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河山 > 第103章 水调歌头

大宋河山 第103章 水调歌头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1:15:11 来源:书海阁

后世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大抵是一味愚忠、仗义疏财、无勇少谋、钻营笼络等。

金圣叹评价?“水浒写其余?一百零七人简?单,写宋江最难?,其余人物,或好或坏,然而宋江却?好中有坏,贬中有褒,实是一复杂?人物。”

细读那部名着,表面上看,宋江真诚待?人,义薄云天,处心积虑要?谋反。然而仔细阅?读,却又感到宋?江很做作虚?伪,心机重重,城府很深,真心待人,义薄云天,处心积虑要?谋反,对朝廷忠心?耿耿,很是矛盾的?形象。

当然,此盖因文学加工所致,真实历史上的宋江与文学形象相去甚远。

宋江大概率应是其才过人,且作战勇敢,往往身先士卒,带头冲杀。所以亳州知州侯蒙向宋徽宗上书,道:“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没有敢抵抗的,说明他必有超过常人的才能。不如赦过招降,让他率兵讨方腊以赎过,或许还能平定东南之乱。”《宋史·张叔夜传》所叙最详:“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頕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不过于王棣而言,时下见着的宋江才最真实。对于这桩突发事件,他唯有感叹:喝酒误事啊。若非酒劲未消,想必宋三郎也不至于头脑发热恼怒行凶。至于他当时的心路历程,大概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吧。

出了这档子事,众人更是不好逗留不去,当即辞行去往码头。

丁知县虽已是焦头烂额,仍是做足礼数,与众人一一辞别,且令人相送。

这其中,王旉明显能感受到对方释放出来的善意更浓,心思微转,便晓得是沾了王棣的光,爱屋及乌呢。

王棣的身份早已是不宣之秘。这等过继承嗣之事并不少见,本宗兄弟若无子嗣,于旁宗择子兼祧亦不新鲜。奈何树大招风,临川王氏声名太盛,王安石兄弟数人皆闻名于天下,王雱亦有惊世才华,却是绝了子嗣,方有王棣过继一事。

与王元泽相较,王旉不免显得平庸,但是打心底敬重这位才华出众的从兄,从祖选了自己长子承嗣,他也是毫无芥蒂怨言。怎晓得王棣自幼聪敏,与同辈相比鹤立鸡群,到得这二年更是名声大噪,颇具其“父祖”之风。这便让王旉心境有些波动了,毕竟,王棣是自己的血脉啊。如此次江宁乡试,王棣高中解元,在与有荣焉的同时,王旉还有些微难堪。但青出于蓝是好事,唯有暗暗发誓,来年春闱定要金榜题名,纵然名次不如三郎,也万万不可名落孙山。

现今再看那丁大有的姿态,显然是以王棣为重的,余者多多少少逊色些许。吃味倒是不至于,微微不爽却是有的。

王棣怎晓得叔父兄弟的心理,他想的是该不该告诉丁大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以免酿成三十六寇之祸。

虽然,真实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声势并不浩大,虽不算纤芥之疾,但也绝不至于伤筋动骨。在彼时所谓的“四大寇”中,王庆占据淮西为王,称“淮西王庆”,自称为楚王。拥八座军州,有八十六县之地;田虎占据河北为王,称“河北田虎”,就汾阳起造宫殿,伪设文武官僚,内相外将,独霸一方,称为晋王,割据:威胜、汾阳、昭德、晋宁、盖州五州,共是五州五十六县,建都威胜,兵精将猛,山川险峻;江南方腊部众数十万,占据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山东宋江呢?他在晁盖死后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所以打下的城池虽然不少,如高唐州、东平府、东昌府等等,但都只在劫掠一番后就放弃,并没有长期占据,所以地盘还是以梁山为核心,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为屏障的一亩三分地,势力范围在四大寇中是最小的。

而真实的历史真相是,宋江等人没有像《水浒传》等文艺作品所描绘的那样,入据八百里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而是“横行齐魏”,马不停蹄,千里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

是以,在后世给人以轰轰烈烈之感的“宋江起义”实是规模甚小,所谓的“梁山好汉”亦只是一股善于奔窜的流寇,原不足为患。

然而,虽是如此,对当时的统治者而言,也是头痛的紧。

宋朝是历史上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朝代。有记载的农民起义中,从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到宋朝末年(1275年)最后一次农民起义,宋朝前后300余年中经历了433次农民起义,其中230次发生在北宋,203次发生在南宋。

也就是说,刨去末年的徽、钦二朝不说,给人以歌舞升平、河清海晏的北宋,一百多年里居然发生了两百次“起义”,这也可以说明当时的赵氏皇权经受了怎样的考验。也正因如此,对于此起彼伏的匪乱寇祸,赵宋尽是不遗余力的围剿镇压。

王棣对黑脸宋三郎殊无好感,倒亦全非先入为主,他能感受到对方的野心勃勃,这是个不安分守己之人,为了一己之欲可以不择手段。

若是可以,他丝毫不介意掐灭宋黑脸任何一丝“雄起”的苗头。只是,这种事不好说啊,又不是袁天罡成李淳风,能未卜先知?

唯有闷闷的向码头行去,会合聂胜琼众人离埠赴京。

一行人刚到城门口,迎头碰上十来个官差,俱是面色惶急,犹若败兵溃勇,当头一人身量高伟,虎须美髯,不是郓城马兵都头、“美髯公”朱仝还有哪个?

不过,此际的马兵都头可名不符实了,并非威风凛凛的坐在一直惯骑的黄骠马,而是垂头丧气、目不直视的匆匆而行,脚步有些凌乱。

王棣心下一凛,迎上前去,拱手一揖:“朱都头,好巧啊。”

朱仝正低着头心思不属的走着,不妨被人拦了去路,正待发怒,抬头见是王棣,愣了愣,赶紧还礼:“确是好巧,见过王三郎。”

昨日县衙匆匆一面,朱都头对这个俊俏的不像话的名家子弟印象颇深,省得彼此身份有云泥之别,便是想高攀一二亦不得法。再者,当时他领命去围剿梁山余孽,大功告成凯旋而归已是子夜时分,错过了宴席,颇是有几分懊悔。今日一早又奉命揖拿要犯,饶是身子健实,也是不堪奔波之乏。

饶是如此,见了王棣一行,朱仝仍是强打精神恭谨行礼。

“朱都头,可是被那宋江逃脱了?”王棣单刀直入的问。

朱仝稍一思忖,便将事情始末全盘托出。这种事没法隐瞒,用不了多久便会传扬开来,既如此,何不干脆送个顺水人情?

话说朱、雷二人领命追拿宋江,出城一路询查,乃得晓宋江径往城东而去。二人对视一眼,心下俱是一紧:苦也,宋三郎必是去往东溪村寻晁盖、吴用等人去了。

宋押司素来仗义疏财,颇是结交了一帮好汉强人,东溪村保正晁天王便是其中之一。

晁盖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取妻室,终日打熬筋骨。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一日,村中人经一僧人指点,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边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

因这二人脾性相近,平素多有往来交际,遂成至交好友。

至于那吴用,本是不第书生,后为晁保正聘为西席教授,最善计策谋略,人送绰号“智多星”,与宋江亦是相交莫逆。

还有石谒村阮氏三兄弟,虽为渔民,却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勇猛狠人,与宋公明来往甚密。

想必宋江犯了命案彷徨无计,乃寻好友定夺前路去也。

官命在身,朱、雷二人无奈赶往东溪村。到了晁家庄,几番交涉却是搜寻宋江不着。向晁保正再三告罪,众人怏怏而回。

不想刚出晁家庄,便迎面撞见宋江并阮氏兄弟四人。原来宋三郎出了城是先去了石谒村邀了阮氏三兄弟方赶来东溪村。

虽然平素与宋江亦有交情,朱仝却不敢徇私,劝降不成后率公差上前缉拿。

眼见宋、阮四人双拳难敌四手便要当场被擒,宋江乃大声喝道:“雷横,汝忘了某当日之情乎?”

雷横长叹一声,退出战团,束手旁观。

朱仝早有此料,更料定雷横绝不至于对自己拔刀相向,当下抖擞精神,手下发力,不敢教宋江走脱。

恰在这时,从晁家庄冲出一伙十余人加入战团,堪堪敌住朱仝并官差廿余人,领头的正是吴用与一个唤作“赤发鬼”刘唐的。

双方苦斗不休,宋江等人且战且退,到了雷泽湖码头。

朱仝晓得对方欲借水路遁逃,更是发了狠的催公差捕快奋勇拿敌。

这时,一艘布置精致的楼船恰恰靠岸,船上数人见得码头一片混乱,正喝让船公起锚离岸。

那阮氏兄弟最善水性,入水登船,毫不费力地劫了船上诸人以为人质。

朱仝得晓船上主人乃是历下李氏人士李格非,时任太学正,船上又有其亲友女眷数人,全被劫为人质,唯有无奈放任宋江等人劫船逃离,因所骑马匹也被劫夺,只好徒步赶回禀告上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