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1937从上海到重庆 > 第271章 纠结的法国人

1937从上海到重庆 第271章 纠结的法国人

作者:东亭晚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16:18:50 来源:书海阁

张庆答应下来之后,刚准备转身离开,又转身问道:“东家,这些人除了要求是知识分子,还有其他要求吗?”

听了张庆的问题,朱则沉声想了想,说道:“他们将来都是要上战场的,所以首先第一条要能吃苦,不怕死!

最好是跟鬼子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比方说家里有父母兄弟死在小鬼子手里的,姐妹被糟蹋的,祖坟被刨的等等。

对了,视力不好的不要!这一点很重要!至于体格嘛,瘦一点没事,只要没肺结核之类的传染病就行。

另外,籍贯不作要求,只要是一心打鬼子就行!”

“东家,能吃苦不怕死,一心打鬼子的人不少,就凭您的大名,咱们一天就能招好几百!只是这知识分子,如果招大学生的话,怕是有些困难。能不能加上中学生?咱们可以不要孩子,只要18岁以上的。而且,知识分子,怕是大多数戴眼镜吧?这视力怕是达不到要求。”

在张庆的印象中,知识分子,一直都是那种戴着金丝或黑框眼镜的样子。在他的刻板印象中,知识分子要是不戴眼镜,那还是知识分子吗?

听到这,朱则一时间有些愣住了。

他知道这个年代的识字率很低,别说大学生了,就算是初中毕业或者肄业,在乡镇村子当中,都已经算是少有的人才!

1937年全面抗战之前,全国人口约4.6亿到4.8亿。而这个时期的在校大学生人数仅仅4万2千人左右,人口占比还不到万分之一,是真正的人中龙凤!就算加上毕业生,全国加起来也不会超过10万人!

跟后世一年就有上千万大学生毕业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实在太过宝贵,国民政府直接在宪法中规定,免去大学生的兵役义务。就连姜凯申,都只是号召大学生入伍,不敢轻易断了国家人才的储备。

同样的,朱则也很清楚,中国未来几十年,都要靠这些大学生,扎根各行各业。因此,他压根就没想过要招大学生入伍。

“大学生还是算了。他们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是就这样折在前线,那就太可惜了!我要的知识分子,只要读过初中,有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就可以。知道什么叫提前量,什么叫弹道,脑子灵活,会算术就行。”

听了朱则的话,张庆挠了挠头,说道:“东家,难不成,我这招人的时候,还要先考个试?”

“为什么不能呢?”朱则反问道。“你就按我说得去做就行,另外记住,这些人的军饷,翻倍!每个月40块,不!50块!”

“50块?那么多?都赶上上尉连长副连长了!这一年下来,都快赶上小地主了!东家,会不会太多了点?”

张庆震惊说道。

如今是战时,各部队实行国难饷,少校军官的军饷,从135块减到了80块。

他是队长,每个月拿的饷,也不过是80块而已,相当于营一级军官,已经远远高于普通的保安队员,跟士兵们相比,更是高出了不少!

还没开始招人,朱则就给新人定这么高的饷。虽然并没他多,但是让张庆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嫉妒的。因此,他才会出言,想要把他们的饷银给压下去。

当然,他也是不想这些人刚来,就把自己的老兄弟们给比下去了。

“你懂个屁!实话告诉你,就这个价,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招到人呢!

坊间有句话,叫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几家父母愿意把自家儿子送上战场?哪个女人愿意自己的丈夫上战场的?

别忘了,他们是文化人!是知识分子!就凭他们脑子里学的东西,每个月挣三四十块钱很难吗?”

听了朱则的话,张庆的脸不由得一红。保安队原来扩编后有800人,识字的还不到100人,就连他自己也是个半文盲。

也多亏了朱则在工业园区办识字班,又把识字也纳入了考核项目。要不然,他们这些大老粗,扁担倒下了也不知道是个“一”字。

张庆吃上次过亏,这次没再说别的,领了任务之后,便带了两个人,用红纸写了几张招募启事。将朱则的要求完完本本地写了上去,准备贴到磁器口和码头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为了能尽快把人员准备好,朱则还特意让张庆到报社发了一个招聘广告。

这个广告的内容非常简洁:朱氏公司聘保安团成员40名,月薪50块,要求上过初中,懂一些物理知识,有意者请到巴奇工业园参加面试。

这份广告一出,招聘炮兵一事,张庆办得非常顺利。

另一边,法国本土巴黎。

法国总统保罗·杜瓦尔正在跟他的幕僚商量戈思默传回来的消息。

跟戈思默一样,他也很纠结。一方面是产能已经排到一年半以后的青霉素,另一方面是朱则巨大的订单。

他不敢赌青霉素一年半以后会不会大幅降价,万一要是跌破了50块,那他们可就吃大亏了!

可是朱则巨大的订单,让他同样也无法抵挡诱惑。最后他决定拉其他人下水,万一出现问题,也好有人背黑锅。

于是,副总统、总理、议长等人都被他拉来投票当垫背。

然而,他们跟他一样,感到非常纠结。而且,他们也知道保罗·杜瓦尔叫他们来的目的是什么,纷纷提议投票表决。

都是成精的狐狸,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们又怎么可能会想不到。

这件事只要领头的是总统杜瓦尔,就算将来真的出了问题,承担主要责任的也绝不会是他们。而若是法国从中获利,他们同样也有一份功劳。

于是,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权衡利弊,最终不记名投票结果出炉,多数人选择同意接受朱则的订单,但是其中的部分内容,需要进行修改。

这个结果,让保罗·杜瓦尔也松了一口气。随后便安排幕僚,给远在中国的戈思默发了一封巨长的电报,详细说明了法国政府的决定,以及对订单内容的修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