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科幻 > 无声之证 > 第8章 纳城案(一)

无声之证 第8章 纳城案(一)

作者:禹陵后裔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16 04:30:28 来源:书海阁

十年前的这个春天,东北的雪还没有化。

寒风犹如脱缰的野马般,从西伯利亚的冰原上席卷南下,打得这座小城瑟瑟发抖。

纳城,是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边陲小城,这里的环境很优美,民风也非常淳朴。不过,最让人记住它名字的,是这里出产的甜菜和马铃薯,因味美而广受好评。

午后的阳光很暖和。一对年轻的男女,手挽着手,在破败的巷子里笑盈盈地走着。

在阳光照射下,屋檐下的冰凌闪烁着星星般的光辉,给这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浪漫。

他们一边走,一边说着暧昧的情话:

这天可真冷,你的手真暖,气血真足啊,人家好喜欢。

是啊,今年比昨年还冷,你要冷的话,我们进屋聊吧,你会更喜欢。

你有屋子?

没有,去你屋吧!

这可不行,我屋有人。

想个法子吧,一切好商量。

那,我要这个数!

没人知道,这俩根本不是情侣,上面这个想去女人屋的男人,他曾当过产业工人,干过屠夫,也做过“八级钳工”(扒手),现在他将成为下面这起离奇凶案的始作俑者。

想要把这起诡案的前因后果讲清楚,我们就必须看一下他的鞋。

他穿着一双崭新的大头皮鞋,是今年最流行的,配上大脚裤,也是最时髦的款式。

然而鞋底却很脏,都是泥,显得格格不入。

城市里哪儿会有这么多泥呢?

地窖!

在城郊很多地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地窖。那里往往储藏着一家人捱过漫长冬天的白菜、萝卜、蔓菁、洋姜,当然,还有马铃薯,这必不可少。

这里的冬天,几乎是从窖里掏出来的。马铃薯更是三两日就要下窖掏两筐。

下窖掏马铃薯的,基本都是小孩子,身量小,灵活,下得窖里,方便腾挪。

那些菜窖多挖在荒地上、果园里,村里挨墙靠背、不碍行走的僻地儿也有。每到腊月后半梢,在菜窖密集的地方,一堆一堆的人,弯身引颈探头,向地下注视着、问答着。不知情的,会觉有点诡异。

十年后,他老家迎来拆迁。苦于找不到他的人,自作主张的村干部砸坏了门上那把尘封多年的锁。谁也没想到,他们打开的,其实是炼狱的大门。

好事之人发现了那口毫不起眼的地窖。刚一打开,一股恶臭便扑鼻而来。

下面黑黝黝的,什么也看不见。

看了一眼之后,好事之人当即捏着鼻子跑走了,连盖子都忘了盖上。

只是那股令人作呕的味道,却怎么也散不掉。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村里的狗,都莫名其妙地朝这里狂吠。

附近的邻居不敢进去,只好指着院门埋怨,地窖里到底藏了什么?

又过了几天,邻居再也受不了恶臭侵扰,选择报警。

派出所闻讯后赶来,还没进门,便被一股说不出来的臭味熏得头晕。

一个有办案经验的老警员,敏感地觉察到味道有些不对劲:

是尸臭味!

旁边的年轻警察有些慌了,等他做好心理准备,再看这处荒废多年的老宅时,不由感到透着诡异。

很快,警方便封锁了现场。

据说,那个年轻警察下到地窖之后,上面的老警员便听到他“啊”的一声尖叫,随即便没了动静。最后,人则是被抬出来的。

院外聚满了人,很快各种小道消息便开始满天飞。说地窖里有鬼,能摄人魂魄,那个警察的魂已经被摄走了。

几天后,警方作出了澄清:

地窖里没有鬼,但本该是存放马铃薯的地窖里,却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尸体。

这场景,就是警察看了也不由得脊背僵直,冷汗直流。

那声惨叫,正应这般。

至于他为什么最后被抬出来,警方是这么解释的:

因为尸体腐烂的微生物漂浮在空中,被没有穿戴防护具的警员吸入肺里,导致中毒昏厥。

据说,这名年轻的警察还因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被尸毒影响,他的肺部都出现了感染,至今仍没有痊愈。

阴暗的地窖里,随手一摸便能摸到厚厚的尸油,现场的尸体歪七扭八地被随手乱扔般地放着。即使是颇有经验,与尸体长期打交道的警察和法医也没见过如此大的场面,用草菅人命来形容作案凶手怕也是不为过的。

忍着恶臭,法医将地窖里的尸体搬了出来。零碎的骨头厚厚堆叠,无形中又给他们的工作加难加重。

当地法医的验尸技术比较落后,于是他们只能用最古老的方法。为了辨认尸体,他们将那些零碎的骨头放进大锅里烹煮,再通过技术辨别,将尸骨们拼接在一起。

最后,确认了42具尸体。

残缺不齐的尸体,恶臭的尸味,遍地的尸油,无不在彰显着凶手作案的残忍和歹毒。

尽管警察澄清窖里“无鬼”,但村子里照样谣言四起,这间老宅也成了村里人避之不及的鬼屋。

接受这个世界上有鬼,远比相信“人在做天在看”要容易得多。光找到尸体,并没有办法破案,警方必须找到更有价值的线索——这间老宅的主人在哪里?

地窖被打开前,大门一直是锁着的,一锁就缩了七八年。毫无疑问,谁是这里最后的主人,谁就是犯罪嫌疑人。

于是,警察喊来了村支书,询问了这间屋子的主人。

村支书还很年轻,是今年刚返乡的大学生,对此,他不说一无所知,但也确实所知有限。无奈,警察又喊来了其他村干部,这才从他们口中得知,这屋的主人早就不住在村里了,连户口都迁走了。

这间屋子几经易主,连邻居也不知道这里住过哪些人,只记得最后一个在这儿住的,是一个女人,年轻的女人。

警察又问:什么样的女人?

邻居的眼里满是嫌弃:就是那种出来卖的女人。

小姐?

对,就是小姐。

警察纳了闷,一个小姐怎么可能一下子杀害四十多条人命?

看来嫌疑人并非这个小姐,而是另有其人。于是警察便问:

这个女人有老公吗?

老公?小姐怎么可能会有老公?开什么玩笑。

那姘头呢?

邻居还是摇头,但却很笃定地说,在他们所见过的众多嫖客中,极少有回头客。至于为什么如此肯定,他说自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几个做笔录的警察相视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没有老公,没有姘头,一个风尘女子,真有能力杀死这么多人吗?要知道,这42具尸体中,可不光只有女人,还有不少是成年男性。

在有多年办案经验的警察眼里,这是小概率事件,几乎等于不可能。

警察最后又问了一个问题:

那个女人后来去了哪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