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 > 第121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 第121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作者:甯青兕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2 16:24:26 来源:书海阁

“没去报官?”

刘德信听着也挺稀奇,感觉像是民间故事一样,只是少了传统道德的说教。

“没有,怎么报,什么证据都没有,到时候肯定还得被讹一笔。”

老百姓的认知还是很清晰的,知道这衙门就是有理无钱莫进门,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报官。

哪怕现在是红方主政,在他们眼里都差不了多少,这就需要扭转人们的刻板印象了。

“有人说是撒酒疯练拳出了一身汗,中风没的,私底下都传是中邪了……”

王玉英说着说着,声音也就压低了下来,有孩子在呢,还是不让听到比较好。

当年刘德信小时候在村里,夏天屋里热得很,还总是停电,都是去附近的晒麦场纳凉,

周围的邻居老老少少都搬着凳子,拿着蒲扇过去,扇着扇子聊着天,度过炎热的夏夜。

当时就有很多老人喜欢讲各种故事,全是奇闻轶事,有鼻子有眼实名制的那种,小孩子听多了,胆子就变得小了很多,晚上都不敢单独出屋。

“他朋友那边没提供什么线索吗?”

“倒是都说了,就那么几个人聚着研究县志来着。”

“县志?研究那干嘛,也不像是做学问的人啊。”

“还不是听你太姥姥那边传出来的故事,说这边有朱棣留下的藏宝库,他们就想上了,一直在研究寻宝。”

要说是汉墓,刘德信倒是知道,毕竟这边从村名就知道中山靖王刘胜挂在附近,埋在陵山,六七十年代崩山采石的时候炸出了墓道口,才得以重见天日。

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铜博山炉……等等诸多文物,当年还去参观过,可惜看的都是仿品,真品被上面收走了。

朱棣这个倒是没有出现过,估计还是民间传说。

从老妈的叙述中,刘德信知道这个事儿还是历史加传说的结合体。

太姥姥姓朱,都说是燕王系的后人,有族谱还有每年的祭祖活动,周边省市都有人过来参与。

刘德信估计这也得是清亡之后的事儿了,不然都得被杀猪了。

他们家里口口相传说是当年在这附近有藏宝,吴庄那边确实也有当年的大营遗址,还有说藏宝里面有金猪十二头,然后就有北庄附近的人说晚上经常看见很多大白猪来啃麦苗。

很多人都想着找到宝藏,有求名的,有求利的,当然后者居多。

“这不都是故事么?套上真实历史真真假假一编,还真有人较真啊?”

“他们几个老家伙就是,一直在收集民间传说,研究县志和历史书,听说是找到了一块碑,上面的碑侧面证明了部分,所以隔三岔五的聚会研究。”

嚯,没想到还真让他们找到好东西了,民间考古工作者?

难道是被人暗算了?

不过还没找到呢,应该没必要啊。

姑且就当是冬天摔倒了吧。

刘德信本来还想说可以报告给村里的驻村干部,后来想想这种算是怪力乱神的东西了,少不了会被当成迷信,来一场移风易俗的活动。

现在正是交锋逐渐激烈的时期,应该没有人力和时间去寻找不确定的宝藏。

回头有机会自己倒是可以去石碑附近转转,也许可以通过空间的功能得到新的线索。

如果真有宝藏,那么还能缓解建国后缺少黄金白银的窘境,毕竟光头们胜利转进的时候,可是把大陆搜刮的一干二净。

诶,想到这儿倒是提醒了刘德信,尼玛光头运走那么多,不如想想截胡一下,能少运出一船,就少一部分损失。

全部就别想了,全国这么大,累死刘德信也顾不上,到时候随缘吧。

暂时先记下来,后续时间节点到了,来得及就搞,来不及也不给自己太多压力。

明天刘德信打算就去保州城里,要是能买到票就直接走人,没有的话就等等再看。

从回来这一路上,刘德信已经知道为什么需要护送了。

短短的三百里路,正是红蓝双方对峙的区域,铁路控制权一直在争夺中,时常因为交火冲突以及破交战,导致火车暂停避险。

而且还有流窜的伪军和土匪劫掠列车,尤其是琉璃河附近最危险,光头的宪兵以“搜查共谍”为由,随意扣押勒索更是常见。

名义上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实际上差不多得翻个两三倍。

一个是轨道破坏修复问题,还有就是红蓝双方经常扣车检查。

现在的车票因为货币贬值,都特么差不多工人一周多的收入,还不一定能买到,要是着急买黄牛票,还得翻一番。

最重要的就是保州郊县因为是在红方控制区域,所以基本无法通过审查买到票。

好在在保州租的小院倒是能用上,到时候免不了要用上大哥的关系。

玛德,这狗日的世道!

不坐车的话,刘德信自己单人倒是还好,小戴宗的实力,加上空间扫描,能躲开一路上的风险,但是带上家人就没办法避险了。

刘德信之前琢磨的窗口期,真正到了实际应用,发现风险很大,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跟老太太说的让姑姑一家回来,也需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到老家容易,回津门难,除非是姑姑做好在老家生活的准备。

所以刘德信和老太太说要和姑姑一家商量。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一家人从津门到四九城,都需要各种证明,有的忙呢。

算来算去,最好的窗口期,其实还是得等建国后了。

“奶奶,明天我去看看票,买到就走,你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带的?”

“也好,正事儿要紧,不用带了,你还得来带着跑,等她们回家直接给就行。”

“呃,我之前没说清楚……”

“怎么,不好办吗?”

老太太听着语气不对,也有些着急的问道。

“那倒不是,就是回来应该还好,再回去的话,可能比较麻烦,有长久留在家里的可能。”

老太太松了一口气,这对她来说算是好事儿,就是不知道女儿那边怎么说,

“留下也好,能照顾到,你问问她们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