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太行蒲公英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太行蒲公英

作者:作者李涌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5-12 07:18:57 来源:书海阁

五月的太行山像被揉碎的翡翠,阳光从松针间隙漏下来,在青石板路上撒成跳动的金箔。我蹲在村口老槐树下,看奶奶用粗麻布仔细裹着竹篓,篓底躺着几支蔫巴巴的蒲公英——那是 last year 秋天留下的种籽,绒毛伞早被山风扯碎了,只剩下光秃秃的花茎,像老人蜷曲的手指。

“山后阴坡的蒲公英正嫩着,”奶奶用袖口抹了把汗,银镯子撞在竹篓上叮当作响,“你王大爷说今年春旱,药材行收鲜货的价钱涨了三成。”她抬头望了眼云雾缭绕的西崖,鬓角的白发被山风掀起,“赶在小满前采够十斤,你爸的药钱就有着落了。”

我攥紧了手中的锈镰刀,刀柄上还留着去年磨出的凹痕。父亲在矿上伤了腰后,家里的土炕就没断过草药味,而奶奶最常念叨的,便是太行山里漫山遍野的“婆婆丁”。那时我总以为蒲公英是长在村口野地里的,直到去年跟着奶奶第一次进山,才知道真正的好药材都藏在海拔千米的峭壁下。

进山的路是采药人踩出来的羊肠小道,青石板上结着滑溜溜的青苔,每走十步就得伸手抓住岩缝里的野藤。奶奶走在前面,竹篓在背上晃出有节奏的响声,忽然她停住脚步,指尖轻点着岩壁上的苔藓:“看见没?这种灰绿色带白霜的地方,下面准有老山参。”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却只看见几簇蜷缩的蕨类植物,正要开口,忽然听见头顶传来“哗啦啦”的响动。

抬头望去,三两只灰松鼠正抱着松塔在树杈间蹦跳,松针和碎土扑簌簌掉在我脸上。奶奶笑着从兜里摸出半块玉米饼,掰成小块扔向灌木从:“山里的生灵都通人性,你不招惹它们,它们也不犯你。”话音未落,右侧的野蔷薇丛里突然窜出个棕黄色的影子,我下意识后退半步,镰刀差点砍到自己脚背——原来是只毛色油亮的山鸡,尾羽上的彩斑在阳光下像流动的霞光。

转过第三个弯道时,奶奶忽然停住脚步,手指竖在唇前。我顺着她的视线望去,只见前方的缓坡上星星点点全是蒲公英的黄花,细长的茎秆在风里轻轻摇晃,像散落在绿缎子上的碎金。“轻点走,别惊了土蜂。”奶奶蹲下身,从竹篓里取出棉线手套,“带籽的蒲公英要挑花盘刚鼓起来的,绒毛没张开时药效最足。”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蒲公英茎秆根部,轻轻一转,整株植物便带着湿润的泥土被拔了出来。新鲜的草木香混着泥土气息钻进鼻腔,叶片边缘的锯齿划过掌心,凉丝丝的。忽然听见奶奶低呼一声,抬头只见她指尖渗出血珠——刚才拔草时被岩缝里的碎瓷片划破了手。

“没事,”奶奶把手指放进嘴里吮了吮,从裤腰上扯下根红头绳扎住伤口,“早年这里开过药铺,山民背药材下山时摔了挑子,碎瓷片埋在土里几十年都不烂。”她指了指脚边的碎石堆,果然能看见几片青灰色的瓷片嵌在土里,釉面上的兰草纹还清晰可见。

我们在这片蒲公英地里蹲了两个时辰,竹篓渐渐鼓了起来。奶奶忽然直起腰,手搭凉棚望向远处:“山雨要来了。”我这才注意到西边的云层已经压得很低,铅灰色的云团像被揉皱的棉絮,正顺着峡谷快速移动。山风突然转了方向,带着潮湿的土腥味扑面而来,蒲公英的黄花在风里疯狂摇晃,绒毛伞还没完全张开就被扯散,像纷纷扬扬的雪。

“收拾东西,走东侧的老沟。”奶奶迅速系紧竹篓的麻绳,“新修的栈道下雨打滑,老沟虽说绕点路,好歹有棵老核桃树能躲躲。”我刚站起身,忽然听见脚下传来“咔嚓”一声——一块磨盘大的山石正顺着斜坡往下滑,碎石和泥土在山雨中飞溅。

奶奶一把将我拽到岩壁边,碎石擦着我的裤脚掠过,在脚踝上划出几道血痕。等滚石的声音消失,才发现前方的小路已经被塌方的土石堵住了。“别怕,”奶奶摸了摸我的头,声音却有些发颤,“顺着岩壁往南走,老沟的入口应该在那边。”

山雨来得急骤,豆大的雨点砸在树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我跟着奶奶在岩壁下摸索,脚下的泥土渐渐变成稀泥,每走一步都要紧紧抠住岩缝。忽然听见奶奶“哎哟”一声,回头看见她单膝跪在地上,竹篓歪在一边,蒲公英散落在泥水里。

“脚崴了。”奶奶咬着牙想站起来,却又跌坐回去。我慌忙蹲下身,看见她的布鞋已经裂开,脚踝肿得发亮。山雨顺着她的银发往下淌,滴在我手背上像滚烫的眼泪。“把镰刀给我。”奶奶扯下腰间的汗巾,将我的小腿和她的脚踝紧紧绑在一起,“当年你爷爷在林场摔断腿,就是用这法子爬下山的。”

我们像两株被风雨打折的蒲公英,互相搀扶着在岩壁下挪动。奶奶的体重几乎全压在我肩上,每走十步就要停下来喘口气。忽然,她的手紧紧抓住我的胳膊,指尖几乎掐进肉里——前方的岩角下,一条碗口粗的花蛇正吐着信子,三角形的头颅在雨幕中格外醒目。我僵在原地,冷汗顺着脊背往下淌。奶奶轻轻拽了拽我的衣角,低声说:“别盯着它的眼睛,慢慢往后退。”我们屏住呼吸,一步、两步,忽然脚底一滑,我踉跄着撞在岩壁上,腰间的镰刀“当啷”落地。花蛇猛地昂起头,蛇信子在雨中快速抖动。

就在这时,头顶传来“扑棱棱”的声响,一只苍鹰从云端俯冲而下,翅膀带起的气流卷得雨丝乱飞。花蛇迅速钻进岩缝,只留下一道灰褐色的残影。奶奶望着苍鹰远去的方向,忽然笑了:“老辈人说,太行的山鹰是采药人的守护神,看来是真的。”

等我们终于找到老沟的入口时,山雨已经小了。老核桃树的枝叶在头顶织成密网,地上落满去年的核桃壳,踩上去沙沙作响。奶奶靠在树身上,从竹篓里掏出半块硬饼,掰成两半递给我。雨水顺着她的皱纹往下流,却掩不住眼里的笑意:“当年你爷爷带我进山,也是在这棵树下躲雨,他说等攒够了钱,就带我去县城看电灯。”她摸了摸我脸上的泥,“后来他走了,我才知道,这山里的月光,比电灯还亮堂。”

夜幕降临前,我们终于回到了熟悉的山径。山雾散去,满天星斗像撒在黑丝绒上的蒲公英种籽,明明灭灭。奶奶的脚踝已经肿得没法走路,我背着竹篓,她扶着我的肩膀,像两株相依为命的蒲公英,在山风中慢慢挪动。路过一片背阴的山崖时,奶奶忽然停住脚步,指着岩壁上几簇雪白的绒毛:“看,野蒲公英自己找到了好地方,明年春天,这里又该热闹了。”

回到家时,月光已经爬上了土院墙。母亲赶紧烧了艾草水给奶奶泡脚,我蹲在灶台前数竹篓里的蒲公英,沾着泥的叶片上还带着雨水,花盘却在油灯下泛着柔和的黄光。奶奶把晒干的蒲公英根收进陶罐时,忽然说:“知道为啥老辈人叫它‘婆婆丁’吗?因为它像婆婆的手,看着粗糙,却能给孩子们揉出甜丝丝的希望。”

后来我才明白,那天在太行山里,我们采摘的何止是蒲公英。那些沾着泥的根须,那些在风雨中飘摇的绒毛,那些与危险擦肩而过的瞬间,都是大山给我们的馈赠。就像奶奶总说的,太行的草木都有灵性,你敬它三分,它便还你七分。如今每当我看见蒲公英的绒毛伞在风中飘散,总会想起那个湿冷的雨天,想起奶奶手背上的擦伤,想起山鹰掠过云端时的长鸣——原来真正的收获,从来不是竹篓里的重量,而是掌心残留的草木香,是彼此扶持的温度,是大山教会我们的,关于生存与希望的秘密。

那年秋天,我在老屋的窗台上种了十几株蒲公英。当第一朵绒毛伞在晨风中张开时,奶奶用棉线将它们轻轻系在竹帘上:“等你爸能下床了,咱们就带他进山,让他看看,这太行的蒲公英,是怎么在岩缝里开出花来的。”阳光穿过绒毛,在她银白的发间织出小小的光圈,像落在人间的星辰。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太行山上的蒲公英,在风雨中扎根,在峭壁上开花,将希望的种籽,撒向每一道照进生命的阳光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