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 第906章 皇帝抗命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第906章 皇帝抗命

作者:东方笑笑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7 10:32:28 来源:书海阁

徐闻终究还是高估了朱祁镇。

从北京城至居庸关,不足百里,二十万大军整整走了好几天。

这速度并不算慢,毕竟队伍庞大,人吃马嚼、辎重车队绵延数十里。

一天五十里,已是常规行军速度。

然而让徐闻没料到的是,尚未真正出关,朱祁镇竟已疲惫不堪,直言“走不动了”。

这几日里,为了在军前彰显“英明神武”,朱祁镇拒绝乘坐随行马车,坚持全程骑马。

他自诩秋猎经验丰富,马背上的功夫不输将士,理应轻松应付。

然而,秋猎不过数日嬉游,白天驰骋,晚上则在围场行宫中享受天鹅绒软榻与安静寝所,身旁侍从周全照顾。

而行军不同,虽有经过改装的马车相随,但远不及宫中寝殿舒适,尘土飞扬,蚊虫滋扰,露宿草地,内侍守夜时的低语也让他难以入眠。

头一晚还勉强扛住,第二晚朱祁镇几乎彻夜难眠。

这位长于深宫、未尝风霜的皇帝,哪受得了这样的苦?

人虽勉强端坐,却脸色苍白、两眼浮肿,身骨困顿得几乎连下马都要人扶。

终于抵达居庸关时,朱祁镇一头栽进帐中,连朝服都未换,就命人煮粥歇息,嚷嚷着“要养养精神”。

正歇息间,忽有暗卫送达密信。

朱祁镇看着信封上火漆的印记,顿时神情微变。

他熟悉这个印章,正是徐闻在朝所用的私印。

朱祁镇下意识坐直身子,小心拆封,一边心中腹诽:“这不是让他老实留在中南半岛,收拾那帮乱匪吗?怎么这么快就回京了?”

信不长,但措辞之重,语气之冷,让小皇帝看的眉头紧皱。

“请陛下即刻回京,收兵止战,由老臣与武国公代为讨敌。瓦剌不足为虑,帝躬不可轻动。此行再进,则乱局将生。”

这封信虽无直斥之语,但言下之意已是责难满满。

朱祁镇看完,默然良久,终是将信递给王振。

“王伴伴,你看看他。”

王振接过信,草草浏览几眼,立即拍案而起:“好个越王,僭越无礼!他一个辅臣,也敢号令天子?等咱打了胜仗,班师回朝,陛下一定要治他个欺君大罪!”

朱祁镇倒是没怎么被激怒,徐闻的语气,他早已习惯。

年幼登基,政事多由越王主持,那种“老父训子”般的感觉,从未真正消失过。

朱祁镇虽早有不满,却又说不清是尊敬多,还是怨恨多。

但此刻,他真正感到不快的,是徐闻居然在他刚刚出城不过两日,就急不可耐地“下令”自己回京,仿佛生怕他真打赢了仗,真立了功一般。

朱祁镇心中升起一股逆反情绪,叹道:“这老头,总是瞧朕不顺眼!”

王振看准时机,凑上一步,笑道:“那正好,陛下打几个胜仗回去,叫他看看,皇上如今不是他手中那个刚会认字的小娃娃,而是能征善战的天子!”

朱祁镇被他一句话点燃,拍桌而起:“没错!咱就让他看看!朕御驾亲征,不是儿戏。”

于是,原本犹豫是否暂停行军的想法,被这封信彻底打消。

朱祁镇咬牙披甲,再次上马,强撑疲惫的身体,命令全军继续前进。

哪怕不适依旧,哪怕腰酸腿痛,也必须咬牙挺住。

他要让越王知道,自己并非坐享其成的皇帝,也能像太宗那样,策马冲锋,建功立业!

更重要的是,朱祁镇已隐隐感知到,徐华极有可能已经回京。

按照武国公的性子,应该很快便会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另辟路径奔赴前线。

若再拖延下去,等武国公到达战场,恐怕敌人都被他抢先清理干净了。

到那时,功劳还是自己的?

想到这里,朱祁镇反倒精神一振:“加快行军,速寻瓦剌踪迹,务必在武国公到来之前,与其主力接战!”

于是,居庸关外,尚未脱离中原的天子大军,再度启程。

对于第一封书信未能劝回朱祁镇,徐闻早有心理准备。

若朱祁镇真是个懂事的皇帝,能听忠言、慎于行事,凡事愿与群臣商议,今日这君臣之间也不至于关系僵冷如斯。

徐家原本可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父子辅政,文武兼济,正统年间也许早已达成第二个“永宣盛世”。

可惜事与愿违。

既然第一次无效,那就再来第二次。

这一回,徐闻下笔更重,措辞愈发犀利。

更关键的是,他不再以私信身份出言,而是动用了“辅国大臣”的名号,并盖上了宣德帝临终诏封时所赐的辅国之印。

此印如山,如雷霆震怒,这是在以先帝之命,压这个执迷不悟的“熊孩子”。

此时,朱祁镇正驻扎在旧宣府镇,也就是宣化府。

这一路行军,虽无大战,已让他筋疲力尽。

此地距离御驾亲征的目标“新宣府”尚有两百余里,大军至少还需三天行程。

而从这段路开始,再往北就进入瓦剌频繁出没的边境区域,是当初王峰及其锦衣卫小队覆灭的所在。这一带,已是战区前沿。

朱祁镇心里其实明白,瓦剌的机动作战能力极强,一旦进入战区,随时可能交战。

他心中那股最初的豪情壮志,早在日复一日的行军中被疲惫与不适消磨殆尽。

如今支撑他咬牙前行的,只剩“不让越王看扁”的执念。

相比之下,王振却乐在其中。

这里离他的老家蔚州不远,亲征一事,他私心本就推波助澜许久。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王振不是为了军功,而是为了风光。

除了金银珠宝,他最看重的,便是旁人投来的惊羡目光。

这几天,王振已在心中盘算,如何劝说朱祁镇亲率大军绕道蔚州,好在故里亲戚邻里面前好好显摆一番。

最好再带上鼓乐仪仗、旌旗招展,把这些年攒下的威风一次放足。

也正是在宣化府,朱祁镇收到了徐闻的第二封信。

当他看见信上那枚硕大的“辅国大臣印”时,心头不由得一沉。

那熟悉的朱红印记,宛如父皇当年威严的面容扑面而来。

朱祁镇心烦意乱地拆开信件,一目十行读完,眉头已紧紧锁住。

他没料到,徐闻竟然还保留着辅国大臣的身份,而且竟动用这一职位向自己发难。

按照惯例,皇帝亲政之后,这个职位应由原任者主动辞去。

可徐闻却早在朱祁镇正式亲政前就辞去了首辅之职,而辅国之印,却始终未还。

这一“疏忽”,如今却成为他名正言顺干政的合法凭据。

更棘手的是,徐闻不仅拥有身份,更有实权。

他是朝廷唯一的异姓王,又是大明政坛巨擘、军方元老,在士林与军中威望极高。

若他想要掀起一场舆论风暴,恐怕朝野响应者众,哪怕皇帝也未必压得住。

朱祁镇读罢书信,脸上未露愠色,心里却一阵烦躁。

他不是不能容忍越王的训斥,那种“父训儿子”般的口吻,他自小便听惯了。

但他不能接受的是,自己这边刚刚在前线落脚,后脚徐闻就在朝堂之上施压,几乎不给他留任何面子。

“这是要逼朕就范?”朱祁镇心里隐隐冒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