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140章 《方言的狂欢与诗性的受孕》

粤语诗鉴赏集 第140章 《方言的狂欢与诗性的受孕》

作者:汉字靓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7 10:32:01 来源:书海阁

《方言的狂欢与诗性的受孕》

——论树科《年卅晚睇烟花》中的声音政治与空间诗学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上,粤语写作犹如一块飞地,以其独特的语音质地抵抗着普通话的殖民。树科的《年卅晚睇烟花》正是这样一首充满方言自觉的文本,它通过声音的狂欢与空间的变形,完成了对传统春节仪式的诗学重构。这首诗表面描绘粤北韶城除夕之夜的烟花盛景,实则暗藏着一整套关于语言、身体与宇宙的隐喻系统。当我们用"噼噼啪啪"的拟声词打开这个文本时,遭遇的不仅是节庆的喧闹,更是方言在主流语言霸权下的突围表演。

诗歌开篇以重复的"年卅晚"构建出循环的时间节奏,这种复沓手法令人想起《诗经》中"采采卷耳"的古老韵律。但树科的复沓绝非简单的形式模仿,而是方言特有的语音物质性的凸显。粤语中"晚"字发音为"maan5",与普通话的"wǎn"形成截然不同的口腔共鸣。当诗人写下"行花街/行完花街烧炮仗"时,动词"行"(粤语发音"haang4")替代了普通话的"逛",不仅实现了词汇的地方性转换,更在语音层面完成了身体性的回归。这种对方言动词的坚持,恰如巴赫金所言,是"语言领域里的阶级斗争"——每一个粤语词汇都是对标准汉语霸权的小规模起义。

拟声词的密集轰炸构成了全诗最醒目的声音景观。"噼噼啪啪,噼哩啪啦/吱吱唦唦,叽哩哇啦"这组四字象声词,既模拟了烟花爆裂的物理声响,更创造了独特的语音诗学。普通话的拟声词往往受制于声韵系统(如"噼里啪啦"),而粤语拟声词"叽哩哇啦"中的"哇"(waa1)带有圆唇元音,更接近爆炸时气流从口腔迸发的生理真实。这些拟声词在纸面上形成视觉性爆炸,每个"口"字旁的汉字都像微型烟花在文本中绽放。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有意混杂了描绘烟花(噼噼啪啪)和人声喧哗(叽哩哇啦)的拟声词,暗示着人群的欢腾与烟花的绚烂在声学层面的同构关系。

"火树银花"这个成语的运用堪称神来之笔。这个源自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的古典意象,被置换成粤语表述"个度火树银花"时,产生了奇妙的陌生化效果。指示代词"个度"(那里)的加入,使古典意象突然获得了具体的空间坐标和方言口吻。这种古今语码的混搭,恰似烟花在夜空中的瞬间绽放——传统在方言的引信下被重新点燃。而省略号的使用暗示着凝视的延续,在文本中凿出一个供读者投射视觉记忆的空白。

诗歌的转折出现在"夜晚黑:大天空"这个突兀的空间转换中。从地面喧闹的街景突然切换到广袤天穹,这种视角的拉升令人想到杜甫"星临万户动"的俯仰观照。但树科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赋予天空以身体性——"天空喺度受孕?"。粤语特有的语气词"喺度"(正在)和"?"(表强调)使这个超现实场景获得了口语的真实感。将烟花绽放阐释为天空受孕的过程,这个意象既原始又现代:原始在于它将自然现象生殖崇拜化,现代在于其颠覆了传统"天父地母"的性别政治。在这里,天空成为被动的承受者,而人类制造的烟花成为使天空受孕的精子。这个惊世骇俗的隐喻解构了天人关系,将节日狂欢提升为宇宙规模的生殖仪式。

从诗学传统看,树科的烟花书写与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形成有趣对话。郭诗将星空比喻为街灯,是向上的审美投射;而树科将地面烟花视为生殖行为,是向下的身体隐喻。二者共同构成了20世纪汉语诗歌对天空的双重想象。但树科的突破在于,他通过方言写作实现了"声音的身体化"——粤语的入声字(如"啪"pak1)、声调变化(如"银"ngan4的曲折调值)在朗诵时产生的喉部震动,使诗歌真正成为了德里达所说的"在场的形而上学"。

在文化符号学层面,烟花作为转瞬即逝的灿烂意象,常被用来隐喻现代性经验。但树科通过方言写作赋予了这个陈腐意象新的解读可能。"烧炮仗"中的"烧"(粤语siu1)比普通话的"放"更具破坏性与仪式感,暗示着春节仪式中的暴力美学。而"受孕"的终极意象又将这种暴力转化为创造,形成毁灭/诞生的辩证结构。这种解读使诗歌超越了地域风俗的简单记录,升华为对存在本质的思考——生命如同烟花,在方言的引信下完成刹那的辉煌。

《年卅晚睇烟花》的文本策略提示我们重新思考方言诗歌的现代意义。在普通话作为"国家语音"的今天,粤语写作不仅关乎文化保育,更是对单一美学标准的抵抗。树科这首诗的魅力,正在于它用方言的声音政治颠覆了主流诗歌的抒情模式,让"叽哩哇啦"的市井喧哗获得了诗学合法性。当我们在"噼噼啪啪"的音响爆炸中重读这首诗,或许能发现:真正的诗性正孕育于那些被标准语言排斥的语音褶皱中,就像夜空正在受孕的腹部,等待着词语的烟花将其照亮。

这种方言诗学在当代语境中的意义,或许可以借用阿多诺的论断:"在错误的生活里不存在正确的生活",在标准化的语言里也不存在真正的诗歌。树科的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回到语言的肉身性,回到那些"吱吱唦唦"的声音现场,诗歌才能重新获得命名世界的能力。当天空在方言中受孕,产生的不仅是新的诗学可能,更是一种抵抗语言异化的生存策略。在这个意义上,《年卅晚睇烟花》不仅是一首节日诗,更是一首关于诗歌本身的元诗,它以烟花的绚烂姿态,完成了对方言诗学可能性的爆破式展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