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赤潮覆清 > 第514章 折腰

赤潮覆清 第514章 折腰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10:32:17 来源:书海阁

赵家村附近的那座学堂,比原有的范围扩大了数倍,整个学堂也重新进行了规划,原来混在一起的教室课堂,六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孩童的启蒙班,普通百姓的识字班,干部军将的学习班,专门分片划区,原本赵家的主堂被拆掉,变成一个露天的讲堂,连着周围的操场、广场,成了顾炎武讲学之地。

顾炎武的身子已经颇显老态,人到了岁数,仿佛一夜之间便老得不成模样,胡子头发连一丝黑灰之色也看不到,手上脸上爬上了许多斑斑点点的褐斑,身子也佝偻干瘦了许多,青竹拐杖在地上咚咚的点着,声音也显得有些凌乱。

但顾炎武精神却不错,更不服老,侯俊铖屡次想上前去扶都被他甩开,自己拄着拐杖巡视了大半个学堂,特别是启蒙班的区域,转了一圈又一圈,还时常背着手躲在窗口附近偷偷观察着教室,然后让身边跟着的校工把开小差的孩子抓出来教训。

侯俊铖也跟着顾炎武走了一圈又一圈,最后登上了学堂中央的大讲堂,顾炎武呼哧呼哧的喘着气,这才笑道:“所以,你是准备把科举之事交给你那师兄定议执行了?”

“不是交给他,只是让他做个主导而已,具体的计划和实施,自然离不开您和鹧鸪先生等人的参谋协助…….”侯俊铖摇了摇头:“这科举和我们的社考不一样,针对天下士人,算是一个最最基础的选拔,现在的目的还是先把人都笼到咱们这边来,然后再层层磨砺考验,挑选出一批中层干部来。”

“所以这科举就不能从根子上就是歪的,师兄理论是扎实,说的也很有道理,但咱们这么多年过来,有多少有道理的事到下面执行的时候就搞得一塌糊涂?所以这科举光靠我师兄一个人管着是不够的,还是得众人拾柴火焰高,大伙一起想办法、一起监督参谋。”

顾炎武转过身来,看向侯俊铖微笑着说道:“你小子老夫熟悉的很,若不是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是不会跑来找老夫商议讨论的,说说吧。”

“亭林先生懂我……..”侯俊铖笑了笑,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此番开科举,其实深究起来,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瓦解清廷和官绅士林的同盟,至少将中下层那些寒门白丁出身的士人团结到反清的阵营之中,而不会跑去充当满清的炮灰。”

“但那些读书人没经过改造觉醒、没有接触过实务,用科举把他们团结过来却放着没法用,实在太可惜了,所以科举只是第一步,之后还要进行相应的遴选和培训。”

“首先嘛,对红营的理念和纲领有一定了解并认同的,有一定的实务经验的,这就不必多说了,可以直接外放基层磨砺,就像红营考选的干部一样,正常的积累经验、层层考核提拔,边做事边学习。”

“那些对红营只有粗浅的了解,对于实务也没什么经验的士子,则要进行专门的教育和改造…….”侯俊铖转身看向一侧的教室:“我准备将学堂里干部的学习班独立出来,专门设一个大学堂,原有的科目也要进行扩展,除了和原本各类干部息息相关的律法、经世、算学、农务之类的实务科目,再加上地理、工程、商业之类的杂科,把这大学堂变成一座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综合学校。”

“那些科举而来的士子,他们本身就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没必要按照我们传统的培养干部的方式从头培养、万般磨砺,咱们把他们弄来,本来也只是为了和清廷抢人,不能指望他们统统都能成为有能力又忠心于红营事业的干部官员,既然如此,还不如就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让他们专研一科,而不必单走为官这一条路。”

“做先生、当教员,研究书籍经典、采探地理水文,计算粮税、兴农旺商,乃至于建屋修路、搭桥护林,红营要改造社会,对整个旧社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不会单单局限于官吏制度、军事兵戈,乃至于传统士农工商的层面,旧的事物淘汰,新的事物产生,这大学堂里哪个科目会起作用?谁能预料得到?最好便是每个科目都培育和储备了充足的人才以备使用。”

“我那师兄说的没错,红营和历代朝廷科举的目的不一样,科举制度就不会是一模一样的,以往朝廷行科举只是为了选官,但红营不能这么狭隘,我们的科举是要服务于改造社会的纲领,那就不能只局限于选官这一条!”

侯俊铖朝着顾炎武行了一礼,笑道:“所以这大学堂的教材,还有如何选人、如何考核,规章制度什么的,都得劳烦亭林先生您这位通才费心了。”

“果不其然,你倒是不让老夫有个清闲!”顾炎武哈哈一笑,点头答应,又笑道:“王而农既然提了这建议,本该让他自己来操持帮忙的,这家伙,派他徒弟来江西,自己却不来,说是照料挚友、整理文稿,我看他就是怂了怕了,不敢亲自来江西和老夫辩经,怕被老夫辩得无话可说、掩面而逃!”

“是是是,先生神武,莫说辩经了,辩不过打起来,先生也能占个上风!”侯俊铖有些又好气又好笑的调侃起来,一个是他师傅,一个是他“谋主”,两个人吵起来,自然是难为他这个晚辈。

“你也不要觉得跟你没关系,在一旁坐山观虎斗!”顾炎武笑着摇摇头,环视着整座学堂:“旧的事物淘汰,新的事物产生…….千百年来的道德和制度化为尘土,新的路该如何去走?谁知道呢?”

“亭林先生,前路漫漫,其实晚辈也和您一样迷茫,毕竟这世上没人能预测未来……”侯俊铖也跟着顾炎武一起环视着这座学堂、视线落在远处那传来朗朗读书声的启蒙班中:“但迷茫归迷茫,却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们上了路,自然会有许多人前赴后继的跟着把这条路走通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