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192章 《解构乡愁的粤语诗学图景》

粤语诗鉴赏集 第192章 《解构乡愁的粤语诗学图景》

作者:汉字靓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7 10:32:01 来源:书海阁

《解构乡愁的粤语诗学图景》

—— 论《返唔去嘅屋企》的现代性困境与文化乡愁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走向语言实验与形式创新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返唔去嘅屋企》以方言为利刃,剖开了现代性进程中个体精神世界的撕裂与彷徨。这首创作于 2025 年穗城珠江畔的诗作,以粤语独有的俚俗与鲜活,构建起极具地域特色的语言空间,同时在城市化浪潮与乡村记忆的碰撞中,展现出深刻的文化反思。其文本中既包含对钢筋森林的批判,也暗藏对传统村落消逝的挽歌,在看似直白的叙事中,涌动着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暗流。

一、粤语方言的诗学重构:语言载体的身份认同

粤语作为岭南地区的重要语言符号,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记忆。在《返唔去嘅屋企》中,树科大胆运用粤语方言进行创作,“家下”“唔喺”“噈系” 等词汇的频繁使用,不仅强化了诗歌的口语化特征,更构建起鲜明的地域身份标识。这种语言选择,恰似本雅明笔下 “灵韵” 的延续,使诗歌在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文化质感。

方言入诗并非简单的语言游戏,而是对主流话语体系的突破与反叛。当普通话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语言时,粤语的运用赋予诗歌一种 “他者” 的视角。诗人通过方言的陌生化效果,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文化场域,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被标准化语言所遮蔽的情感与记忆。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言:“语言是附着在记忆上的象征体系”,树科的粤语诗歌正是通过语言的象征力量,唤醒了读者对岭南乡土文化的集体记忆。

这种方言写作同时也暗含着对语言殖民的抵抗。在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方言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而树科将粤语融入诗歌创作,实则是对本土文化的坚守与扞卫。诗歌中的方言词汇如同文化基因,在现代性的冲击下顽强地延续着地域文化的血脉。

二、意象的解构与重组:现代性困境的视觉呈现

诗中 “卅三层三号”“石屎森林”“硬壳洋灰” 等意象,构建起一幅冰冷的现代城市图景。这些意象打破了传统诗歌中自然意象的和谐与柔美,以钢筋混凝土的坚硬与冷漠,象征着现代生活的异化与疏离。诗人笔下的高楼大厦不再是文明进步的象征,而是成为了精神家园的囚笼,正如海德格尔所批判的 “技术对诗意栖居的破坏”,现代建筑的标准化与同质化,剥夺了人们对 “家” 的归属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旧阵时啲乡镇”“青山裙裾” 等传统意象,这些意象承载着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眷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乡村的自然景观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村村通” 工程带来的便利背后,是传统乡村风貌的消逝。诗人用 “硬壳洋灰噈系青山裙裾” 这一充满张力的比喻,揭示了现代化对自然与传统的侵蚀,展现出发展与破坏的矛盾与悖论。

“希望小学” 这一意象的运用,更是将诗歌的批判指向推向了更深层次。曾经承载着乡村未来希望的教育场所,如今却 “荒荒废废”,这种巨大的反差不仅折射出乡村教育资源的流失,更暗示着乡村文化传承的断裂。正如艾略特在《荒原》中描绘的精神荒芜,树科笔下的乡村也在现代性的冲击下陷入了文化与精神的双重困境。

三、叙事结构的循环与递进:情感表达的螺旋上升

诗歌采用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从对现代居所的不满,到对乡村变迁的感慨,再到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情感逐渐升华。“讲开至讲,讲嚟讲去”“睇睇,睇睇,大家睇睇” 等重复句式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更营造出一种絮语式的倾诉氛围,仿佛诗人在与读者进行一场推心置腹的对话。

这种叙事结构的循环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情感的螺旋上升。每一次的叙述都在前文的基础上有所深化,从个体的居住体验延伸到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思考。诗歌结尾处 “轰轰烈烈嘅‘DS’嚟咗,烈烈轰轰嘅‘马斯克’,嚟?” 看似突兀的表述,实则是对全球化浪潮下资本与技术入侵的隐喻。当资本与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乡村乃至整个社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这种冲击正是导致 “返唔去嘅屋企” 这一困境的根源所在。

四、文化乡愁的现代性书写: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返唔去嘅屋企》所表达的乡愁,并非简单的对故土的思念,而是一种文化乡愁。在现代性的语境下,乡愁已超越了地理空间的界限,演变为对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追寻与怀恋。诗人笔下的 “屋企” 不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居所,而是成为了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的象征。

这种文化乡愁的书写,在当代诗歌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与消亡的危机,而诗歌作为文化的载体,承担着记录与传承的使命。树科通过对 “返唔去嘅屋企” 的书写,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反思,促使读者思考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从诗学的角度来看,《返唔去嘅屋企》的文化乡愁书写,体现了诗歌对现实的介入与批判。它打破了传统乡愁诗的抒情模式,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使乡愁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内涵。这种书写方式,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返唔去嘅屋企》以其独特的粤语表达、深刻的意象运用、精妙的叙事结构和深沉的文化乡愁,展现出树科卓越的诗歌创作才华与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在现代性的浪潮中,这首诗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个体与社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它不仅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对文化传承与精神家园重建的呼唤。当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感受到的不仅是诗人的乡愁,更是整个时代的文化焦虑与精神困境。而这,或许正是诗歌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所在 —— 以语言的力量,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