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 > 第124章 过去了

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 第124章 过去了

作者:冰川火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1 01:19:06 来源:书海阁

很快大家签完字,交给高跃华让其代为转交廖公阅处。

高跃华也深知事关重大,信件拿在手中,仿佛重如万金。

这是同志们的心声呐。

也是自己挑上这文化部长的重担后打响的第一枪。

“改革”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这个年代中,保守派说话还是很具分量的。

散了会,大家各自离开。

汪阳略留了留。

高跃华请他在身边就座。

靳鹏飞给他泡了新茶。

“部长,傅奇和石慧同志快要回来了吧?”汪阳端着茶杯嗅了嗅,主动开口问道。

高跃华笑道:“明天下午到京,我知道老厂长要问什么,先让两位同志过个好年吧,等年后开了工,我在安排你们会面。”

汪阳感慨道:“在港工作的同志也不容易啊,我听说,他们连个写剧本的人都找不到了?”

高跃华沉重地点头,道:“港英政府对左派防范得很紧,尤其是文化战线这一块儿,仿佛我们拍摄出来的电影就一定是带着反动思想的,是妖魔化资本主义的。

所以,左派的日子很艰难,去年一年,他们才拍摄了三部影片,有两部还没通过审核,导致无法上映。”

“得想点办法打开局面呀。”

“老厂长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远子给我个启发,既然没办法拍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那么,拍武打片总没问题吧?武打片又不存在意识形态,故事能说得通,打斗精彩,吸引观众不就行了?”

高跃华笑了,“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觉得这是个破局的好办法,这也是我什么这么着急邀请傅奇同志和石慧同志回京过年的主要原因。”

老厂长扬着嘴角说道:“我不是当着你的面儿夸你侄子,小远这孩子确实是天生吃这碗饭的,他脑袋里面那些想法,连我这个干了半辈子电影事业的老影人听完后都觉得惊才艳艳,拍案叫绝。

老高我跟你说啊,等小远一毕业,你们这些当家长的谁也别给他安排工作,他必须要进我们厂,谁跟我抢我跟谁急。”

高跃华也乐得不行了,点头道:“成成成,我知道您老惜才,您这么器重他,打算带在身边亲自培养,我感激都来不及,敢不遵从您的最高命令?”

汪阳这才心满意足地站起来,把茶杯放下后笑道:“好了,今儿就聊到这儿吧,大家都过个好年,有啥事儿年后再说,你别忘了帮我安排会面那事儿就成。”

“我送您。”

“还走得动,你留步。”

又过年了。

高远之前问过老爸,今年咋过?

老爸愁眉不展的样子,说:“你大伯赶在年前跟你大伯母领了证,按照你大伯的意思说,今年都去他家里,长兄如父嘛,之前单身也就不讲究这些了。

现在又成了家,弟弟妹妹们得去凑合他。

但是你小叔打听到,高山那小子在京城住下后就一直没走。

最近更是经常在文化部家属院附近转悠。

我和你小叔、小姑一商量,都有点担心再把苏爱玲给招了来,那麻烦就大了,干脆今年还是在咱家过吧。”

“我妈没意见吧?”

“你妈从来都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

“虽然咱家不宽敞,挤一点,但是为了全家人一起过一个热闹祥和的春节,在咱家过我也没意见。”

于是,大年三十这天,全家上下八口人又齐聚高远家。

女同志们是做饭的主力军。

高跃华提议爷儿四个打升级,得到了另外三位男同志的积极响应。

高远和大伯一组,老爸和小叔一组。

结果老爸和小叔都打到J了,高远和大伯才打到3。

气的高跃华吹胡子瞪眼的,“你到底行不行啊?这水平也太洼了,你明明绝了红桃,你爸那一对儿你怎么不毙了它!你算算牌也该知道我手里还捏着20分呢。”

“唉,官大一级压死人呐,何况还大了很多级,高部长一发火儿,吓得咱这小老百姓脸色煞白,嘴皮子通红,浑身一抽,跟对门儿长征叔他那得了羊角风的老爸似的。”

高远犯贫。

一句话让身在厨房里忙活的四个女人都笑得跟大鹅一般。

高跃华更是哭笑不得,把牌一扣,指着他道:“你个缺德玩意儿,骂你大伯是个官僚对吧?别以为我听不出来。老二,也不知道这小子这张嘴随了谁了?

你印象中,咱家有过这么能说会道、满嘴歪理的人吗?”

高跃民认真琢磨琢磨,说:“大哥你这猛的一说,我还真想不起来。”

高跃林哈哈笑道:“他随了谁了,这小子随咱娘啊。大哥、二哥不记得了?他奶奶虽然没他那么能说,想当年咱们还在新开路胡同住的时候,被别人家孩子欺负了。

咱娘拄着根拐棍儿,迈着小脚,从胡同东骂到胡同西,就没一句重样儿的,到后来那些欺负咱的大孩子还得被家长揪着耳朵登门道歉。

要不然,老太太能在外面骂一天。”高跃华搓搓脸,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上去了,点头道:“三儿说得没错,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咱娘平日里不多言不多语的,咱爹一个眼神儿扫过去,咱娘大气儿都不敢喘一口。

但是咱们四个在外面受了欺负,她可就没完了。

两只小脚一倒腾,站在院子门口一掐腰。

哎哟,骂出来的话就没法听。”

高跃民神情有点沮丧,道:“咱们四个,都是被咱娘像老母鸡护小鸡崽子一般从小护到大的,掐指一算,咱娘走了也有13年了吧?”

高跃华嗓音低沉,道:“14年了,咱娘走那年,老四才13。”

厨房里,高跃然低着头,狠狠抹了把泪。

张雪梅见状,赶紧搂住小姑子的肩膀,然后大声喊道:“大过年的,你们四个能不能说点高兴的事儿啊?说高远这性子随咱娘也就完了,怎么还越说越沉重了。

真想咱娘了,过完年全家给咱爹娘上坟去。

这个话题打住吧,到此为止!”

女主人发话了,爷儿四个也意识到不该说这个话题,互相对视笑了笑。

高跃林问道:“还打吗?”

高跃华瞪着眼说道:“打个屁啊打,远子这水平太次了,我跟他就配合不到一起来!”

高远不服气道:“这领导干部要是不实事求是,老百姓可就一点儿奔头儿都没有了。”

“去你的吧。”高跃华把一个烟盒砸到他脑门子上。

齐慧芝洗着菜,问张雪梅道:“雪梅,小远从小就这么贫吗?”

张雪梅笑道:“小时候还真没瞧出来,越大越嘴碎。”

高雅挽着大伯母的胳膊嘻嘻笑着说:“不对,我发现是从我返城后我弟才一天一个大变化的,嘴也越来越贫气了,松得跟老太太的棉裤腰一般。”

齐慧芝乐道:“小雅你这什么比喻啊,哪有这么说自个儿亲弟弟的。”

高跃然微笑道:“大嫂二嫂,我反倒觉得小远子那嘴自打开了光,他的事业就发展起来了,这是件好事儿。”

齐慧芝不懂就问:“跃然你为什么这么说?”

“您想啊,他那些幽默的台词儿都怎么写出来的?你们见过他观察过几回生活?不都是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就跃然纸上了么。

他那部《瞧这一家子》,生活化、口语化,你们就没觉得剧中那些台词,就是远子平日里自个儿的表达方式吗?”

她这么一说,三人一琢磨。

诶,还真是那个味道。

“要不有句老话怎么说,家庭成员中,最了解下一辈男孩子品性的,不是爷奶,不是父母,是姑姑和姐姐呢,这话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结晶啊。”张雪梅感慨道。

“我严重同意。”齐慧芝附和道。

中午这顿饭吃得很热闹,因为有新家庭成员的加入,大家没少喝。

四位女士联手,做了16道菜两个汤,一张折叠圆桌都摆不下了,盘子摞盘子的。

酒喝的是高跃华带来的古井贡,女士们像去年一样,喝红酒。

吃完中午这顿,下午略作休息,一家人开始包饺砸。

黑了天高远和小叔、小姑、姐姐一起下楼放烟花放鞭炮。

其他四位站在阳台窗户前往下看。

过完瘾四人上楼,男人们又开始喝,女人们喝茶嗑瓜子闲聊天。

聊的内容五花八门。

从伤痕文学的兴起,到凤阳点燃了星星之火,从西班牙宣布实行议会君主制,到阿根廷世界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还深刻缅怀了即将正式过去的1978年。

并表示坚定不移地支持四个现代化建设,支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

听得四个老爷们儿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门突然传来一阵欢笑,并伴随着字正腔圆普通话的声音。

高远问道:“爸,我长征叔家买电视了?”

高跃民点头道:“年前发了一笔奖金,也不知道你长征叔从哪儿倒腾了张电视机票,就买了台9寸黑白电视机回来。”

张雪梅撇着嘴说道:“你们是没见到长征刚把电视机抬进家门时那景象啊,好家伙,把整个楼道的老师和家属们都给惊动了,劲儿劲儿地跑人家里去蹭电视机看。

呸!

真能拉下这个脸来。

你爸还想去凑热闹来着,被我一把给拽回来了。

买了台破电视机而已,嘚瑟什么?”

高远乐了,老妈又戏精上身了。

您这不是嫌人家嘚瑟,您明显是眼红了啊。

“妈,咱不眼热,他家才买了台9寸的,回头我给您搬家里来一台21寸黑白大彩电。”高远笑道。

“你就糊弄你妈吧,还黑白大彩电,黑白的就是黑白的,彩色的就是彩色的,当你妈傻呢?黑白不分。”张雪梅打他一下,心里倒也甜丝丝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