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 第249章 传达我的命令

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第249章 传达我的命令

作者:小小肖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19:20:29 来源:书海阁

第249章 传达我的命令

就在这时,又一名探子急匆匆进来,呈上了一封信件。

“禀告大王,襄阳有紧急军情!”

“前日刘备在襄阳城南设立祭坛,宣布建立齐国,并自封为齐公!”

“这是刘备使者呈上的文书!”

府堂内一片哗然,人们再度议论起来。

袁绍整个人都愣住了。

刘备!

那个出身贫寒、织席卖鞋的小人物!

竟然效仿自己,建国称公?

而且没有得到天子的正式认可,竟敢自立门户!

这得多嚣张!

对他有多么不屑一顾啊!

“这个长耳贼!”

“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学我称公,跟我平起平坐!”

“可恶,太可恶了,真是无法容忍——”

袁绍勃然大怒,抓起那封书信,看都没看就撕得粉碎。

先是襄阳被刘备抢先占领。

接着刘表也不甘示弱,跟风自立为齐公。

一向自认无敌于天下的袁绍怎么能忍下这种挑衅?

“传达我的命令!”

袁绍拔剑指向南方,厉声道:“大军立刻南下,我要攻陷襄阳,活捉刘备!”

“长耳贼居然想和我平起平坐,我要他死无葬身之地——”

襄阳城,国公府的大厅。

“主上。”

“听说主上登基之后,袁绍非常愤怒,已经率领十三万大军从新野南下,直指樊城!”

孙顺生递交了探报。

大厅内顿时响起了不小的议论声。

刘备皱起眉头,看着蒋华强说:“文韬,袁绍来势汹汹,军队数量远超我们,这场仗打还是不打?”

蒋华强却意味深长地说:“打当然是要打的,但不是现在。”

刘备一愣,没完全明白。

“袁绍比我们早占领许都,人心早就稳固了。”

“主上刚刚收服襄阳,灭了蒯氏和蔡氏两大家族,民心还未稳下来。”

“现在这种情况,显然不宜马上过江决战。”

刘备点头赞同。

“所以我认为,应当立刻派人去招降文聘,让他把樊城守军撤回到汉水南岸。”

“北岸还有很多荆州地方士绅,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会归顺主上。”

“可以先派人过江劝说他们,让大家都暂时避难到襄阳。”

“到时候袁绍只得到一个空荡荡的樊城。”

“而汉水的控制权还在我们手中,只要封锁江面,袁绍就算有一百万兵马,也只能望江兴叹,做不了什么。”

“我们可以一边与袁绍对峙,一边安抚民心,整编投降士兵,推广新的爵位制度。”

“等到民心稳定、兵力整合完毕,再渡江北进,与袁绍对决。”

蒋华强条理清晰地描述了一番战略蓝图。

刘备茅塞顿开,高兴地说:“你的策略很好,我很赞同!”

随即又担心道:“但是文聘是否会归降还不好说,如果他转投袁绍怎么办?”

“不必担心文聘。”

“他是荆州本地人,家里人都在襄阳。”

“再说他对刘表也不是死忠分子,与我们之间也没有深仇大恨。”

“既然荆州已落入我们手中,他何必冒家人风险去背叛我们?”

蒋华强分析得很透彻。

“你说得对,文聘确实没必要对抗我们。”

刘备看向其他大臣,“谁愿意去过江说服文聘?”

马良主动请缨:“主上,我曾经担任过樊城县令,和文仲业有过一些交情,愿意前往。”

刘备欣然应允,便让马良立刻动身。

“主上,我还有一事,请主上提前指示。”

“什么事?”

刘备问。

“新野离樊城很近,袁绍大军随时可能赶到。

万一我们在撤退前就被包围,该怎么办?”

马良表达了他的担忧。

刘备刚放松的眉毛又皱了起来。

马良的忧虑也有道理。

樊城的守军只有四千多人,而袁绍拥有十三万之众,几乎是三十倍的数量差距,樊城很容易就被围成铁桶般固若金汤。

若是救援吧,必须全军渡江,直接在樊城迎战袁绍。

但襄阳内部尚未安定,这样冒险显然不利。

不救吧,文聘及其手下就可能全部被消灭。

还有许多北岸人士需要通过樊城撤离至襄阳,他们也可能被困住。

见死不救势必丧失人心。

“文韬,马良的顾虑很合理。”

刘备看着蒋华强。

蒋华强依旧镇定,写了一封信装入锦囊交给马良。

“这里是我为你准备的密计,如果你们还没离开樊城,袁绍的大军就已经抵达,就按计行事。”

“这样做可以赢得更多时间,以便安全撤离。”

马良接过锦囊有些惊讶。

其他人也是一脸吃惊地看着。

“文韬策划周详,季常放心去做就行了。”

刘备充满信心地说。

马良这才略感安心,带着疑惑离去。

“士元,列出名单,安排人手前去接那些江北名人过来。”蒋华强吩咐庞统。

庞统立即写下了一份名单,呈给刘备。

“司马徽,黄承彦,廖立……”

刘备默默地念着这些名字。

大多数名字他早已熟知,这些人大多是远近闻名的学者。

“诸葛亮?”

当念到这个名字时,刘备忽然停住了。

他对诸葛这个姓氏自然是熟悉的。

但诸葛亮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却异常陌生,仿佛从未听闻。

“这位诸葛亮,究竟是什么来历?”

刘备抬头,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了庞统。

庞统正要开口解释,突然转了转眼珠,笑望着蒋华强:“蒋大人博古通今,想必一定知道诸葛亮是谁吧?”

庞统想抓住这个机会,见识一下蒋华强的渊博知识。

“只要有凤雏,必然就会有卧龙。”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

“这位诸葛孔明,自然就是与士元你齐名的那位在隆中隐居,居住于草庐之中的卧龙了。”

蒋华强不慌不忙地揭露了诸葛亮的身份。

庞统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知道蒋华强对卧龙有所了解,但从未听说过具体的人选。

而“卧龙凤雏”的称呼,其实仅限于鹿门书院和水镜先生等少数人口中相传。

更不用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句话了。

就连他自己,也是从叔父庞德公那儿得知的,这是水镜先生在一次茶会中偶尔提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