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农女重生后,她飒爆了 > 第226章 己哥儿入学

农女重生后,她飒爆了 第226章 己哥儿入学

作者:隔壁姐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01:19:49 来源:书海阁

随着两位长辈回来的还有几十栓木薯梗,据说把闲人居的木薯都给薅秃了。

故友已逝,闲人居没人会再种那玩意儿,干脆一股脑都给弄过来,正好此次都派上用场。

镖局的人手把几十栓木薯梗卸在了院子里,结算了押镖的路子钱便离开。

不出意外,贺年庚回到家的时候,迎面撞上两位长辈的冷眼。

不必锦绣跟他蛐蛐到底怎么一回事,当看见窝在长辈怀里的两只奶团睁着无辜的大眼,贺年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臭小子,小小年纪倒学会了狐假虎威。

当然,两位长辈仅是做个表面功夫,让小家伙觉得有他们撑腰就够了,毕竟贺年庚才是孩子亲爹,他小子有自己的成算,该怎么教孩子,他们不便插手。

况且,臭小子越是严肃,孩子倒是跟他们亲近,这笔买卖不亏。

锦绣让魏娘带孩子到院子外玩,她和贺年庚留在堂屋陪长辈们叙话。

礼大夫抱过卿哥儿,见小家伙半点不认生,好奇的盯着他看,巴巴咧着小嘴欢快,是个会讨人的小家伙。

礼大夫给孩子把了脉象,半晌,欣慰地收起手:“不错,是个身子健朗的。”

见状,祝先生伸手要来抱孩子,却被礼大夫侧身闪开。

祝先生:……

贺年庚看得嘴角一阵抽搐。

锦绣用帕子掩了掩嘴角的笑意,将手放进贺年庚的掌心里。

祝先生翻了两记白眼,当他瞎了看不见夫妻俩的嘲弄不成。

念及两位长辈长途跋涉累得紧,锦绣让贺年庚从灶房打来热水,分别送进二人的厢房。

而她亲自为长辈们熬了爱吃的精米白粥,炒了几样下饭的小菜,好的让他们吃了歇下。

下晌。

得了消息的村民,纷纷来到贺家小院,排起长龙队伍领取木薯种。

贺年庚提前将木薯梗砍成小段,每家领取多少都登记造册,收成时按册子收回相应的木薯报酬。

毕竟,天底下没有免费的白食,他们更不是穷大方的圣人,一切皆为利而往。

按眼下分发下去,下半年收成,锦记能收回几百上千斤的木薯,是笔可观的交易。

领了种子的村民,笑得合不拢嘴,没口子的道了几句谢,便紧赶着带回家,拿到开好荒又捂了肥的山地种上。

小院一时热闹不迭,王氏特地从前头的院子过来帮忙,直到太阳快落山,剩下的十几段种子也交到了最后一名村民手里。

今儿一早,南乡村的徐氏一族来人,说是徐氏族长家有喜,请张婆子赏脸前去吃酒。

随着徐家近些年的发迹,从前无甚往来的徐氏一族,自然也想从中套上近乎。

张婆子再不想走动,可到底是族中有请,人家还特意上门来请,推托只会让彼此脸面难看。

于是带上两个哥儿,坐上来接他们的牛车,前往十里外的南乡村。

眼看日头已经落山,心想阿娘她老人家许是得明日回来,锦绣让王氏和草儿留在家里用饭。

十四岁的田草,已是亭亭立玉的大姑娘,本就心思细腻的丫头比小时候更多了几分沉稳,虽然识字不多,但在核对账目方面却是一把好手。

在他们乡下地方,这般大的姑娘已经开始相看人家,张婆子有意多留孙女两年。

一来怕孙女嫁得远,二来又怕嫁得不好,索性仔细琢磨,将来也算对得住早死的三房。

徐锦贵这阵子留在县城,张罗锦记粮铺的选址,早两年方县令升任江南某府的通判,举家迁往任职地方。

如今,锦记虽少了方公子这道门路,好在还有一个梁主薄。

梁家本身有粮铺字号,却也乐意从中搭把手,不提徐梁两家有着山药买卖的合作,便是越发牢固的姻亲关系,面上也得搭把手。

城里的臻记食坊本是冲着开业的这股势力打压掉锦记食坊,从此取而代之,事后再涨浮价钱,不怕食客不买账。

可他们千算万算,却没料到锦记不接盘,现在已是骑虎难下。

毕竟打开门做买卖,再有底子的主家都不愿做白工,还不算上每日结余食材的损耗,左右抹不开面子涨浮售价,最后只有在每日供应量上做文章,减少损耗压缩用人成本。

之前见风使舵跟着价钱跑的酒楼客栈,因为臻记食坊这番作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得不又找回锦记食坊。

酒楼客栈的掌柜原以为会遭到锦记的白眼,不想,锦记大大方方的开门纳客,让他们自觉尴尬之余,对锦记有着容人肚量大加赞赏。

在锦记当差的都是贺氏族里的后生,哪怕心里再膈应墙头草,面上却都不显,时刻谨记主家的耳提面命,打开门做买卖最紧要的是和气生财。

如此一来,臻记食坊眼看算盘珠子落空,为了稳固铺子的买卖,硬着头皮在食客们的怨道声中将价格提了起来。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臻记食坊也老老实实的与锦记食坊做起了良性竞争。

原本镇上仅有锦记一家食坊做卤货,买卖自然让人瞧着眼热,如今两家平分秋色,倒也不至于赔本,不过是各凭本事赚多赚少。几天后,村民们都种上了木薯,往年春耕后的农闲时分,今年却显得忙碌充实,大抵是头回种新粮食,总有不放心的往山上地里跑。

丞己的入学事情都安排妥当,有贺年庚出面,族长的首肯,孩子哥恭恭敬敬的在长辈面前,向族学里的老先生送上拜师礼。

分别是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以及一斤重的瘦肉条,表达新学子的一份心意。

当然,还有每月的束修银子,贺氏族学的束修并不高昂,每个孩子每月只需交上一钱半,学堂课本用的是代代相传的老旧书籍,另外孩子用的笔墨纸砚需得自备。

六岁的丞己已渐渐经懂人事,这些年他没少听见村里人背着他,有意无意议论当年他爹娘的事,孩子心性敏锐,字言片语中知道他爹娘曾经做了许多伤害外婆和舅母的事情。

哪怕族里管事有意压住族中人的口舌,却也防不了外姓村民的嘴皮。

己哥儿只记得自他懂事以来,外婆和舅母待他虽有严厉却照顾有加,起初他并不相信爹娘会是那些人口中的恶人,但大家说得有板有眼,听多了又由不得他不信。

许是弱小的心灵备受流言蜚语的冲击,五岁以前天真活泼的孩子哥,性子变得内敛不爱说话。

心里的自卑和疚愧,让己哥儿小小年纪便有了浓重的负罪感。

只愿将来长大之后,替他爹娘曾经犯下的过错赎清罪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