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一张多发肺结节报告单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一张多发肺结节报告单

作者:作者李涌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5-12 07:18:57 来源:书海阁

周一的晨光如绢,轻柔地铺展在骄阳医院的门诊大厅。喧嚷声似潮水漫涌,挂号窗口前人流如织,问诊声、脚步声与医疗器械的轻响,编织成一曲忙碌的市井乐章。名医榜上鎏金的字迹灼灼生辉,每位医者的诊室皆被求诊者围簇,似星辰引动众望。

大厅的导诊台前,一位面容憔悴的病人微微前倾,眼中浮着层薄霜般的倦怠,却又燃着簇簇希翼:“劳驾,白骄阳大夫今日可在?”话音未落,指尖已无意识地蜷起,似怕惊散了这问句。导诊护士笑意温软,抬手指向诊室方向,那手势如春风拂过。病人道过谢,脚步匆匆却又带着几分踌躇,行至大厅侧畔的医生简介处。

一方古雅的展示板静立其间,嵌着诸位医者的介绍。病人凑近,目光如细针穿梭于字里行间。白骄阳的介绍在柔光下流转:从医岁月、精研之术,每一字皆似落在心湖的石子,荡开涟漪。他的指尖轻轻抚过板面,似在触摸一份穿越时光的承诺。

继而,他移步至白骄阳的诊室门外。门虚掩着,一道温醇的问诊声潺潺流出。他微踮足,透过那隙微光望去:白骄阳正凝眸于病历,手中笔锋游走如蝶,眼神溺着关切,似能望穿病症后的沉疴。诊室中,药香与墨香缠绵,在暖光里轻舞。

“您寻白大夫?那可是寻着福星了!”旁侧排队的病人忽笑着搭话,“我先前也是揣着忐忑来的,白大夫那叫一个心细如发,开的方子更是药到春生。”另一人亦笑着点头:“正是!白大夫医道高妙,待人又温雅如春风,经他诊治,病痛先自去了半分。”这些话似流泉,淌入他心间,硬结的忧虑如薄冰遇暖,悄然融了。

他长吁一口气,眉梢眼角俱是松快。这一番探寻,从导诊台到简介板,从诊室门缝到病友言谈,每一步皆在印证:这,便是他翻山越岭、一心奔赴的良医白骄阳。光阴在此刻仿佛被调慢了齿轮,唯留对痊愈的渴盼,在心底抽芽,裹着一缕诗意的从容,静候繁花开遍。

门诊室内,时光仿若被揉碎在一片静谧与忙碌交织的氛围里。“下一位,九十八号。”门诊护士那清脆如银铃般的声音,在略显嘈杂的候诊厅中响起,如同一叶扁舟,划破了涌动的人潮。

刘长庚闻声起身,他的步伐带着一丝拘谨与期待,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命运的弦上。他缓缓穿过那道略显沉重的门帘,迈进了诊室。室内,淡淡的药香与消毒水味交织,似一首无声的歌,吟唱着健康与希望的旋律。

白骄阳端坐在桌前,眉眼间透着一股沉静与专注,似深山古寺中参透医道的隐者。刘长庚双手微颤,将早已整理好的病情资料,如同捧起一生的祈愿般,恭恭敬敬地递了过去。那资料,在他手中仿佛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白骄阳微微颔首,修长的手指轻轻接过资料,动作轻柔而稳重。他的目光,如同一束精准的探照灯,迅速扫过每一页纸张,不放过任何一丝细节。突然,他的眼神定住了,像是被磁石吸引,落在了一张肺部检查单上。他的眉头微微蹙起,似山峦间聚起的一抹阴云。“怎么这么多结节呢……”他的低语,像是在问自己,又像是在与这复杂的病症对话。那声音很轻,却在这小小的诊室里,如重锤般落下,震得空气都似乎停滞了一瞬。

窗外,偶尔有微风拂过,带着些许春日的芬芳,轻轻撩动着窗纱。可此刻,诊室里的两人,都无暇顾及这自然的馈赠,他们的世界,被这张检查单上的信息紧紧缠绕,一场关于健康与生命的探寻,才刚刚拉开帷幕。

胸廓对称,双肺透亮度增强,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多增粗,右肺上叶、下叶及左肺散在索影。

左肺上叶尖后段(lmg49)、左肺上叶前段(lmg98)、左肺上叶下舌段(Img162)、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lmg183)、左肺下叶外基底段(lmg131、)、左肺下叶后基底段(lmg199)、

右肺上叶后段(lmg57)、右肺中叶外侧段(lmg158)、右肺中叶内侧段(lmg139、145、149、164、171)、右肺下叶背段(lmg112、115、120、123)、右肺下叶前基底段(lmg174)、右肺下叶外基底段(lmg147)、右肺下叶后基底段(lmg207)可见实性结节,最大的位于右肺下叶背段(lmg123),大小约8mmX6mm,右肺下叶背段(lmg127)、右肺下叶后基底段(lmg171)可见2个钙化结节。

肺门不大,纵隔居中,气管、主支气管通畅。

心影不大,动脉及冠状动脉壁少许高密度影。

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两侧胸腔内未见明液及胸膜增厚。

白骄阳轻轻拈起那张化验单,目光如同一束精准的探照光,一寸寸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与数据,每一个符号都像是隐匿在迷雾中的线索。紧接着,他翻开过往治疗记录,纸张在指腹间沙沙作响,似岁月低声诉说着曾经的诊疗故事。那些或长或短的病程、或有效或无果的尝试,都被他敏锐捕捉,收纳进心底的思考版图。而后,他将目光投向刘长庚,眼中满是关切与沉稳。他伸出手,指尖轻触刘长庚的脉搏,似有若无的跳动,在他指下传递着身体深处的秘密。此刻,诊室里静极了,唯有那脉搏的律动,如同一叶扁舟,在时间的长河里摇曳生姿。白骄阳微闭双眸,似在与这神秘的韵律对话,感知着气血的流转、脏腑的兴衰。

“最近五年,呼吸道和肺部可有什么特别的情况?”他的声音,低沉而柔和,仿佛春日里的微风,轻拂过草地。刘长庚微微一怔,思绪瞬间被拉回到那些或长或短的患病时光,他努力搜寻着记忆深处的细节,一一作答。白骄阳静静倾听,眼神专注,偶尔轻轻点头,似在与时光深处的病症共鸣。

问罢病史,白骄阳又抬眸,细细端详刘长庚的面色。那面色,如同一幅略显斑驳的画卷,潜藏着身体的真相。紧接着,他示意刘长庚伸出舌头,那舌苔的薄厚、色泽,在他眼中皆是病症的外显,是自然与身体交织的密码。

“平日里饮食、睡眠、二便如何?”这看似寻常的问题,却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试图开启身体隐藏的大门。刘长庚如实相告,白骄阳默默记在心里,那些琐碎的日常细节,在他心中逐渐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健康图景。

末了,白骄阳微微凝眉,似有轻愁笼于眉间。他微微仰首,目光投向远处,却又似穿透时空,在浩渺的医理星辰中穿梭。片刻之后,他唇角微微上扬,一丝笃定的笑意浮现,心中已然有了应对之策。那是知识与经验交织的光芒,是医者仁心对病症的有力回应。

中医就诊门诊病历

一、患者

刘某,男,67岁

二、主诉

咳嗽、胸闷伴乏力数月,肺部检查发现结节。

三、四诊信息

1. 望诊: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舌淡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腻。

2. 闻诊:呼吸稍促,气息平稳,无异常气味。

3. 问诊:咳嗽,痰白量少,胸闷时作,神疲乏力,动辄汗出,纳食一般,眠可,二便调。

4. 切诊:脉细涩。

四、中医病情分析

患者肺气亏虚,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减弱,故见咳嗽、乏力、汗出;肺气虚则宣降失常,津液输布失常,聚而为痰,痰浊内蕴;气机不畅,血行受阻,痰瘀互结于肺,日久形成结节。舌淡暗有瘀点、苔薄白腻,脉细涩,均为气虚痰瘀互结之象。

五、中医诊断

疾病诊断:肺积(肺结节)。

证型诊断:气虚痰瘀互结证。

六、诊疗方案

治法:益气化痰,祛瘀散结。

方药:补肺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软坚散结之品。

七、选方用药

- 补肺汤:黄芪30g(补肺气)、党参15g(益气健脾)、白术12g(健脾燥湿)、茯苓15g(健脾渗湿)、甘草6g(调和诸药)、杏仁10g(降气止咳)。

- 桃红四物汤:桃仁10g(活血化瘀)、红花10g(活血通经)、当归12g(养血活血)、川芎10g(行气活血)、熟地15g(滋阴养血)、赤芍12g(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芍12g(养血柔肝)。

- 化痰软坚:陈皮10g(理气化痰)、半夏10g(燥湿化痰)、浙贝母15g(清热化痰,散结消痈)、夏枯草15g(清肝泻火,散结消肿)、牡蛎30g(软坚散结)、鳖甲15g(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穿山甲6g(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昆布15g(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海藻15g(消痰软坚,利水)、苏子10g(降气化痰)、莱菔子10g(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 祛瘀消症:三棱10g(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10g(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八、方剂来源

补肺汤出自《永类钤方》,功能补肺益气;桃红四物汤由《医宗金鉴》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功在养血活血。合方加减以益气化痰、祛瘀散结,配合软坚之品,针对气虚痰瘀互结之肺积(肺结节)。

九、具体处方

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12g 茯苓15g 甘草6g 杏仁10g 陈皮10g 半夏10g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2g 川芎10g 熟地15g 赤芍12g 白芍12g 三棱10g 莪术10g 浙贝母15g 夏枯草15g 牡蛎30g(先煎) 鳖甲15g(先煎) 穿山甲6g(先煎) 昆布15g 海藻15g 苏子10g 莱菔子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医嘱:避风寒,**志,忌辛辣油腻之品,定期复查肺部CT,不适随诊。

处方的详细解读

一、各味药物解读

1. 黄芪

-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现代药理研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

2. 党参

-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 功能主治: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 现代药理研究:能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3. 白术

-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 现代药理研究: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排出;有强壮作用;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

4. 茯苓

-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现代药理研究:有镇静、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利尿、降低胃酸含量、保护胃黏膜等作用。

5. 甘草

-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 现代药理研究: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黏膜;有镇咳、祛痰作用;能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还能解毒,对某些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等均有一定的解毒能力。

6. 杏仁

-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 功能主治: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

- 现代药理研究:所含苦杏仁苷在体内能慢慢分解,产生微量的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奏镇咳平喘之效;此外,还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7. 陈皮

-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肺经。

-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 现代药理研究:有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等作用;能使支气管扩张,痰液易咯出;还有抗炎、抗过敏、抗菌等作用。

8. 半夏

-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 现代药理研究:有镇咳、祛痰、止吐、调节胃肠功能、抗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其镇咳作用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祛痰作用可能与所含的多糖类有关。

9. 桃仁

-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 现代药理研究:有扩张血管、抗凝血、抗炎、抗过敏、镇痛等作用;所含脂肪油能润滑肠道,促进排便。

10. 红花

-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经。

-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 现代药理研究:有兴奋子宫、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血、抗血栓形成、镇痛、镇静、抗炎等作用。

11. 当归

-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 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贫血、促进免疫功能、调节子宫平滑肌、保护肝脏、镇静、镇痛、抗炎、抗菌等作用。

12. 川芎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 现代药理研究: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血、抗血栓形成、镇静、镇痛、解痉、调节子宫平滑肌等作用。

13. 熟地

-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 现代药理研究:有强心、利尿、降血糖、抗放射、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还能促进造血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14. 赤芍

-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

- 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抗炎、抗菌、镇静、镇痛等作用。

15. 白芍

-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 现代药理研究:有镇静、镇痛、解痉、抗炎、抗溃疡、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16. 三棱

-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脾经。

- 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症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 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镇痛、抗炎等作用。

17. 莪术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 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 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血栓形成、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18. 浙贝母

-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心经。

-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 现代药理研究:有镇咳、祛痰、平喘、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19. 夏枯草

-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 功能主治: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胀痛。

- 现代药理研究:有降压、抗菌、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等作用。

20. 牡蛎

-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 功能主治: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徵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带下。

- 现代药理研究:有镇静、抗溃疡、调节血脂、抗肿瘤等作用。其含有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作用。

21. 鳖甲

-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肾经。

-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经闭,症瘕,久疟疟母。

- 现代药理研究: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缺氧、抗疲劳、抗肿瘤等作用。

22. 穿山甲

-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胃经。

- 功能主治: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经闭症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风湿痹痛,中风瘫痪,麻木拘挛。

- 现代药理研究:有抗炎、抗凝血、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但由于穿山甲是国家保护动物,目前多使用其替代品。

23. 昆布

-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胃、肾经。

- 功能主治: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 现代药理研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24. 海藻

-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胃、肾经。

- 功能主治: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 现代药理研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与昆布功效相似。

25. 苏子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大肠经。

- 功能主治: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 现代药理研究:有镇咳、祛痰、平喘、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26. 莱菔子

-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肺、脾、胃经。

- 功能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 现代药理研究: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排空能力、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

二、君臣佐使配伍技巧与构方思路

1. 君臣佐使配伍技巧

- 君药:黄芪、党参。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二者共为君药,大补肺脾之气,针对患者肺气亏虚、脾胃虚弱的根本病机,为扶正之要药。- 臣药:白术、茯苓、甘草、熟地、当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健脾渗湿,助君药增强健脾之力;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辅助君药补益气血,滋养脏腑,共同为臣药,加强扶正补虚之功。

- 佐药:

- 活血化瘀佐药: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三棱、莪术、穿山甲,这些药物活血化瘀、破血行气,针对痰瘀互结之象,消散肺部结节。

- 化痰散结佐药:杏仁、陈皮、半夏、浙贝母、夏枯草、牡蛎、鳖甲、昆布、海藻,能燥湿化痰、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以消除肺部痰浊积聚。

- 理气佐药:白芍、木香,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木香行气止痛,可使气行血行,补而不滞。

- 使药:莱菔子、苏子。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引导诸药下行,且能降气化痰,使肺气宣畅,同时可防止滋补药腻滞脾胃,为使药。

2. 构方思路:该方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患者肺气亏虚、脾胃虚弱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故方中首先以大量补气健脾养血之品扶正,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配伍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散结之药,以消除肺部结节这一病理产物。全方标本兼治,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3. 药物之间配伍的协同效用

- 补气药黄芪、党参与健脾药白术、茯苓配伍,协同增强补脾益气之力,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 活血化瘀药桃仁、红花、赤芍等与破血行气药三棱、莪术、穿山甲伍用,增强活血化瘀、消症散结之功,针对肺部结节的瘀血阻滞。

- 化痰药陈皮、半夏、浙贝母等与软坚散结药牡蛎、鳖甲、昆布、海藻等合用,增强化痰软坚之力,消除痰浊积聚。

- 理气药白芍、木香与补气养血药配伍,可使气机通畅,补而不滞,防止滋腻太过。

- 使药莱菔子、苏子降气化痰、润肠通便,协助诸药发挥作用,且使肺气肃降,恢复肺之正常生理功能。

三、现代药理研究在方中的体现

从现代药理研究角度来看,该方具有多方面的协同作用:

1. 调节免疫功能: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当归等药物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抵抗力,有助于对抗疾病。

2. 改善血液循环: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三棱、莪术、穿山甲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有助于消除肺部瘀血阻滞,促进结节的消散。

3. 抗炎、抗菌:甘草、夏枯草、浙贝母、牡蛎、鳖甲、昆布、海藻等药物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对肺部可能存在的感染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4. 调节胃肠功能:莱菔子、苏子、白术、茯苓等药物可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胃肠功能,防止因滋补药物导致的脾胃运化失常。

5. 镇咳、祛痰、平喘:杏仁、苏子、莱菔子、陈皮、半夏、浙贝母等药物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可缓解患者咳嗽、气喘等症状。

全方通过多味药物的合理配伍,从多个方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调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

复诊的情况

第一次复诊

- 时间:初诊后两周

- 病情变化:患者自述咳嗽次数有所减少,胸闷程度稍有减轻,但仍感乏力,活动后汗出依旧。

- 处方用药变化:原方基础上,考虑患者正气仍虚,将黄芪加至 40g 以增强补气之力;因痰湿有渐化之象,半夏减为 8g 。

- 医嘱:继续避风寒,适当进行轻度锻炼,如慢走。

第二次复诊

- 时间:第一次复诊后两周

- 病情变化:咳嗽明显减轻,仅晨起及夜间偶有咳嗽,胸闷基本消失,乏力感较前改善,活动后汗出减少。

- 处方用药变化:鉴于患者气血渐复,瘀血有所消散,莪术减为 8g ;加用桔梗 10g ,以开宣肺气,载药上行。

- 医嘱: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第三次复诊

- 时间:第二次复诊后三周

- 病情变化:咳嗽基本消失,仅在吸入冷空气后有轻微咳嗽,体力较前明显恢复,自汗症状基本消失。

- 处方用药变化:考虑软坚散结初见成效,牡蛎减为 25g ,鳖甲减为 12g ;加入玉竹 12g ,滋养肺阴,以防久用温燥之品伤阴。

- 医嘱:可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熬夜。

第四次复诊

- 时间:第三次复诊后三周

- 病情变化:无明显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体力基本恢复正常,精神状态良好。

- 处方用药变化:为巩固疗效,将三棱减为 8g ;加用酸枣仁 15g ,养血安神,改善睡眠质量。- 医嘱:定期复查,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

第五次复诊

- 时间:第四次复诊后四周

- 病情变化:患者无不适主诉,面色较前红润,二便正常。

- 处方用药变化:去穿山甲(因其为保护动物,以替代药物续断 10g 代之);加用防风 10g ,与黄芪、白术相伍,成玉屏风散之意,增强机体卫外功能。

- 医嘱:注意季节更替时的保暖,预防感冒。

第六次复诊

- 时间:第五次复诊后四周

- 病情变化:诸症悉平,患者状态良好。

- 处方用药变化:停用三棱、莪术等破血之品,减去半夏、陈皮等化痰药;调整为以扶正为主,处方为黄芪 30g、党参 15g、白术 12g、茯苓 15g、甘草 6g、熟地 15g、当归 12g、白芍 12g、玉竹 12g、防风 10g、桔梗 10g、酸枣仁 15g ,以巩固疗效,培补正气。

- 医嘱: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每年进行肺部体检。

深冬的阳光斜斜漫进诊室,观片灯在白骄阳指尖亮起时,CT胶片上的黑白影像便如展开一幅渐次褪色的水墨画。患者攥着报告单的手指微微发颤,目光随着医师指尖划过右肺下叶背段——初诊时如围棋子般清晰的8mm×6mm实性结节,此刻已缩至5mm不到,边缘晕染着浅淡的灰度,像是被温水洇开的墨痕;那些曾在多个肺段星星点点分布的小结节,竟似春雪消融般了无踪迹,只余下数处极淡的斑影,仿佛月光落在宣纸上的轻吻。而右肺下叶背段与后基底段的钙化结节,依旧以沉稳的高密度影蛰伏在肺叶间,如同嵌在岩层中的古老化石,历经半载时光却分毫未动,见证着病程里正邪相争的寂静硝烟。

白骄阳将初诊与复诊的胶片并置在灯箱上,两帧影像的重叠处恍若时光的褶皱。初诊时增粗如乱麻的支气管血管束,此刻已舒展如春日柳枝,在肺野间勾勒出流畅的脉络;双肺透亮度从初诊时的不均质高亮,转为均匀柔和的灰白,恰似久阴乍晴的天空,阴霾尽散后重现澄澈。当指尖抚过脉象图的对比曲线,初诊时细涩如断弦的波形,已化作现下平缓有力的起伏,如同山涧溪水拂过鹅卵石,暗含生机涌动的韵律。患者的舌象照片静静躺在案头:曾经暗紫如瘀的舌质,如今泛着淡粉的光泽,薄白苔均匀如新落的初雪,再不见半点腻浊——这是气血从凝滞走向畅达的无声证言。

“您看这里,”白骄阳的指尖停在右肺中叶的影像上,“痰瘀化开后,肺叶舒展的形态就像被揉皱的宣纸重新抚平。”患者凑近时,观片灯的暖光在他眼瞳里流转,映出结节缩小的轨迹。半年前揣着满纸结节的惶惑,此刻正随着胶片上的灰度层层褪去,化作喉头一声轻颤的叹息。诊室里浮动的药香与窗外的腊梅香气悄然交融,在这张承载着生命密码的胶片上,中医“软坚散结、补气活血”的智慧,正以肉眼可见的方式,书写着疾病向愈的诗行。

后期康复养护情况

晨光初绽时,刘长庚的生物钟总会准点唤醒他。掀开蓝印花布窗帘,第一缕阳光斜斜漫过窗台,他迎着微凉的晨风换上轻便跑鞋,沿着河岸慢跑。露水未曦的石板路上,脚步声与潺潺流水声交织,胸腔随着步伐节奏舒展,吸入的每一口鲜氧都像是给肺部做一次温柔的按摩。暮色四合时,他必在小区的银杏道上散步,看归鸟掠过晚霞漫天的天际,听落叶在鞋边簌簌作响,一天的浊气便随着不急不缓的呼吸渐渐排出体外。

餐食案几上,素白瓷碗里盛着温润的小米山药粥,配一碟焯水菠菜淋麻酱;午间的清蒸鲈鱼旁必配着翡翠色的西兰花,汤盅里煨着麦冬玉竹老鸭汤,清淡却不失鲜甜。他彻底戒了从前无辣不欢的习惯,连厨房的调料架都重新规整——红艳的干辣椒换成了透明的玻璃瓶蜂蜜,油腻的火锅底料被收进橱柜最深处,取而代之的是密封罐里分门别类的莲子、芡实、银耳。闲暇时,他会照着白骄阳手写的药膳方,在砂锅里慢炖四神汤,看茯苓、白术与薏仁在沸水中舒展,蒸腾的热气里满是草木的清芬。

书斋一隅,檀香袅袅升腾。每日午后,他必铺展宣纸临帖,狼毫在毛边纸上游走,横撇竖捺间收摄心神;或是侍弄案头的几盆兰草,用喷雾器细细浇灌,看水珠在墨绿的叶片上滚落,倒映出细碎的阳光。遇上阴雨绵绵的日子,他便坐在藤椅上翻阅《黄帝内经》,指尖划过“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字句,忽然懂得那些曾让他辗转难眠的焦虑,早已在规律的生活里化作轻烟。社区的太极班开课了,他跟着老师傅学“云手”“野马分鬃”,衣袂翻飞间,气血随着招式的开合自然流转,连鬓角的白发都透着利落的精气神。

每年深秋,银杏叶染成金箔时,他总会准时走进医院复查。CT室的传送带微凉,却不再像初诊时那样让他心跳加速;拿到报告单的瞬间,指尖不再颤抖,而是带着一种与老友重逢般的坦然。当医生指着影像说“结节稳定,肺部纹理清晰”时,他总会想起诊室里白骄阳常说的“三分治,七分养”——原来真正的康复,是把医理化作晨起的一杯温水,是将药膳融入日常的烟火,是让每一次呼吸都成为对生命的温柔照拂。

如今的他,在晨光里慢跑时脚步更显轻快,在案前工作时腰背挺直如松,连邻里都笑称他“越活越年轻”。那些曾在肺叶间蛰伏的阴影,早已化作生命历程里的浅淡印记,而窗台上那盆他亲手培育的石斛,正抽出新的叶芽,在暖光中舒展着充满生机的弧度——这是时光对认真生活者最慷慨的馈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