相轻,但是对于真正有才华的人,陈庆文还是会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

两人闲聊的功夫,张好好也已经看完了画作。

钱华见状,这就主动开口道:“好了,不去探究这幅画了。”

“毕竟我们今儿来的主要目的,是想欣赏一下子建昨天购入的那幅疑似董源的画作。”

“走吧,咱们去中堂。”曹子建说着,先是将任伯年的画作收好,而后便是领着三人来到了中堂。

由于知道钱华等人今天会来,所以这幅董源的画作,早早就被曹子建从储物戒指内取出来了。

此刻,正挂在中堂的墙上。

因此,三人一进入中堂,就被那两米多长的画作给吸引了目光。

只一眼,曹子建从三人的眼中看到了浓浓的震惊之色。

这也正常。

毕竟不管这幅画的作者是不是董源,单单那雄伟的构图,就能窥探作者的笔下功力。

三人这就认真的欣赏起来。

期间,曹子建发现,钱华并不是空手来的。

在其手上,还拿着一幅画卷。

一盏茶后。

钱华第一个将目光从画上收回,看向曹子建道:“子建,这幅画,整体看下来,确实给人大气磅礴之感,只是...”

曹子建等了一会,也没听到钱华的下文。

顿时明白,对方在顾虑着什么。

这就开口道:“钱老,有什么说什么就是,我能接受。”

“行,那我就直言不讳了。”钱华点头道:“我觉得这应该不是董源的真迹。”

“何以见得?”曹子建饶有兴致的问道。

“因为董源的《夏景伤口待渡图》这幅画我有幸见过一次,两幅画在风格上,有些不同。”

曹子建知道,董源风格多变,六件作品,能画出六个不同的风格出来。

所以钱华这么认为也无可厚非。

要不是储物戒指,曹子建一时半会,也难以确定这就是董源的画作。

不过,他也没打算将这事全盘托出。

除了解释起来太费劲外。

他还担心自己解释通了,钱华会想方设法的让自己将这画作匀给他。

这应付起来也麻烦。

还不如继续让对方蒙在骨子里。

兴许是听到了自己和钱华的对话,陈庆文这时也开口道:“子建,这幅画的鉴赏印看着没问题,绢本的新旧程度以及画风,也没什么问题,就是这风格...“

说到这,陈庆文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改口道:不过“即便不是董源的画作,但看得出,确实是一幅宋画,一万大洋,并不算亏。”

其实,这还真不怪陈庆文和钱华无知。

实在是因为,这会的信息都比较闭塞。

加上董源留存下来的画作本来就少。

所以对于董源画作特点的知识,都是来于前人留下的书籍。

至于像董源的真正作品,压根就没见过几幅。

没有对比,这分辨真伪,自然就困难了。

只是相较于两人,张好好却是提议道:“子建,据说,董源是以真山实景入画,咱们可以用江南风景对照此画比较。”

“兴许能比较出一二。”

“要真能确认是董源的作品,那你算是捡大漏。”

确认作者的一幅画,和无款的作品,价格相差还是很大的。

就拿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举例吧。

存世张择端的画,目前就这么一张。

其实,以《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造诣,这幅画是赵择端,王择端,黄择端不那么重要。

但是在华国传统书画文化中,它的观念并不是这么认为。

一幅画,必须要依附一个画家存在。

如果你说,这是一个无款宋画,叫《清明上河图》。

大家都会觉得价值差那么一点。

所以,如果一个古代画家存世的作品过于稀少,这位画师又在历史上籍籍无名,

客观的说,他存世的画就不能说明某一种风格。

意义就显得过于单一。

这也是为什么张好好想让曹子建去自证的原因。

不过已经知道结果的曹子建却是笑着开口道:“没事,管他谁的呢,只要宋画,足矣。”

“这才是收藏书画家该有的心性,子建,你很棒。”陈庆文由衷开口道。

曹子建笑了笑,正准备说点什么,就听到钱华开口道。

“既然子建的书画鉴赏完了,那就鉴赏一下我今天带来的这幅作品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