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我家通历史,开局救助李云龙 > 第502章 大米当工钱

我家通历史,开局救助李云龙 第502章 大米当工钱

作者:墨的家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1 10:24:38 来源:书海阁

5斤米!

这个数字一出,所有人再次被镇住了。

不是这个数字太少了,而是这个数字太多了,以至于他们都不敢相信。

吃饱这事,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追求。

但凡有一口饭吃,饿不死,中国人就不会起来造反,大明也不会出现。

就是因为吃不饱饭,所以起义、造反之事,历朝历代都是此起彼伏的出现,从未断绝。

所谓造反,不过是统治阶级对起义之事的污蔑罢了。

正所谓:造反有理!

都活不下去了,我怎么可能不反你?

你让我活不下去了,我反你了,天经地义,这不是起义是什么?

造反?

你TM的哪来那么厚脸皮说这种话?

朱元璋自己吃不饱饭,所以起义。但等到他起义成功,做不到让天下百姓人人吃饱饭,于是又有其他百姓起义,朱元璋立即就觉得对方是造反,是乱臣贼子了。

屠龙者成为了恶龙!

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朱元璋自身起义的正当性。

现代人因为油水充足,主食之外各种零食、饮料充沛,所以主食的摄入量比古代要少很多。

一个成年人一天的主食,以米饭来说,平均下来也就五六两而已。

别嫌少,很多人每天都是一碗饭的摄入量,女生更少,几口而已,都不知道有没有2两。

只是那些体力劳动者吃饭分量较多,这才把米饭每天摄入量的平均值给拉了上去。

在古代,缺少油水,缺少零食,肉食更稀缺,补充每天所需的能量就靠主食了。

历史记载,每人每天的米饭平均在一斤左右!

这个一斤,看上去和现代人相差不大。

但这里面的差别比天还大!

现代人是摄入其他食物的量太多,所以主食吃的少。

但在古代,却是因为粮食短缺,所以平均才一斤而已!

如果古代粮食不短缺,放开了吃,一斤米饭估计也就只够打底而已。

太多的老百姓,每天都是节衣缩食的,如此才能够生存下去。

除此之外,哪怕是小地主、富裕人家,也讲究一个“节约”粮食。

古代的节约,是尽量少吃粮食,控制自己的肚子。

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吃太多真的会吃垮一个家。

吃,这个事可不是小事,是家族生死攸关的大事。

吃喝嫖赌,“吃”排在前面,比“喝”、“嫖”、“赌”这三样还要恐怖,可见古人对于“吃”是非常慎重的。

而且,有备无患,储存粮食以备灾年也是一个重要目的。

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古代,丰收全靠天意。

不留够粮食以备灾年,万一吃光了粮食的这年突然发生了天灾,粮食欠收甚至绝收,那不全家饿死啊?

于是,一斤的量成了一个平均数,标准数。

一天的劳动能够换来一天的口粮,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划算的事情了。

绝大多数人,一年忙到头,也就堪堪不让自己和家人饿死而已,一年三百多天至少三百天是吃不饱,饿得肚子泛酸水,有气无力的。

到现在,杨立青说什么?

做一天工给5斤大米,5天的口粮?而且还是差不多能每天吃饱的那种,至少七八分饱是有了。

世上还有这种好事?

一天能赚5天口粮,都足够一家三口四口两天的口粮了。

做的时间越久,一年半载的,不是还能存一两年口粮?

如果长期稳定可靠的话,不得拿出一些粮食去换一些银子买点肉改善生活?

这哪里是5斤大米的工钱啊,这妥妥的败家~啊,不对,大善人的行为啊!

但是,这可能吗?

这又不是地主老财、官老爷招一两个、十几个人,养得起。

现在这里黑压压的人,至少大几百个人,搞不好有上千人,这能都招了去?

想通了这一关节点,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巨大惊喜,而是被吓住了,茫然了,这不可能啊!

天底下,有谁能拿出足够养活上千人的粮食来,而且还是发工钱那样发?现在都皇帝老子也拿不出来啊!

“大…大人你…你说的是真的吗?”

好一会之后,才终于有不甘心的人颤声问了出来。

“对啊,不会是骗人的吧?”

“怎么可能啊,肯定是骗人的。”

“他们就十一个人,又是海外来的,哪里来的这么多粮食啊?”

“就是,蒙我们呢。”

……

伴随着声音的响起,现场很快又哗然一片,嗡嗡声不绝于耳。

“当然是真的,这还能有假不成?”

杨立青笑着大声说道:“我们是要在这里长待的,怎么可能作假?作假了,大家伙光是戳我们的脊梁骨都能把我们戳死啊。告示呢,我们马上发出来,想要报名的呢,现在就可以在这里排队了,不想报名的我们也不勉强,一切全凭自愿……”

一番话说话,震慑了现场。

杨立青也没再多说什么了,直接让人现场写告示,然后搬来了三张桌子,三名战士坐在桌子后面等着人来报名。

周飞看了一眼,立即就发现他们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钢笔和纸张、报名表格都带了的。

再看报名表格,上面有姓名、年龄,籍贯,学历,父母亲人、社会关系……等等信息,做的不能说详尽,至少可以说一句详细了。

周飞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有了这张表格上的信息,只要报名了的,他们的社会关系就一清二楚了,连带着附近区域甚至大半个北方的人口和社会情况也都能调查出五六成来。

别以为这是开玩笑。

现代有个关系理论,只需要六个人,就能认识全世界的人。

就是因为你不认识的人,其实你认识的人认识,或者你认识的人认识的人认识~

古代社会也一样,甚至比现代更加的关系更深,因为古代是以宗族为单位的社会关系网络,而且一辈子都走不出一个县,甚至一辈子走不出一个镇、一个村。

现代社会是家庭小单位,一夫一妻完事,而且流动性极大,还和国外有流动。

一开始,没人上前报名。

但别说杨立青了,周飞也都不着急。

吃不饱的古代,给大米工钱,日结的,还会不干?

不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