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穿越之穷家富路 > 第211章 新政新风貌

穿越之穷家富路 第211章 新政新风貌

作者:蝴蝶不愿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2 10:20:48 来源:书海阁

到得这年九月,外头更是乱得一批倒灶。

可西林的百姓却发现,他们这里非但没有变得更糟,反而日子倒是比往年好过些了。

特别是知府大人下发了新的征税令,说是一年只征一次秋粮税之后,老百姓发现自己居然可以勉强吃个半饱了!!

不仅如此,连他们的府城烟城,居然都开始热闹了起来。

烂泥路,也都改成了.......青砖路,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路面都给夯实了,而且主要的三条街上,也都铺上了细细的石子儿。

到了下雨天,街道上也再不是踩着高跷才能过的破烂模样了,如今即便是连下三天暴雨,街道上依旧能过人。

不过就是鞋子会弄脏。

可是,厚街开了个新的鞋铺子,里头除了卖很便宜的草鞋之外,还卖什么高跟鞋,坡跟鞋。

下雨天的时候,爱干净的姑娘媳妇,到是会买了那些个高跟的,坡跟的鞋子来穿。

对了,府衙后头原本的那条荒路,如今被命名为厚街了。

就半年多的时间里,厚街先后多了很多的商铺。

卖啥的都有。

什么酒馆,布店,鞋铺,粮行,熟食铺子,杂货铺子,书铺文具~~~那是应有尽有。

尽管生意没有那么火热,但是铺子的老板都跟说好了似的,说是赚多赚少无所谓,干的就是个热闹劲。

而府衙前头的那条街,则被命名为了前进街。

原本杂乱的摊子和铺面,都被赶去了后街。

空出来的地方,则开了府学,边上还开了小小的女学学堂以及公共学堂。

可惜就是西林这地方,招生确实也是困难了些。

大多数西林的百姓,还在吃半饱和饿死之间苦苦挣扎,确实很少人能上得起学。

即便有少数能供得起孩子上学的人家,也宁愿把孩子往外头送。

就西林这破地方,三年五年都难出个秀才,更别说什么举人进士了。

真要细算起来,像麻通判这样的,能考上举人走上官场的,确实也算得上是个人物了。

好在,福海指挥使带着自己百八十个死忠来了此地。

另外还有五百来个福海卫的人,也选择留在了西林。

这些人当然也有家人,大部分的人,都选择让家人一起来了西林。

所以府学开学的时候,学生倒是能有个三五十个。

不过女学就惨了点,开学比府学晚了半个月,可学生除了朵儿和小草之外,就只有三个女孩儿。

为了给女学撑面子,最后富贵扯着简老太,也去了女学上课。

要问豆娘和蒋隽瑛为啥没去.......那是因为这俩现在是女学的先生!!

蒋隽瑛上识字课,而豆娘则教些生活技能,什么缝纫啊,栽种啊,烹饪啊,反正她知道的,就都教点。

可简阳在得知了女学的课程之后,就有点小小的不满。

改天就带着姚大夫,给孩子们加了医学常识,以及养殖课。

女孩子嘛,可不能整天的只会针线和做饭,学点怎么毒死人,啊不是,怎么救人,怎么养鸡养鸭来赚钱,那也是极好的!

女学隔壁的公共学堂,则是三天开一次课。

来的人可多了!!

因为来一次,就可以得到一枚鸡蛋~~~

虽然很多人家自己都养鸡,可白得的鸡蛋,不要就是亏嘛!

而被拉来上课得,则是府衙的文吏山景。

他这人本就是墙头草,要紧的活简洪涛肯定不敢让他插手,但是教教本地人识字讲官话这种事儿,让山景做还是很合适的。

人家好歹也是举人出身,读书方面,确实还是挺强的。

除了住持公开学堂,山景还在府学任了学官。

为了给自己博个好名声,山景对孩子们的学习看得还是很紧的。

简洪涛说,这就是,人,要用在刀刃上!

还有还有。

知府大人为了让福海卫来的人,能有归属感,心甘情愿为西林的建设做贡献,还拨下巨款,造了个所谓的‘小区’。

小区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是上下三间带小院的。

然后按照家庭人数,每个从福海卫来的人,都可以跟府衙申请以比较便宜的价格,来租这些房子。

单身的能租一间,一家三口可以租两间,一家五六口的,可以租一层。

而像福海指挥使,对了,这人名叫王海,像他这样全家十几口的,则可以租整个小院。

当然,嫌弃小院儿不好,住不开的人,也可以买地造房。

总而言之,就是丰简随意。

至于说福海卫来的这六百来号人,该怎么躲过朝廷的搜查呢......

其实压根不需要躲,因为朝廷忙着到处打仗,还没空来管这些突然消失的人。

而这六百来号人,在西林也都有了新身份。

他们但凡能读书的,就都把自己干成了文吏,实在是读不了一点书,看到生字就想吐的,就直接被收编成了衙役。

府衙虽然说不需要那么多衙役和文吏,但是下头的县衙需要啊。要知道西林虽然穷,但它好歹也是个府啊~~下辖的县虽然只有六个,但是想要县衙真正运转起来,每个县衙少不得要配上百来人。

百来人要是配不齐的话,最少最少,也得要上个六七十个人才勉强够用。

所以六百来号人,倒是不多不少,正好分完。

为了让大家去县衙去得心甘情愿,知府大人还给每人补贴了二十两安家费~~~

于是,福海卫的人,去得都非常安心。

当然,府衙里头除了需要文吏和衙役之外,还需要配置同知,通判,几位幕僚官,外加几位曹官。

这些都是有品级的,所以最次最次,也得是个举人。

像同知通判这样的六品以上的官职,则需要吏部派遣下来。

可现在朝堂局势紧张,六部长官更是每天不是被骂,就是在骂人,根本没人有闲心来管西林的破事。

再说了,去西林当官,也实在是没人愿意~~

以至于吏部回说,让知府先找了本府官员,兼任一下同知通判,他们那里有了人选,会另行通知。

至于府衙的幕僚官和曹官,那就让知府自己决定。

举人实在是不够用的话,启用禀生也不是不行。

可简洪涛算来算去,整个西林,禀生就俩,其中一个都五十来岁了。

要知道,五十来岁在西林,那可是能当太爷爷的年纪了。

最后还是简阳提议,“爹,你都不打算遵纪守法了,管人家是不是禀生呢?用了再说呗。”

一语惊醒梦中人。

简洪涛觉得自己还是保守了。

于是乎,第二天,周回就莫名成了三司参军,而三爷则成了三班六房的总经承。

大荣变法过后,府衙的设置,按照简阳的理解,其实有点像宋明的结合体。

三司,说的是司事,司户,司法,从名字上就能看得出来,管的基本就是文书司法和户籍粮税等事。

而三班六房,管的就是各种需要抓捕,守护之类的事情。

另外,府衙还有捕快班。那捕头这位置,简洪涛就留给了指挥使王海。

王海这人也挺讲义气,他带着手下百来个亲兵,包揽了捕快,狱卒,门子等任务。

另外三班六房的人,除了有福海卫来的,还有一些是三爷亲自从上寨挑选来的青壮年。

值得一提的是,上山也在其中。

她是三班六房里,唯一一个女衙役,进的也是以抓捕为主的快班。

至于为什么要用她,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她熟悉烟城周边一圈的地容地貌,另外,还会好几个山头的土话。

再加上上山本人也身强力壮,虽然目前打斗起来还不比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卫所士兵,但是用三爷话来说,此母夜叉,假以时日,必能成为快班的班头。

最后,王德禄和逑应学这两位,一位做了暂代的同知,另一位则做了暂代的通判。

这两人其实是不想干的。

毕竟,知府干的那些离谱事儿,这两人知道的实在是太多了。

这知府也不知道是不是吃熊心豹子胆长大的,不但敢藏匿逃兵,居然还胆敢给他们改了身份,转手还让逃兵当上了官职.......

往小了说,这事儿就是窝藏罪犯。

可往大了说呢?!这跟造反TND有什么区别啊?!

朝廷的逃兵,你收编了,品品~细品~

这干的,是不是就是灭九族的事儿?

因此,一直跟着知府大人默默干事儿的王德禄和逑应学两人,不仅仅不想当什么同知和通判,他们其实还想干脆辞官拉倒。

然后,简洪涛就给两人开出了二百两一年的俸禄。

两人心想,完了,这货指定是要造反了。

要不然凭什么给他们那么多俸禄啊?!

要知道,大荣朝五六品的官职,一年俸禄也才六七十两。

加上什么粮食,炭火,布匹等等的补贴,撑死了一年也就百两。

老实说,像西林这样的破烂地方,一年二三十两银子,全家十几口人就能过的挺滋润的了。

二百两!

什么概念?!

那就可以养一个百多人的大家族了!

这钱,谁敢要?!

当然是王德禄和逑应学敢要了。

俗话说得好~~~没有怕死的武官,只有饿死的文官~~~

这俗话是王德禄在得知能拿到二百两俸禄之后,现场发明的。

他说自己读书那么多年,在麻通判下面忍了那多年,为的就是一家老小能过上人过的日子。

之前,他一年拿个二十两的俸禄,一家老小三十多人,过的只能说是半兽人的生活。

如今,终于能过上人过的日子了,他为什么不干?!

于是,他当下就同意了,说自己干个通判倒是能行。

逑应学捶胸顿足,懊恼不已,他后悔自己表态晚了,只能干个同知了。

毕竟,同知要比通判高一级,到时候要杀头的话,他大概要比王德禄多砍两刀。

那多疼啊。

太不划算了。

不过事已至此,逑应学也撇不下二百两银子,只能跟着知府大人,一条道走到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