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河山 > 第19章 眼缘

大宋河山 第19章 眼缘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1:15:11 来源:书海阁

热过后,“花魁大会”自十三日正式开始。赛程很简单,采取淘汰制,首日决出前三十二强,次日决出十六强,上元节夜决出花魁。

十三日前各家楼子便让名下参与者露面稍事表演。参加大会的皆是各家的头牌,平日里罕有在公开场合表演,为了一睹芳容,追捧者根本不在意翻了一番的最低消费。

至于秦淮河上,更是泊满了大大小小的灯船,外来者居多,毕竟是客场作战,场地是大麻烦。

最终的决赛被安排在了江宁县的“寒烟阁”进行,这其间两县免不了一番角力,好不容易达成双方轮流举办的决定,经过抽签江宁县拔了头等,上元县自也无话可说。

评判方式倒也不复杂,所有参赛灯船悉数停泊于夫子庙前,船与船以铁链固定,中间架上踏板,观赛者可任意选择一家捧场。

评判标准分两部分,专家打分与观众投票,各占五成比例。这其中观众部分可至专处购花送与支持的参赛者,一枝花为一票。

需要说明的是,观众送的花必须是官方指定之处购买,一两银子一枝花。

这可是巨额收入,也难怪江宁、上元二县为举办报争的不可开交。

这种赛制与后世的选秀活动大抵相同,这种事果然是有历史传承的。

据记载,汴京上元灯会时,“诸坊巷、马行,诸香药铺席、茶坊酒肆,灯烛各出新奇。”其中有一家莲花王家香铺,灯火最为出众。又有僧道作场打花钹、弄惟鼓,引得游人无不驻足观看。在每一处城门,都设有公家的乐棚,鼓乐歌吹齐奏,“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自非贫人,家家设灯,有极精丽者”。更有高明者,“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

更有大型鳌山灯组,其构思精巧令人叹为观止。鳌山造型通常为一只或数只巨鳖背负山峦,山上荟萃千百盏华灯,还有山石、树木齐备,点缀以佛、仙、神的雕塑、绘画等。山上可容乐工伶官奏乐,山前设有大露台,供歌舞演出或工艺品展示。鳌山灯气势恢宏,体积巨大,叠翠堆金,浮光耀影,常为灯会压轴之作,寓含“江山永固,长治久安”之意。

金陵上元灯会也不遑多让,各种造型的灯延绵数里,将城市装点的好似人间仙境。

秦淮河两岸至夫子庙的街市上,卖鹌鹑馉饳儿、圆子、锤拍、白肠、水晶脍、科头细粉、旋炒栗子、银杏、盐豉汤、鸡段、金橘、橄榄、龙眼、荔枝……诸般市合,团团密摆,供游人选购。

王未嚷嚷道:“吃不下啦,吃不下啦……”望着手里拿着的糖葫芦,好生纠结。

别看她廋瘦瘦弱弱的,食量可真不小,几乎将街面上的各色小吃尝了个遍,吃到实在是腹胀不已,仍是不肯罢休。

众人哭笑不得,妥妥的吃货啊。

他们几个吃吃玩玩,不亦乐乎,扈随们却丝毫不敢大意,前后左右散开,警觉地察看着周遭。

对“保镖”而言,这种环境下的工作是难度最大的。

秦淮河畔挤满了人群,金陵城的居民几乎倾家出动,纵算没有经济实力上灯船,也可带着家人游逛一番。毕竟如此热闹的景象一年也就一回。

越热闹之处越容易滋事,每逢集会,拐卖妇幼、坑蒙拐骗、寻衅滋事等不法勾当层出不穷。一干地痞无赖通通出动,或敲诈勒索,或偷盗抢掠,更少不了往人多的地方去揩揩少女妇人的油。

王未、王末二位小娘子是高危受害人群,自然也是重点保护对象。

王楠也被派上街面维护秩序,正好遣了两名差役跟在王棣等人左右,算是假公济私一回。

那些个街头混混见这行人气度不凡,又有公门中人在,倒也开眼,并不往这边挤。

好不容易到了夫子庙,这边愈发的人山人海,几无“立足之地”。

“三郎,去寒烟阁呗。”王未拭去额角沁出的细汗,指了指前面的那幢建筑。

姊妹二人穿上并不合身的男裳,却是遮掩不住秀美的容颜,一眼瞧过去便是雌儿,欲盖弥彰。

那是一处精致的房子,外面用清漆漆好,典型的江南宅院,白墙黑瓦,外观典雅,门口匾额上三个柳体字:寒烟阁。

王棣诧异不已,后世的影视剧中,青楼皆是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高档建筑,乃是让寻常百姓望而却步的场所。却不曾想竟是如此雅致的建筑,实在是影视剧误导有功啊。

不过,想想也对,原应此般。

《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记载:“武帝兴光楼。上施青漆,世人谓之‘青楼’。”可见青楼这个词,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到了唐代,青楼有两种意义仍参杂错出,甚至有一人之作而两意兼用的例子。如韦庄《贵公子》“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仙杏压枝红”,与大道、高门相关,而与艳游、酒色无涉;而《捣练篇》“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衣曲”,则指妓院。只是入宋以来,“青楼”的偏指大行于世,反而成了烟花之地的专指,不过比起平康、北里、章台、行院等词更为风雅。

他稍稍出神,便听王未说:“喂,想什么呢?莫非在想那聂姑娘?”

王桐几人则似笑非笑的望着他,眼神促狭。

王棣哑然失笑:“什么乱七八糟的……”多少有些心虚,也颇为无奈。说实在的,他对聂胜琼真无觊觎之心,只不过美女总是受欢迎的,食色性也。更何况这位青楼头牌红姑性子清冷,给人出淤泥而不染的冰清玉洁感,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在梅花山邂逅初遇,聂胜琼对王棣表现出了足够的“兴趣”,并邀他去“寒烟阁”听曲。

其时,李之问的脸都险些绿了,他这一帮人在聂胜琼身上可是既耗费了金钱又花费了心思,却难换美人一笑。这会儿伊却主动相邀,是要召为入幕之宾吗?

这真是红果果的打脸行为,是可忍……还是得忍,不能在聂姑娘面前丢了气度,险些忍出内伤来。

王棣却实在不识相,之后并没去“听曲儿”。

最难消受美人恩啊。他虽然欣赏她,也不会瞧不起她的出身,洁身自好的女子理应受到尊重,只是不欲沾惹此事。

没想到的是,五天后,聂胜琼居然去了半山园。

王三郎十六岁了,在某些人家已然婚娶。乖巧懂事、善解人意的聂胜琼在老太太看来虽然做不得正妻,纳为妾室挺不错的。

老太太啊,这是着急要做曾祖母么?还是有为人纳妾的良好习惯?当年她可是做过这种事的。

还在王安石任知制诰时,吴氏就给王安石置办了一个侍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时,王安石问:“你从何而来?”女子说自己是因“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使其夫妇破镜重圆。

不迩声色如王安石,并没有接受妻子的一片好意,为世人所称颂也。

聂胜琼落落大方,不动声色间便哄得老太太眉开眼笑,直说这俊姑娘真不错,末了,还塞给对方一对玉手镯。

王棣愕然,这是闹哪出?老太太也忒心急了些吧,俺才十六岁呢,正是花季少年呀,这鸳鸯谱点的,叫人无语。

在王棣面前,聂胜琼倒是没有表露出那种意思来,只说去年苏轼转知杭州时路过金陵,在“寒烟阁”听了两天的曲子,曾提及王棣,直言王家三郎才情惊艳,他日必名震寰内。她这才晓得有王棣其人。

苏轼何许人也?当世文豪,能受他青睐推崇的皆非常人,如秦观、张耒、晁补之等,哪个不才学惊人?王棣一介弱冠少年,得苏学士赞不绝口,定是有过人之处。

聂胜琼之所以交好王棣,一是相信苏学士的判断,也是相信自己的眼光。或许,还因为王安礼,能与这位江宁府最高长官攀扯上关系,自是良益多多。

王棣不愿深想,青楼女子若单纯如白纸,早被人连皮带骨吞了,理解万岁吧。

倒是聂胜琼直言不讳的话触动了他:“要么不做,要么就尽量做到最好,小女子想拿花魁,还请公子援手相助。”

有志气的姑娘总是受人尊敬的。

本次花魁大会,夺魁呼声最高的除了聂胜琼,还有“凝绿馆”的贺丽丽以及扬州的王萍萍。这三人皆有成为行首之能,但也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谁也不能稳操胜券。

聂胜琼在“寒烟阁”唱的大多是自己填的词牌,素有“才女”之誉。她原本也准备在此次花魁大会上唱自己的词,但年前收到的消息让她乱了心绪——花魁大会上,贺丽丽会唱周美成的新词,王萍萍则请了秦少游出手。

当今词坛,除了苏学士是公认的词宗外,余者如周美成、秦观、张耒等人亦是词坛大家。

聂胜琼的竞争对手居然请了周、秦出手,至少在唱词方面,她是绝计比不上的。而唱词,也是评判之一,所占比例极重。这怎不让她心乱?

唱自己的词是不成的了,怎么办?

向王棣邀词,倒像是病急乱投医。

聂胜琼如是想。

其实,她也没想明白为何会去找王棣。

或许,只是直觉,只是眼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