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宋河山 > 第47章 大宋写手

大宋河山 第47章 大宋写手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1:15:11 来源:书海阁

东京汴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纳数千人。而杭州、金陵等繁华都市,演出的伎艺有五十多种,瓦子二十余处,每个瓦子又包含若干座“勾栏”。

瓦舍、茶馆多有说书人,警木拍响,说国贼怀奸从佞,遣愚夫等辈生嗔;说忠臣负屈衔冤,铁心肠也须下泪。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战,论闺怨,遣佳人绿惨红愁。说人头厮挺,令羽士快心;言两阵对圆,使雄夫壮志。谈吕相青云得路,遣才人着意群书;演霜林白日升天,教隐士如初学道。噇发迹话,使寒门发愤;讲负心底,令奸汉包羞。

说书人的底本便是话本,彼时较有名的话本小说有《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志诚张主管》、《乐小舍拼生觅偶》、《错斩崔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至若三国、五代的话本则更多,汴京有霍四究专说三国故事,尹常卖专说五代故事。

但显然,这本新鲜出炉的《飞龙全传》更为精彩。

王棣所抄乃是清吴瑞综合宋朝的笔记、话本及金元明时期的话本、杂剧、传奇还有元明时期的小说乃至清初李玉的《风云会》传奇等有关赵匡胤的故事所成,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如陶三春拳打偷瓜汉、郑恩缔结良缘等,都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尤其是千里送京娘一段,更是名篇佳作,常被搬上舞台。这些故事已广为流传民间,经久不衰。语言朴实、生动,富于民间口语色彩。

都说浓缩的才是精华,这样一本融汇前人智慧的话本不火才是奇怪也哉了。

事实上,《飞龙全传》安安静静在角落躺了数日无人问津,却骤然间炙手可热。王棣誊写的二十本售罄,书堂东家赶紧雇先生抄写,也顾不得书法字体,兵贵神速。需知这时可没有版权之说,手抄本大为盛行,正宗印刷的书籍往往会败下阵来。趁手抄本尚未问世,赶紧续货,能多赚多少是多少。

不几日,“染墨轩”共售出《飞龙全传》一千八百余册,随后各种手抄本传开。读者在惊叹这话本小说精妙之余,开始打听作者“品涩居士”的庐山真面目。

但作者其人连书堂东家亦未曾见过,送书稿到“染墨轩”的乃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郎君,自不可能是本尊。

被动了,“染墨轩”东家许三多既懊悔又焦急。

先前看了《飞龙全传》书稿,以他的专业眼光审读,写的甚是精彩,但作者“品涩居士”从未听闻,大概是蹉跎科场的落魄士子吧,笔名约莫是取“品味人生苦涩”。

新写手嘛,名声不显,想来写不出畅销的话本小说来。许东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留下书稿,约定以一个月为限,先出售后付款,可以退货,每售出一本给七百钱。

哪晓得《飞龙全传》一夜暴红,几有“洛阳纸贵”之态势。许三多毫无风险担当的赚了数十两银子,自是喜笑颜开,只是,读者们都在催更,后续情节发展勾人哪。

好不容易捱到约定日期,小郎君如期而至。

一番简单的寒暄后,许东家直奔主题索取书稿。

但是,没有,说的清楚些是书稿是写了的,但那小郎君未带。

这……不能和钱过不去呀,许东家耐着性子询问何故?

小郎君似乎早预料到此节,不紧不慢的说了方案——

全书一共六十回,可分六卷出售,视市场情况推出后续分卷,这是为了有效打击“盗版”;作者不再誊写,而是由许东家名下的书坊出坊刻本,具体数量、定价由“染墨轩”决定;稿费五五分成,若加印则七三分成,作者拿三,每月一结。

这品涩居士倒是考虑的周全,时下的话本讲究时效性,正版与盐版之争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若是刻印,一次性印足数量,只要畅销,倒可有效打击盗版。其实,刻印本相较于手抄本,若是数量上去了,成本反而更低。至于五五乃至七三分成,倒也合理。

对方开出了条件,这就需要许三多衡量利弊了,关键点在于这本小说是否会畅销,否则刻印成书滞销的风险就全落在书坊这一方了。

不愧是久战商海之人,许三多综合前期市场反应,稍加思索便全盘答应下来。

至于契约一事,小郎君只说:“选择和贵方合作,就是相信‘染墨轩’这块牌子,绝不会做店大欺客之事,更相信贵方不会少报销售量……”

这是极其自信的表现啊,《飞龙全传》可是有六卷呢,只要书坊方面主动损伤了作者利益,那后面的书稿必然是得不到的,对方随时可以换别家书坊合作。

许三多倒是个妙人,既然决定合作便拿出了十足的诚意,奉上第一册稿酬,言道除去二十册作者亲笔誊写的,之后又手抄了一千八百册,应付作者三万九千八百钱,为表诚意,凑足四万钱,亦可合四十两银子。(注1)次日,小郎君送来第二卷书稿。

许三多令书坊日夜加工排版刻印,足足印了五千册。这是他经过市场调查所得出的决策,第一卷“染墨轩”共售出近两千册,市面上的各家手抄本亦不低于此数,但远未到饱和度。

其时汴梁有一百五十万人口,杭州过百万人口,金陵约有七十万。整座金陵城能断文识字的不下五万人,五千册只是占一成,何愁卖不完?

果然,经过三天的广告酝酿积蓄,第二卷一上架,当日便售出近两千册。很明显,这是在“染墨轩”买了第一卷的那批读者。随后五日,五千册全部售罄。许三多估摸着时间差也快到了,遂只加印了五百册慢慢出售。

接下来便简单多了,书堂加量不加价,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逐步提高《飞龙全传》后四卷的刻印量,到得最后一卷时,更是一气印了九千册。

做生意,讲的是双赢,所谓你好我好大家好嘛。无疑,《飞龙全传》的供、售双方的初次合作很愉快,赚了个盆满钵满。

那便继续合作呗。

在第六卷销售到尾声时,“染墨轩”挂出牌子,上书:“品涩居士新作《隋唐演义》将于x月x日在敝店出售,敬请期待。”

这部原本是清代褚人获所作的长篇小说共二十卷一百回。起于隋文帝起兵伐陈,终于唐明皇还都而死。对隋、唐两代帝王骄奢淫逸的生活有较细致的描写。另外还浓墨重彩的写了秦叔宝、单雄信、罗成、尉迟敬德等人的故事。

此书情节曲折有致,行文晓畅,一经推出便大受读者追捧,乃至于风靡全城。于是乎,《飞龙全传》中的陈抟算命、郑恩打擂、闹御勾栏、送京娘、打韩通、打董达、北岳圣帝为郑恩换骨、陈桥兵变等情节传遍金陵;而《隋唐演义》中的西府赵王、天下无敌大将军李元霸、天宝将军宇文成都、霹雳火裴元庆、紫面天王雄阔海、南阳侯伍云昭、山大王伍天锡、冷面银枪罗成、靠山王杨林、花刀大魏文通等十八条好汉更是名扬江宁府,一度成为热议度最高的名人。

当然,最有名的是“品涩居士”。

读过这两本小说的人纷纷猜测“老品”究竟何许人也,普遍认同的是,此人必是科举不过的儒生,年龄不会小,或已年迈,乃有此追忆往昔热血之举……

随着勾栏瓦舍、酒楼茶馆的说书人纷纷取了这两个话本作为底本开说,“品涩居士”之名迅速传开,成了江宁府年度最神秘的人物。

对于这样的结果,王棣是有心理准备的,盛世大宋亟需文娱滋养,正是文人士大夫最受尊崇的时代,写小说虽说是末流,但容易在民间扬名。

他在意的是以此能赚钱,至于扬名立万这种事,还是低调的好。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拿话本小说扬名,所以才用了“品涩居士”这个笔名——前世好饮茶,细品其中苦涩也。去“染墨轩”递书稿的也非他本人,而是宗沐。宗沐虽然叫“木头”,但一点都不木,机灵着呢,自始至终也没暴露身份及住处。幕后操盘的感觉真心不错,可以继续。

两本小说的利润着实可观,若没有手抄本的出现,还能赚的更多。只是,“盗版”嘛,是没法禁的彻底的。

本朝初,朝廷便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条文,将对出版市场的管理,纳入了官府日常事务中——规定所有的印刷品雕版之前,都必须送交当地衙门备案,由官府编号登记后,才允许印刷。而雕版所用的木板,反复使用的次数基本固定,官府便通过对每一块雕版的监管,遏制了版商随意翻版的可能。许是因为宋代的亲民官乃至吏人,都是出身读书人的缘故,有宋一朝对盗版的打击十分严厉。

而正是得益于官府对文化的保护,禁止翻版、禁止私刻已经成为宋代印书行业的一种禁例,版商只要有一次翻版、私刻的行为,就会被永远的驱逐出印刷行业,情节严重者,还会被刺配充军。

饶是如此,市面上盗版书仍是屡禁不止。只不过“改头换面”而已,“手抄本”呀,又不是翻版、私刻,你奈我何?

写手难,抄手也难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