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我这一顿吃了二斤饼一斤肉,这饭量都快赶上大宅门里的赵老师了。”
吃完饭,夏峰站起身,环顾四周,开始观察山脉的走向。
他想顺着山脉的走向找到水源。夏峰找水源可不是为了喝水,而是想看看附近有没有大型野生动物出没。
不管是豺狼虎豹,还是野猪、山羊、野鹿,不管体型大小,也不管是肉食性动物还是草食性动物,只要是动物,就离不开水。
水源附近的泥沙比较松软,只要有动物来喝水,就会留下痕迹。
说不定顺着这些痕迹,夏峰还能打到一些珍贵的野味呢。
按照地形和山脉的走向规律,一般在山谷底部、干涸的河床或者沙石地带比较容易找到水源。
因为这些地方特殊的地质构造,往往会成为地下水的出口。
夏峰此时正好在两山相连的地方,不用翻山越岭,他觉得水源离自己应该不远。
半个小时后,凭借着强化的听觉和嗅觉,夏峰终于找到了一条流动的小河。
这条小河水流很急,河水清澈透明,波光粼粼的水面下,隐隐约约能看到鱼儿在游动。
小河宽度在两米到三米之间,最宽的地方大概有三米,看水流方向,应该是从两山之间的某一处水脉流出来的。
在那个年代,工业化程度不高,环境污染也少。
像这种山里的小河,水质都特别好。
毫不夸张地说,就连四九城里面的甜水井,水质都比不上它。
夏峰沿着河边走了一会儿,果然在河边的沙土地上发现了各种各样动物的脚印。
有野猪、狐狸、山猫、狼、野山羊、鹿等动物留下的脚印。
突然,一个梅花形状的脚印引起了夏峰的注意。
夏峰蹲下身,伸出手掌和脚印比了比。
看着比自己手掌还大的脚印,夏峰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他确定这是老虎的脚印。
自从五十年代打虎队成立之后,这几年在四九城周边的山脉里,已经很难看到老虎的踪影了。尤其是在这种周边有好几个村子的山里,几乎见不到老虎出没。
燕山山脉这一带的老虎,应该是华南虎,体型比东北虎要小一些。
在 40 年代末到 50 年代后期这段时间,全国各地经常传出老虎伤人、袭击耕牛等恶**件。
因此,在五十年代初期,高层下令成立打虎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打虎行动。
在这十年间,随着各地的快速发展,很多老虎都在这场行动中被猎杀了。
作为一名猎手,夏峰看到这种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猎物留下的踪迹,一时间,心里涌起一股兴奋劲儿。
夏峰抬头看了看天空,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意识到得找个地方宿营了。
夏峰沿着河滩往高处走,终于在距离河边三十多米的地方,找到了一处视野不错的山坡。
他拿出工兵铲,清理出一块平整的空地,然后把系统签到获得的防寒四季帐篷组装起来。
他打算把这儿当作未来几天的狩猎营地。
帐篷组装好后,夏峰又找了一些树枝,围成围栏,还在树枝上挂了几个铃铛,用来警示可能出现的危险。
安排好宿营地后,夏峰开始沿着河边的脚印,寻找兽道,准备把空间里剩下的几个捕兽夹都布置在周围。
在这次狩猎行动中,夏峰把目标主要定在了野山羊、野鹿、狍子等动物身上。
这些猎物在野味里可都是高档货,要是能打几头带回去当礼物送人,很多事情都能轻松解决。
就拿李怀德来说,他是个十足的吃货,夏峰要是带着这些高端野味去找他,肯定能从他那儿换到不少好东西。
如今的夏大少,虽说手里的武器火力很猛,可生活条件却不怎么样,连当时流行的 “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都还没凑齐,简直就是个土气的人。
为了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夏大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得再加把劲。
要知道,现在是 1958 年,1958 年的茅台酒在后世那可是拍出了天价,一瓶就能卖 300 万。
前世的夏峰也就只能在电视上看看,现在老天爷给了他重生的机会,他可得好好享受享受。
毕竟他都苦了两辈子了,偶尔享受一下也没什么错。
说干就干,夏峰先把捕兽夹布置好,接着又拿出 30 副钢丝套。
他把其中 20 副套在树枝和灌木丛的顶端,剩下的 10 副则布置在草丛里和树底下。
布置在下面的钢丝套主要是为了抓野兔和獾子这类中小型动物。
现在正值春夏之交,是野兔的繁殖期,夏峰也有点不忍心,没在地上布置太多钢丝套。
毕竟要是能猎到野猪这种大型猎物,野兔子这种小家伙,夏天的时候身上没多少肉,还柴柴的,他根本瞧不上。
要不是想着套两只獾子,熬点獾子油,他才懒得在地上费劲下套子呢。不过这个时候的野鸡和秋天的野鸡味道都很棒,夏峰打算趁这个机会多抓几只。
等回家后,把野鸡收拾干净,用麻椒、花椒和精盐一起炒成花椒盐,把野鸡腌制半天,然后挂在阴凉的地方风干。
每天再喷上一遍高度白酒,像现在这种天气,三四天野鸡就能彻底风干。
吃的时候,放上葱姜,用大火蒸上半个小时,那味道,简直绝了。
想到这儿,夏峰不禁想起虎子来。要是这小家伙没因为误食什么东西昏迷过去,现在就能带着它去掏野鸡窝了。
抓几只小鸡崽放到自己的空间里养着,这样一年四季都有野鸡吃了。
说到野鸡的吃法,就不得不提东北的一道名菜 —— 小鸡炖蘑菇。
其实早些年,根本没有这道菜。那时候东北菜里有名的除了兰花熊掌、生拌狍子肝、火烤鹿肉,还有一道叫飞龙煨猴头的名菜。
飞龙的学名是花尾榛鸡,这道菜就是用飞龙和野生猴头蘑,小火慢煨三个小时。
后来飞龙成了保护动物,不能吃了,这道菜就改成了野鸡炖榛蘑。
再后来野鸡也成了保护动物,就变成现在的小鸡炖蘑菇了。
还有一道叫地三仙的菜,原来的用料是虎、熊、鹿。
后来老虎不好猎了,就改成熊肉、鹿肉、野猪肉。
到现在,地三仙变成了地三鲜,食材也从虎、熊、鹿变成了茄子、土豆、大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