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河山 > 第114章 玉京秋

大宋河山 第114章 玉京秋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1:15:11 来源:书海阁

巷口处,苏八并宗沐几人候着。扈随也好,书僮也罢,皆是尽忠职守。只是小甜水巷乃部曹衙署一条街,只差在巷口竖上“闲人免入”的牌子了,还是得低调些。

宗沐见王棣等人频频注视自己,目光异样,忙检查了装束仪容,生恐丢人现眼,确认一切正常后,不乐意了:“我脸上长花了么?”

苏过叹息着摇头道:“若是长花,也是并蒂莲、双生花。”

木头同学有些迷糊,并蒂莲、双生花好像是与男女情爱有关的吧,这苏胖子是几个意思?

不过,他很快便明白苏过言中之意了,却也更迷糊了。看着那个走过来的青年,宗沐同学先是眨了眨眼,而后瞪大了眼,脑子里飘过四个字:哎呦我去。

怎么说呢?那唤作宗泽的青年分明就是加强版的宗沐,五官轮廓无一处不相似,唯独眼神不同,一个坚毅明亮,一个机灵聪敏,这说明二人的脾性迥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

“宗兄,又见面了,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王棣乐呵呵地打着招呼,丝毫不觉唐突。

这一幕落在王旁等人眼里,甚觉奇怪。他们所熟知的王棣,温润如玉是有的,俊雅谦逊也是有的,但极少主动与人攀交,大抵是“上善若水”。今朝却罕有的对一陌生人释放善意,还真是奇怪也哉了。难道仅仅因为那宗泽与宗沐面貌相似且是同姓之故?

宗泽微微有些讶异,这数人虽然年龄不一,但显然非富即贵,却是何故主动与自己这寒门子弟攀谈。不过,瞧对方彬彬有礼,倒非那等夸夸其谈的纨绔子弟,且应与自己一般会参加明春省试,说不得便成了同年,倒是不好拒人于千里之外。

想通此节,宗泽微揖道:“人生何处不相逢……郎君此言甚妙。”待见到直愣愣看着自己的宗沐,他也是一惊,愣住了。

试想,当一个酷似自己的人站在面前,明明是陌生人,却感觉很谂熟,这会不会很奇幻?就好像穿越到年少时的“我”遇到了后来的“我”,宇宙位面么?

王棣微微一笑,说道:“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宗兄,相识便是缘份,值得痛饮三杯。走走走,相请不如偶遇,择日不如撞日。”指了指苏过:“今日苏同学做东请吃酒,咱们吃大户去。”

宗泽真真是一愣未平一愣又起:这位俊俏小郎君可真够热情啊,初到京师,却也不好轻易得罪人。心里嘀咕着,他略微踌躇:“某与几位同乡贡生约了午时一聚,这……”

“如此最好不过,都是明春礼部试贡生,当结识一番。”王棣打蛇随棍上,胡乱攀起交情来:“说起来都是江南贡生,原本就应多加联络。对了,尔等约了何处联谊?”

宗泽眼皮子跳了跳,吃吃说道:“约的是香丰正店。”

王棣拊掌道:“巧了,先前我们尚商量着该去遇仙楼还是香丰正店呢,如此甚好,人多方热闹。”

宗泽讷讷无言,终究说不出推却的话来。

彼时汴京,城内城外,店铺林立。这些店铺中,酒楼饭馆占很大比重。仅御街上的州桥一带就有十几家酒楼饭馆,其它街面上的食店更是数不胜数。如张家酒店、曹婆婆肉饼、曹家从食、李四分茶、清风楼酒店、潘楼酒店、鹿家包子、徐家瓠羹店、李七家正店、张家油饼、看牛楼酒店等等。

众人安步当车,慢慢悠悠的向“香丰正店”行去。

一路上,苏过就汴京吃食楼店细细说来,如数家珍:

饮食店中,经营正规的称为“正店”,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脚店当为大众一点的饭馆。

嗯,彼时实行酒水专卖,只有少数店铺能够获得朝廷的特许酿酒权,这些店铺就叫正店,整个汴京城里也只有七十二家。脚店,指的是那些自己不能酿酒,从正店批发酒水回去卖的店铺,是正儿八经的酒店。

有名店,自也有名厨,卖贵细下酒,迎接中贵饮食,则第一白厨,州西安州巷张秀;以次保康门李庆家,东鸡儿巷郭厨,郑皇后宅后宋厨,曹门砖筒李家,寺东骰子李家、黄胖家。风味饮食也有名店名厨,北食则矾楼前李四家、段家熬物、石逢巴子,南食则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最为屈指。

一些大店经营时间很长,不分昼夜,不论寒暑,顾客盈门。像杨楼、矾楼、八仙楼酒店,饮客常至千余人,规模很大。

言者固然说的滔滔不绝,听者亦是津津有味,只觉口齿生津,馋虫蠢蠢欲动。

人道苏学士醉心于美食,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足自乐,独创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酥等等。其所发明的美食,几可独成一桌佳宴。

却不想苏过也是个大大的吃货,这真是虎父无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青出于蓝胜于蓝。

除却王旁、王旉,王棣三从兄弟皆是初次入京,但见得汴河旁商铺林立,鳞次栉比,较江宁胜之多矣。一路行去,街道两边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店铺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街道上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太平车、平头车等往来穿巡,形形色色,样样俱全。

果然是: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一个时辰后,将将到了午时,众人总算来到目的地。大街旁巍然立着一幢三层木楼,大门匾额四个金漆大字:香丰正店。

酒楼门首用枋木和各色花样扎缚成高大而又美丽的彩楼。大门外檐下悬挂着四具栀子灯,门首排设黑漆杈子。

所谓杈子,即“拒马”,亦即栅栏。

苏过晓得个中微妙,解释道:“汴亲城的酒楼顾客不知凡几,沿街叫卖的食摊小贩也不少,有些小贩甚至直接进入正店叫卖,与店主争利。自然也有的店主不放小贩入内,自备腌藏小菜出售,不遗余力。这些杈子便是正店的小手段,拒小贩于门外……”

众人见杈子外排开一溜小摊,各自支着伞篷,摆三五条木凳,卖着各色吃食,倒也是生意不错。边上更有一间店铺,招贴上写着“孙羊脚店”,想来是位孙姓东家主营羊肉,顾客盈门,生意火爆。

苏过咂巴着嘴:“汴京城正店、脚店不知凡几,仅潘楼街州桥便有十数家酒楼,真真是吃在京师。”

众人深以为然。

早有小厮迎上前来,脸上挂着职业化微笑:“诸位客人,可有订席?”

预订包厢,送外卖,此时便已有之。舌尖上的中国,渊源久矣。

宗泽咳了声:“某有位朱姓乡友订了阁子,不知到否?”

“是朱仝朱大郎吧,到了一刻钟……”小厮看看王棣一行,略微踌躇:“那间阁子大抵能坐十人,朱郎君三人,再加诸位怕是挤了些。”

苏八嗡声道:“一楼加五个散座。”

小厮陪笑道:“得嘞,请随小的来。”

此类酒楼,一般楼下设有散座,供买酒不多的人坐。楼上酒客坐所,各有小室,谓之酒阁子。

进了厅院,便见得廊庑掩映,排列小子,吊窗花竹,各垂帘幕,各得稳便。

另有闲汉过来领着苏八几个自去散座吃酒,那小厮则领着王棣六人上二楼酒阁子。期间宗泽又望了宗沐几眼,不知想些什么。

小厮敲门后,推开虚掩的阁子竹门,众人鱼贯而入,王棣落在最后,顺手给了小厮一角碎银,后者眉开眼笑,躬身离开。

阁子里装饰并不富丽堂皇,简简单单放置了两扇屏风,壁上挂了几张字画,整体风格清雅素淡。

临窗的桌上摆满了肉蔬吃食,三个形态各异的青年围坐在桌边正说着话。

见宗泽带了五个年龄不一但俱是隽逸俊朗的郎君进来,那三人微微一愣,先后起身。

“汝霖兄姗姗来迟,当自饮三盅……”面容俊秀、肤白不逊女子、鬓角斜斜插花的青年招呼一声。

“去疾兄,克之兄,浙师兄……”宗泽拱手陪罪:“路上稍有耽搁,恕罪怒罪。”

插花青年目视王棣等人,问宗泽道:“汝霖兄,这几位兄台可是你亲友?却是未曾见过。”

王旁有些尴尬:“吾等不请自来,唐突无状了。”

宗泽更是尴尬不已,他一路上有些心不在焉,竟是忘了问王棣等人的姓名。

好在王旉几个识趣,相继作了自我介绍。

待听王棣说了姓名,那三青年脸色尽是微变,插花青年问:“可是临川王棣王三郎当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