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 第176章 隔墙有耳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第176章 隔墙有耳

作者:高煎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2 07:18:35 来源:书海阁

张雍闻言,仰头大笑:“既如此,朕便下旨,下嫁公主,联姻吐谷浑。”

梁烁拱手道:“陛下,此事为吐谷浑相求,不可轻易应允,以免其等骄横自大。”

“陛下可与其约定,不得袭扰大凉边境,共抗突厥、夹攻高楷。”

张雍言听计从,笑道:“梁爱卿,朕之肱骨也!”

当即赏赐梁烁数车金银财帛,并良田宅院、美婢宝马。

又晋升他为许国公,食邑两千户,为百官之首,可谓青睐有加。

群臣见状无不艳羡。

韦师政面有愠色,蓦然提起一事:“陛下,王威父子正于典客署等候,可要召见?”

张雍淡声道:“此等无用之人,何必相见。”

韦师政正欲开口,却见张仲琰使个眼色,只得缄默不言。

散朝之后,他悄然来至晋王府,一番见礼,忍不住心中疑惑:“大王为何阻我引见王威?”

张仲琰冷哂一声:“王威已是丧家之犬,百无一用。”

“何况,父皇最不喜庸碌无能之辈,即便引见,也不过徒劳。”

“倘若惹得父皇不悦,岂非弄巧成拙?”

韦师政蹙眉道:“只恐太子殿下施恩拉拢,博取贤名,声势愈盛。”

张仲琰面露嘲讽:“贤名如剑,陡开双刃,绝非愈盛愈好。”

“一旦引得父皇忌惮,便是取祸之道。”

韦师政叹服道:“大王明见万里。”

他不由暗叹,晋王智勇双全,远胜太子,奈何非嫡非长,只得屈居臣下。

张仲琰置之一笑,转而提起一事:“梁烁多谋善断,父皇尚在潜邸之时,便拜他为谋主,登基之后,更引为心腹肱骨,言听计从。”

“我须得设法笼络,若能得他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韦师政眉头一皱,低声道:“大王,此人虽简在帝心,却为孤臣,即便太子殿下屡次示好,也不为所动。”

“我等恐怕难以笼络。”

张仲琰笑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世人皆有软肋,许之以利,必能打动,梁烁岂能例外?”

“此刻他摇摆不定,不过是待价而沽。”

韦师政拧眉:“他已位极人臣,爵至国公,礼绝百僚,何等厚利方能打动?”

“裂土封王,尊为太师,名垂青史,如何?”张仲琰深沉一笑。

韦师政神色一震,既惊又妒:“梁烁何德何能,竟得大王如此看重?”

张仲琰淡声道:“若不这样,如何与大哥相争?”

韦师政一时无言以对。

而另一头,东宫之中。

张伯玉大惑不解:“曹尚书,父皇令你休养,以韦师政处置诸事,却又升梁烁为国公,位在群臣之上,究竟有何深意?”

“此为制衡之术。”曹贞慨然一叹,“韦师政善于理政,却器量狭小;梁烁足智多谋,却太过孤僻。”

“陛下此举,正是用二人之才,相互牵制,不令一家独大。”

张伯玉眉头紧锁:“这二人锋芒毕露,必然互生龃龉,正需曹尚书居中调和,父皇怎能弃贤才不用?”

“殿下,隔墙有耳,慎言!”曹贞面色一变,低声道,“陛下深谋远虑,不可妄自揣测,更不能心生怨怼。”

张伯玉叹息一声:“曹尚书劳苦功高,绝不下于韦师政、梁烁二人。”

“眼下,竟只因一计不成,便遭禁足之罚,着实令孤百思不解。”

曹贞眸光一闪,沉声道:“殿下,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戾太子刘据的下场,须得引以为戒!”

张伯玉面色微变:“依曹尚书之意,父皇竟对孤心生忌惮,迁怒于你?”

曹贞默然颔首。

张伯玉心中惴惴:“孤一向谨守本分,绝无窥视之心,父皇为何?”

“殿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曹贞语重心长道,“您为储君,无需争强好胜,只要无大错,便难以动摇。”

张伯玉皱眉道:“我亦知中庸之道,只是,三弟咄咄相逼,我怎能一味退让?”

曹贞叹道:“殿下,为君上者,需有容人之雅量;为长兄者,须得友爱幼弟。”

“您若与晋王争锋相对,陛下必然不喜。”

张伯玉喟然长叹:“圣心难测!”

“梁烁深得信重,孤是否应去笼络,倚为肱骨,为孤出谋划策?”

“殿下万万不可!”曹贞面色陡变,急呼道,“梁烁已位极人臣,殿下只需礼遇,绝不能擅加笼络。”

“否则,陛下必然雷霆大怒。”

张伯玉面色讪讪:“孤失言了。”

曹贞暗叹一声,太子殿下仁孝有余,谋略不足,恐非晋王对手。

……

且说高楷坐镇湟水,平定鄯、廓二州,又驻留一月,见西凉、吐谷浑皆无动静,便班师回返金城。

一路行来,麾下各州刺史劝进之书,如雪片一般飞至。

如今,他已全据陇右道十二州,治下数百万军民,文武兼备,足以封侯称公。

夏侯敬德拱手道:“主上文治武功,堪为当世英主,正可登基称帝,不让西凉张雍专美于前。”

诸将尽皆附和:“请主上登基称帝!”

高楷摇头不许:“大周尚存,天下忠臣义士居多,并未人心向背,眼下,绝非称帝良机。”

杨烨拱手道:“既不能称帝,不如称王,早立霸业,旗帜鲜明,引世间英才来投,共举大事。”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高楷亦然不允,“我不过据有陇右一道,边陲荒凉之地,撑不起王者霸业。”

褚谅称赞道:“主上高瞻远瞩。”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若要称王,须得攻取汉中、巴蜀、关中,据有长安,方才威服海内,震慑四方。”

窦仪颔首道:“褚别驾所言有理。”

“名爵加于身,便如泰山之重。不可过早登临高位,否则,必受千夫所指、群起而攻。”

“亦不可过晚称尊,以免错失良机,受世间英才耻笑。”

高楷微微点头,如今天下板荡,恰似大火燎原。

若要成就大业,须得把握分寸、掌控火候,稳扎稳打,不可急功近利。

想到这,他温声问道:“褚公、窦公皆为长者,德高望重,世事洞明,不知有何教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