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 第100章 难道是迷路了?

常茂一直跟着朱雄英,听完郭襄的解释后也明白了神符对朱雄英的重要性。

在大明这边,朝廷有两千万大军,加上超越时代的科技,几乎无敌。谁敢来挑战,很快就被征服。按理说,整个世界迟早都会归于大明掌控。大明确实很牛,没人能威胁到朱雄英的地位。

可一旦进入别的武侠世界就不一样了。

这些习武之人破坏力惊人,虽然比不上大明的火器,但一个绝顶高手的威力也相当可观。

顶尖高手在这武林中本就稀少。朱雄英穿越到的几个世界里,遇到的顶级高手也不多。

不过,他手下的士兵可不一样。朱雄英麾下有两千多万士兵,其中能熟练操作火炮的也有几百万。

其实,操控火炮并不需要太多技术。但如果要精准打击,那就得有点知识和经验了。

然而,朱雄英带来的十万大军里,有几万老炮手,都是经历过多次战争的老兵。

这些老兵一旦发起进攻,威力相当于几千甚至上万名武林顶尖高手。

可以说,朱雄英到了这个武侠世界,靠着他的科技几乎可以横扫一切。

但有一点,中央军的士兵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武林高手的地方——速度。

武林人士练武不仅仅是增强力量,更是全面提升身体素质。速度、听力、视力都有显着提高。

就像《神雕侠侣》里的杨过后期一声怒吼就能震慑远方。金庸笔下的顶级高手“狮子吼”破坏力极强,更别提那些绝顶轻功了。

如果让这些人靠近,简直就像瞬移一样。即便中央军士兵再强大,被武林高手近身也非常危险。

这么说吧,现在中央军士兵虽然火力猛,但在武林高手眼里就像玻璃做的大炮——攻击力高但很脆弱,一碰就碎。

不过,中央军士兵数量庞大,光是来大宋的就有十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弱点。

就算真有武林高手敢冲进中央军阵型,牺牲几个士兵就能将其击杀。

朱雄英和郭襄相处已久,对她武功有一定了解。即使郭襄想对中央军发起冲锋,也掀不起太大波澜。

要知道,郭襄的武功已经是整个大宋世界里的顶级水平了。

朱雄英一直待在军营里头,那便算是安全的。可谁能确保他一定得走出军营呢?眼下这状况,中央军的士兵根本护不住他。没了他们的庇护,朱雄英确实很危险。

他轻笑了一声,“幸亏蒙古那边对我们不太熟悉。要是他们知道我跑到这儿来了,提前埋伏高手,那咱们可就麻烦了。”

中原汉人都知道蒙古帝国有多厉害,多数人心里明白,大宋早晚得败给蒙古。不过,中央军的到来让局势有了转机。

朱雄英心里清楚,只要自己一到大宋,蒙古就没戏唱了。虽然蒙古军队的组织能力世界第一流,甚至比中央军还好,但明朝的科技已经远超普通封建国家,蒙古根本顶不住。

短期内朱雄英没打算灭掉蒙古,但如果蒙古想染指中原,那是绝对不行的。等大宋朝廷受点教训后,他就会彻底铲除蒙古帝国。

自从朱雄英来到这个世界,蒙古的命运就已经写好了。而现在,他独自一人跑到这个小村子里,把自己置于险境。对蒙古来说,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了。只要派出高手在这儿把朱雄英干掉,中央军就可能不战自溃。

所有人都知道明朝很强,但很少有人明白,这一切全靠朱雄英一人撑着。明朝的发展也不是因为生产力进步,而是因为他的到来带来了无数科技,也让明朝军队变得更强大。

大明朝能成气候,全靠朱雄英一人撑着。朱雄英自己也明白这一点。

大明朝虽然看起来强大,但其实隐患重重。整个国家都依赖朱雄英一手建立,要是他出了什么岔子,这江山怕是立刻就散了架。

朱雄英知道,尽管国内有他的技术创新支撑,能让国家暂时强盛,可对外扩张的势头已经难以为继。这些年派出去打仗的将领确实厉害,可他们离京城太远,朝廷的指挥鞭长莫及。

尤其那些驻扎在西边的军队,后勤补给跟不上,只能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主。这虽然扩大了疆域,但也埋下了隐患。

朱雄英心里明白,很多士兵打仗并不是为了效忠朝廷,而是冲着银子来的。一旦哪个将领出高价,他们就会叛变。所以朝廷得小心提防,别让军队变成将领的私人武装。

在各个朝代,都想了不少办法。先秦两汉时,有个叫兵符的东西。有些军队驻扎在外,将军想调动军队却不行。真要出兵时,得朝廷派使者带着另一半兵符,跟将军手里的另一半合起来才能调动。这招刚开始挺管用,但后来发现不管用了,因为朝廷发现将军跟士兵关系太好了,没兵符也能调动军队,朝廷也没辙。

朝廷就想办法,把将军全叫回京城。边境设几个大军事据点,大将军待在京城,没法跟士兵接触,也就不可能把军队变成自己的私人武装。要是朝廷打仗,随时可以把将军派去前线。另外,这些军事重镇离京城远得很,就算当地军队出问题,对朝廷也没什么影响。边疆军队想回京城也很难,即使硬要回来,朝廷也有时间准备。而且京城的军队都是精锐,能保护朝廷安全。

不过这种方法也有问题。将军不懂兵事,平时都在京城,不跟普通士兵打交道,只在打仗时才被临时拉来,结果很多将军指挥不动士兵,常和士兵起冲突,耽误战事,影响战斗力。在朝廷这边,虽然远离了地方军队的威胁,但也失去了地方军队的保护。要是……

京城里面出了内乱,朝廷就想让外地的军队来救驾。可问题是,这些外地的军队离得太远了,等他们赶到,朝廷可能都已经换人了。所以朝廷很纠结。

历史上,朝廷和地方军队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太好,总是在互相较量,但也没找到什么好办法。后来朝廷慢慢意识到,关键在于权力分配。只要地方军队没有政治和财政大权,就算将领和士兵关系再好,也构不成太大威胁。

于是朝廷允许一些军事重地设在靠近京城的地方,但只给他们练兵权,打仗时得听当地官员指挥,平时也不能擅自行动。而且军队的军饷都由朝廷供给,通过各种渠道集中运过去。

懂军事的人都知道,粮草对军队有多重要。只要朝廷控制住粮食供应,地方军队就别想造反,因为没了粮食他们根本撑不了几天。正因为发现了这个规律,后来地方军队叛乱的情况才减少了很多。

不过有时候还是会出问题,比如朝廷失去对地方财政的掌控时。大明朝初期基本沿袭开国时的制度,但当朝廷军队往西推进时,后勤补给跟不上了,这时候就得调整策略。

朱雄英就给了将军们行政和财政的权力,让他们能自己解决地方事务。

这些将军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军粮问题,这确实大大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不过呢,这也让朝廷对地方军队失去了掌控力。朝廷手里什么招都没有,没法约束这些将军。要是朱棣突然反叛,朱雄英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带兵跟他打。

朱雄英敢这么干,是因为他对自己超级有信心。整个大明的科技都是他一个人搞出来的。虽然将军们有自己的部队,但装备还得朝廷供给。

现在的军队跟以前不同了,很依赖火器等高科技武器,就跟依赖粮食补给差不多。尽管朱棣的军队远征西方,但也得从大明朝不断获得补给。不过这些补给量不大,运输压力也不算太大。

大明朝能指挥这些将军,一是靠朱雄英的威望,二是靠朝廷提供的武器。可要是朱雄英出了事,朝廷就彻底失去控制将军们的能力了。

至于其他人怎么想,朱雄英不清楚。但他知道,只要这边出点状况,朱棣肯定会反叛,朝廷也会分崩离析,这个大帝国肯定撑不住。

要是大明开始撤退,肯定会把在大宋世界的军队全撤回来。本来这些军队是因为朱雄英才到大宋的,要是朱雄英出了事,这些军队还能不能留在大宋都难说。这样的话,在蒙古那边就没人威胁他们了。

朱雄英心里明白,这次绝不能再让蒙古人找到机会。按理说,他根本不会离开军营半步,但因为郭襄的出现,他才带着队伍进了这个小村。

朱雄英觉得,这可能是蒙古人唯一的机会了。

“皇上,咱们不能大意。”常茂提醒道,“咱们对这个村子的情况一无所知,派个人去看看总没错。”

朱雄英点头同意了。

常茂派了两个士兵先进村子侦查,自己则带着队伍慢慢靠近,与探路的士兵拉开距离。

走着走着,天快黑了,朱雄英总觉得不对劲。

“这个村子怎么这么大?”

常茂附和:“是啊,感觉没完没了似的,难道是迷路了?”

朱雄英笑着说:“不至于吧。”

他看了看身旁泰然自若的郭襄,好像早就料到这一切。

“郭襄,现在什么情况?”

朱雄英焦急地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