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我家通历史,开局救助李云龙 > 第317章 滕王阁序观大唐

我家通历史,开局救助李云龙 第317章 滕王阁序观大唐

作者:墨的家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1 10:24:38 来源:书海阁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意思听着很普通,这里物产精美,有如天上的珍宝,宝光直射天上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

如果是一般人,听着就是这个意思了。

但长孙氏不是,她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她自是知道,这一句其实是蕴藏了一个典故,典出《晋书*张华传》。

在《晋书*张华传》中有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于是张华请了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所致。后来,果然在地下挖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的紫气就消失。

这个记载当中,雷焕是豫章人。

挖掘出宝剑的地方,也是在豫章这个地方,位于豫章丰城!

《滕王阁序》写豫章,这一句直接用出豫章的传奇故事,既是呼应,又是加强,自是精妙无比,让人叹为观止。

长孙氏同时也知道,后面的“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其实和“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差不多的,都是呼应和加强。

这“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是引用东汉时的典故。当时徐孺为名士,德行为众人所敬仰。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却单独为徐孺设一榻,平时挂起来,徐孺一来就把榻放下。

在此之后,客人到家做客,就有了“下榻”的说法。

很快,随着《滕王阁序》内容不断的写出,长孙氏内心的惊叹越来越浓烈了,因为她发现这里面的句子和典故太强烈了,而且有着强烈的“灵光一现”、“天纵之才”的感觉。

还是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一句来说,这其实是不仅和前面呼应、和典故呼应,更是和后面呼应、和作者的真实情况呼应。

往后看,长孙氏看明白了,原来是豫章闫嘟嘟举办了一场宴会,作者来参加的,感到很荣幸,于是他用了“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个典故,这既是暗捧闫嘟嘟是爱才之人,媲美东汉嘟嘟陈蕃,也是抬高自己,将自己和徐孺相提并论。

“天纵之才!真是天纵之才!”

长孙氏的脑海里很快有了一个强烈的画面,一个天才偶然路过豫章滕王阁,参加了豫章闫嘟嘟的宴会,在宴会上提笔挥毫,顷刻间就是一篇《滕王阁序》传世佳作。

这人不是天纵之才又是什么?

只有天纵之才,才能够在没有准备的、偶然的情况下文不加点,写出一篇传世佳作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当长孙氏念叨到这一句时,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惊叹、喜悦、激动之情,忍不住惊呼道:“奇文!此乃千古奇文矣!”

李世民哈哈一笑,面上喜色浓烈。

他没有回答长孙氏,而是不断的朗诵了起来。

毛笔在他手中写得飞快,一手飞白将《滕王阁序》里的文字写得龙飞凤舞,充满神韵。

这一刻,李世民投入了全部的精神,写得酣畅淋漓,有着前所未有的一种状态。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当一篇《滕王阁序》773个字全部写完,李世民缓缓将毛笔放下,然后看着宣纸上的字迹露出了极其满意的笑容:“妙!太妙了!哈哈……”

长孙氏则有些怅然若失了起来,是啊,太妙了,只是怎么这么短呢?就不能往下再多写以一点字吗?

她看不够啊!

好一会,一个皇帝一个皇后才终于从《滕王阁序》的精妙词句中平静情绪。

长孙氏笑道:“这奇文的作者单名一个勃字,不知姓甚?是否我大唐之人?”

“是我大唐之人,姓王,王勃,是大儒王通之孙。”

李世民随口回答道,手上则拿起了镇纸将宣纸压好,目光流连忘返。

长孙氏惊讶道:“竟是王通之孙,王家却是有幸。此《滕王阁序》当名传千古!”

李世民点了点头,笑道:“周先生说《滕王阁序》这篇骈文之后,后世再也没有优秀的骈文问世了,《滕王阁序》一篇压倒了后世千年的才子。”

长孙氏莞尔一笑,知道自己二哥这是又得意了起来,谁让王勃是大唐之人呢?

大唐之人一篇骈文压倒后世千年的朝代、千年的才子,这就是大唐的荣耀,是他李世民的荣耀!

大唐,因为他李世民而伟大。

王勃等大唐才子,因为伟大的大唐而性情豪迈、志气洒脱,才气勃发,最终光耀千古!

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当中,虽然有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言,有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但更多的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还是想着为国出力,报效朝廷。

这等情怀,非伟大的朝代诞生不出来。

在那些落魄的、动荡的、小气的朝代,是绝对养育不出伟大的文风的,养育出来的只能是谨小慎微、小家子气、伤春悲秋的文风,自怨自艾的很,让人看了之后觉得晦气,心情着实不爽。

一切的源头,在于他李世民!

如此,李世民自是自得的。

长孙氏虽对二哥的自得感到好笑,但也是为他自豪的。

除了自己的二哥,没有人能做到这一切。

“恭喜二哥,贺喜二哥了!”

长孙氏故意往旁边退了两步,然后施了一礼,笑意吟吟的说道:“没有周先生,大唐都能如此风流,此番有了周先生,二哥的大唐、我们的大唐只会更加繁荣昌盛!”

李世民哈哈一笑,伸手牵住了长孙氏的手,说道:“未来的大唐,观音婢和我一起去创造。”

两人相视一笑,很是默契。

“这《滕王阁序》二哥打算怎么处置?是否要分享给众大臣一起欣赏?”

睡觉前,长孙氏问了李世民一个问题。

李世民笑道:“却是不必了,不然岂不是抢了王勃的名头?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