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那些往事并不如烟 > 第162章 年5月7日 上海闸北

那些往事并不如烟 第162章 年5月7日 上海闸北

作者:以德服人915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2 10:20:39 来源:书海阁

第一百六十二章

1966年5月7日

上海

时间已经是下半夜了,钟立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折腾得老婆都醒了,不满地踹了他一脚。

他索性起身,披上棉袄,趿拉着鞋子坐到外屋抽闷烟,历史的一幕幕闪现在脑海里。

他原名陈同甫,是1938年参加军统举办的“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人员训练班”的,这个班后来有了一个更被人熟知的名字:军统临澧训练班,堪称军统的“黄埔军校”,它的班歌后面甚至成为了军统局的局歌。因为外表孔武有力,入了行就干行动。训练班结业后,先被分配到“忠义救**”苏浙别动队,在日本人的后方搞刺杀、爆破等活动,抗战胜利后军统局缩编,他因为有军功被留用了。48年又被保密局分派到淞沪警备司令部第二处,那两年是他一生里最得意的时候,追捕地下党、破坏学联、暗杀民主人士屡屡得手,职位也升为了少校组长。保密局里不仅“江山帮”、“广东帮”、“湖南帮”派系斗争激烈,还存在着不成文的鄙视链:搞情报的瞧不起搞技术的;搞技术的瞧不起搞总务的;搞总务的瞧不起搞外勤的。其实,并不是搞行动的不能干,相反在抗战期间,军统行动力量惩治汉奸、刺杀日伪头目、组织敌后游击队都还做的有声有色,让军统名声大噪;抗战胜利后,在破获地下党组织、监视民主人士上也不遗余力;只是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说,谋略胜于武力,动脑强于动手,只有没有办法了,才采取**消灭。因此,行动队员总给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印象。像他这样没根基、没靠山的,又处于鄙视链末端的,只能靠拼死卖力,手上沾上更多的鲜血,才能换来晋升。

可好景不长,“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高官显贵们先是撤往广东和西南,随后又逃到台湾,大厦将倾,小人物们如鸟兽散。为了颠覆新政权,保密局和国民党的其他特务系统都制定了规模很大的潜伏计划。保密局的潜伏特务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有建制、成组织的特务小组,人员成分较复杂,以直接从事破坏活动为主;另一类是单线联系的资深特工,往往具备很好的隐蔽身份,级别更高,能力更强,更难以发现,着眼于长期潜伏,企图隐匿在新政权中,起到更大的作用。陈同甫就属于这后一类,为此,他还专门接受了收发报、化妆、密写、爆破、反跟踪等特工技能的培训,并化名钟立元,作为潜伏在大上海的“全能型”谍报员,被保密局寄予厚望,轻易不动用。

原曾想熬个几年,就能由地下浮出地上,晋衔授勋,出人头地,可没想到这一潜伏就是十多年。上海刚解放的头两年,他偶尔还会接到上峰的指令,随着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深入,对他而言,环境变得风声鹤唳,他也就进入了蛰伏期。

尤其是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和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杨帆,针对上海斗争环境复杂,潜伏特务众多的特点,采取了大胆逆用的斗争策略,起用了胡均鹤为上海市公安局“情报委员会”主任,协助清查各类潜伏及隐匿身份的敌特分子。要说这个胡均鹤也是个人物,他1925年就加入中国**,入党介绍人为瞿秋白的弟弟瞿景白和李强,妻子是赵尚志烈士的妹妹赵尚芸,还曾任过共青团中央书记。1932年在上海被“中统”逮捕后叛变投敌,任“中统”苏沪区副区长兼情报股长。1939年又被汪伪特工逮捕,投靠汪伪政权,先后任汪伪特工总部南京区副区长、二处处长、副厅长兼江苏实验区区长。上海解放之前,胡均鹤又利用其身份重新为党工作,作出过一些贡献。

解放初,胡均鹤为主任的市公安局“情报委员会”,汇集了一大帮曾在国民党“中统”、“军统”和汪伪特工总部“76号”干过,后向人民政府投诚自首的特务骨干。这些前“军统”、“中统”特务中高层投诚后,立功心切,充分发挥他们情况熟悉的长处,对待以前的部下们毫不手软,搜集整理了1000多条线索,先后协助公安机关抓捕了400多国民党各个系统的特务,缴获电台100多台,对国民党留下的潜伏特务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残余的潜伏特务如惊弓之鸟,要么停止活动,要么向政府自首,丧失有组织的活动能力,除了个别像钟立元这样隐藏较深、单线联系的潜伏特务之外。

当初保密局在布置潜伏计划时也是煞费苦心,为他准备了一套完整的履历材料,安插进上海闸北水厂。闸北水厂是上海历史悠久的自来水厂,民国初年即已建厂,主要供应杨浦、虹口、宝山等地近百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最关键的是保密局在此安插暗桩的罪恶企图:一声令下,即可大规模投毒!

钟立元凭借有些文化,又头脑灵活,手脚勤快,很快成为厂里的技工骨干。这些年他过得提心吊胆、处处小心,好在台湾方面一直没有联络启用他,他的生活也就慢慢安定起来,还娶了本厂的女工孙建红为妻,生了儿子。时间过得很快,一晃明年春季儿子就要上小学了。那时国营工厂工人地位高,他们一家三口住着厂里分的房子,工资虽不高但收入稳定,厂里福利也不错,两人又没有其他拖累,小日子过得挺滋润。时间一长,看到新政权日益稳固,国家发展越发昌盛,他心里明白,被赶到小岛上的国民党是绝对回不来了。偶尔回想起以前的经历,恍如隔世。这些年,他对台湾方面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连当年的老东家改名重组也都不了解,他觉得也许保密局已经放弃当年的这批潜伏人员了,只要没人发现,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一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直到两个多月前,他从厂传达室收到一封发自广东的信件,他脑子里那根弦才重新被绷紧。

信是用以前工友的口吻写的,内容很平常,无非是问候、忆旧、彼此安好之类。当他用药水涂在信纸的背面,看到了给他的指示:“四月十一日上午到上海静安宾馆找香港来的王乾德先生取药,盒内有指示。”

他顿时明白,该来的还是来了,他被唤醒了,平静的生活结束了。

他按照指示准时到了静安宾馆,这里是专门接待外宾的高级宾馆。通过前台,给王先生房间打了电话。很快,一个自称是王先生助理的年轻人来到宾馆大堂,交给他一盒用于治疗糖尿病的针剂,只简单地说是香港的亲戚托王先生带来转交的。

他回到家里,仔细检查了针剂包装盒,揭开里面的衬纸,涂上显影药水,上峰的详细指示赫然在目:左数第三支针剂系毒素,迅速去江苏大丰上海农场除掉黄非。说明书上还有毒素的使用说明和对黄非外貌、年龄的简单介绍。

看着上峰时隔十多年后发来的命令,他内心是抵触的。稳定的工作、融洽的同事、美满的家庭几乎让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接受任务,意味着踏入险境;可如拒绝执行任务,则意味着上峰的制裁,成为下一个黄非;上峰甚至都不用派人来执行制裁纪律,只需把他的档案交给公安局,以他曾经犯下的血债,就足以够得上死刑。

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硬着头皮去执行。这时,他突然想起一个人来。

一年多前,他在街上碰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他曾经的训练班同窗韩家鸿,现在的名字叫肖重阳。酒桌上一番攀谈,他敏感地意识到韩家鸿极有可能与他一样,是当年潜伏下来的特工,中医师也只是他的掩护身份。他含糊其辞地介绍自己在机械厂搞后勤工作,但从韩家鸿的表情来看,很可能他同样意识到自己是同类人。郁于纪律,也出于防备,两人心照不宣,都没有深入打听。

钟立元心里一亮,专门到诊所找到韩家鸿,想让他去一趟大丰,给他的朋友黄非送点东西,这样既能避免自己以身犯险,又能减少自己暴露的可能,即便事情败露,韩家鸿被捕招供,也未必能找到他。没想到韩家鸿根本不念旧谊一口拒绝。

无奈,他只能自己只身前往农场,好在顺利找到了黄非,并完成了任务。只是在农场的访客登记簿上,他假托了肖重阳的身份。

从大丰回来后,他左思右想,心绪不宁。他不知道那支毒素是什么,也不知道黄非是什么人,总觉得纸包不住火,如果黄非是个重要人物,一旦黄非突然死亡,公安局肯定立案调查,一来二去很快就会追查到肖重阳身上。他非常后悔那天跟韩家鸿喝那顿酒,后悔提出让他去大丰,更后悔曾对他说出过自己现在叫钟立元。为了自身的安全,他决定干脆除掉现在叫肖重阳的韩家鸿,这样不仅肖重阳就背锅成了杀害黄非的凶手,而且调查的线索中断,他的安全就能得到最大的保障。

他悄悄在马路对面的小商店监视着诊所,想弄清楚韩家鸿晚上住在什么地方,以便晚上潜入住处下手,可万没想到韩家鸿恰巧来小商店买东西,把他堵个正着,让他十分尴尬,随便找了个借口匆匆脱身。

那天下午,他换了个监视地点,却正看到公安局来人封了诊所进行搜查。虽然没看到肖重阳被抓,他仍大惊失色,知道黄非之死已经惊动了公安局,并已追踪到肖重阳,只得匆匆离开了现场。

两天来,他一直处于惊惶之中,心里反复盘算着应对办法。他知道一旦韩家鸿被捕,就会供出与他见面时说过的话,公安局费点周折不难找到他。可是能怎么办呢?越境跑到香港或台湾吧,自己连边境通行证都没有,别说越境,只怕是还没到边境地区就被抓了;化装出逃吧,又能逃到哪里去?自己原来的亲戚朋友家肯定不行,自己手上又没有多少钱,顶多够支撑两个月;大陆现在是“全民皆兵”,可疑人物都逃不过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按诊所被搜查的时间计算,公安局很有可能这几天就一定会找上门。

这时,这个曾经的军统行动高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苍凉无力心境,他的上级根本没有考虑到执行任务的风险,根本就没有安排他的撤退途径,只是利用他完成任务后,便不闻不问,任其生死。昨天他曾抱着一线希望打通了静安宾馆的电话,希冀那个带来毒剂的王先生还在,能想办法把他带走,可是宾馆前台告诉他,王先生在半个月以前就已经退房走了。

他也曾想过横下一条心,在水厂投毒,在被捕前再制造出更大的事件,跟**斗个鱼死网破,可台湾方面的冷酷做法让他彻底寒了心,也就打消了念头。

他慢慢踱着步,从门缝里看着熟睡的妻儿,想着自己对无辜的妻子和儿子所造成的影响,心如刀绞;可转念一想,他刚亲手毒杀了黄非,加上解放前在警备司令部二处欠下的血债,包括暗杀一位民主人士和在追捕中直接枪杀一名地下党员,一旦被公安抓获,必死无疑。最终,他下了决心,走一步看一步,决不能坐以待毙。

他掩好里屋的门,拉亮外屋的灯,伏在方桌给妻子写了一封简短的告别信,嘱咐她,在他出事后尽早改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孩子也可以改姓,想了想,又把最后这句话涂黑了。写完后,找了个信封装好,轻轻压在座钟下。

他穿戴整齐,翻出个旅行包,捡了几件换洗衣服,找出两盒一直没舍得抽的过滤嘴香烟扔进包里,又从抽屉里翻出家里的存折及所有的现金和粮票揣进兜,犹豫了一下,又把存折放了回去。最后环视了一下自己的家,关好门,悄无声息没入黑夜中。

在天快亮的时候,孙建红被敲门声惊醒,迷迷糊糊问道:“谁呀?”

“我,老钟开开门,厂里有急事。”水厂保卫科长的声音。

孙建红迷惑地看看身边空了一半的床,起身趿拉着拖鞋来开门:“来了。”

一群身穿蓝色制服的警察蜂拥而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