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农女重生后,她飒爆了 > 第340章 各路甲子的去处

农女重生后,她飒爆了 第340章 各路甲子的去处

作者:隔壁姐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01:19:49 来源:书海阁

等待皇榜的时日里,夫妻俩更多时候是安安静静呆在宅邸,门房每日都收到各自路朝臣派人送来的请帖,皆被以贺年庚忽染风寒身子有恙为由婉拒。

即便他俩足不出户,也猜到这场殿试在有门生的大臣府邸炸开锅,不明其中就理的坊间百姓依旧为这场皇榜殿试押下重筹,据孟伯弦自己所说,他把身上最后的十几两家当都押在了贺年庚身上。

指着贺年庚高中一甲,让他也尝试一场咸鱼翻身。

为此,贺年庚好几日没给他好脸,奈不住孟伯弦是个厚脸皮,成日嬉皮笑脸的往他跟前凑。

这不,难得今日孟伯弦应同住大院学子们的邀,前往郊外采风,贺年庚耳根子得以清静一日。

本打算留在京城等待皇榜消息的顾老爷,接到家中老娘身子抱恙的家书,不得己匆匆赶回了兖州城,锦绣不由担心侄女如今身怀六甲,大宅院里规矩多,长辈身子有恙需得近前侍疾,也不知田草怀着身子可能遭得住。

贺年庚得知媳妇忧虑,不禁宽慰道:“娘子大可放心,虽说大户门里规矩繁琐,身边自不会缺了那伺候的人手,草丫头只管尽到明面上的本份,相信顾老爷和顾家大娘子看在她身怀六甲的份上,不会苛待予她。”

锦绣想了想,觉得贺年庚说得很有道理。

眼下贺年庚高中皇榜已是板上钉钉,顾家当年看在他们夫妻的关系,撮合两家联姻,当下节骨眼自然不会累着侄女,况且田草肚子里怀的乃是顾家骨肉。

贺年庚很快将话题岔开,不想媳妇为着这事忧了心情,难得午后闲静,锦绣翻出没做好的衣衫,扶桑和丹若在前面的桌上裁剪料子,闺女明疏乖巧的在外间书案描红,身边的杏月杏枝帮着她研墨,偶尔也跟着学上描几张纸。

时光惬意,使人心情舒畅,锦绣时不时抬头看一眼身旁的当家男人,昨儿年北不知从哪淘来一株名为[石莲花]的盆景,饱满的花瓣翠绿的表面又似蒙了一层白霜,让人瞧着即新奇又忍不住细心呵护其生长。

眼下成了贺年庚新纳的宝贝,晨早也不知他上哪找来一捧打碎的鹅卯石,说是铺在罐子表面做为装饰,好的摆在房里供锦绣赏玩。

见他用摄子一颗颗的将碎卯石夹进罐面,锦绣不觉嘴角微弯,心里想着另一件事,问道:“你说,这趟殿试过后,朝廷将给上榜的进士都安排什么职务?”

她更好奇的是贺年庚日后大概会谋份什么差事,锦绣不敢指望当家男人谋官之后到手的俸?是多少,贺年庚只管在前头为家族拼前程,搛钱的事都交由她来。

贺年庚闻言,眼底含笑地看着媳妇,仔细为她科普朝廷官员分配的制度:“有史以来,科举制度为朝廷集中选拔能力才学者为官,其中道理除了及时为当朝天子输送新人培养心腹朝臣,也是为了制衡朝廷平稳势力。”

“纵观大庆以往科举制度,一甲进士会被皇上钦点入翰林院,从六品修撰是历往一甲第一名指定职务,虽说翰林院从上到下品阶不高,但其在朝廷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当今皇上最重要的朝政后院,而一甲第二名第三名次,多是担任正七品编修及从七品检讨,换句话说这两者职务是整个翰林院最多的岗位。”

锦绣听得新奇,不禁道:“如此说来,榜眼和探花郎若想在翰林院升迁,还得经过多方角逐。”

贺年庚失笑点头,“该是如此。”

“这么说来,二甲和三甲的进士如何安排?”

“二甲进士谋得的职务相对多样,前期基本被任命为翰林庶吉士,虽未有品阶却能享从七品俸?,经过一番栽培,朝廷会根据各位庶吉士的表现以及吏考成绩,再被分配到六部各司或下放地方担任职务,好的能谋上六部侍郎,地方知府和知县得重担。”

“听夫君这么说来,一甲是注定往后京官之路,无需下放地方?”

见锦绣眼底露出的晶光,贺年庚也不由得点头笑道:“正是如此。”

倘若可以,夫妻俩都不愿被朝廷当牛一样使唤来使唤去,倒不如安安份份带着孩子呆在京城,哪怕升迁再慢将来也是一代清官,不是有句话这么说来【若想清高就做京官】。

“夫君还没同我说三甲,三甲的职务可同二甲一般多样?”

贺年庚摇摇头,放下摄子道:“三甲进士的职务选择较少,通常会被朝廷直接下发地方任命教谕得官职,或者进入翰林担任较低的庶职。”

锦绣听完后,由心感叹道:“在此之前,我是不在意夫君考得如何,当下听说,倒是希望夫君为我和孩子考上一甲。”

贺年庚握着锦绣的手,眸底波光柔和,说道:“为夫定不会让娘子失望。”

“好。”

没得他们家刚在京城置办了宅邸铺子,扭头又得离开。

“之前夫君说起,各地方职务更替官员紧缺,皇上怎的如此放心,将新科三甲进士放到地方,虽不是什么重要的职务,但总没有老臣会来事。”

“皇上即位短短数年,朝廷臣心未稳,需知地方上的管束鞭长莫及需得平衡其中道理,新人进士只管听皇命行事,总比心思老道的朝臣更让人省心。”

锦绣觉得贺年庚说得非常有道理。

她即便不懂朝堂上的暗涌纷争,但也知道权利之下安能事事顺遂天子之意。

“前阵子你不是说起,我朝开国以来接连攻下北地和嘉峪关,如此说来,各地官员还是紧缺的不是。”

贺年庚点头道,“娘子心思通透,确实如此,据父亲留下的古籍上记载,嘉峪关乃华夏重地,收复此地朝廷方可顺势开辟西征之路,但那里常年干旱水源缺失,生活在那里的老百姓又逢多年战事,为了活下去民风彪悍再所难免,朝廷若想整治地方归笼民心,想来,并非易事。”

锦绣笑道:“听你这么说来,那些被下放到肃州的官员,倒也不容易。”

贺年庚垂眸含笑,指腹轻轻摩挲掌心里的手,说道:“往后咱家只管安心呆在京城,为夫说过会为你和孩子搛来前程风光。”

“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