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婆瘫公瘸?我有系统粮满仓旺全家 > 第152章 年轻人就得多锻炼

翌日。

谢家人一早各自忙开了。

谢二勇去酒楼送绿豆腐,还要帮李家摆摊。

锦绣还以为他得到下午才回来。

“我回来了。”

谢家人在堂屋吃午饭,听到外面传来动静,然后就见谢二勇神采飞扬地走进来。

“这么快回来了,吃了没?”

“奶,没呢,忙死了,水都没得喝一口。”

田婆子回灶房拿出一副碗筷。

谢二勇提起茶壶往碗里倒水,端起仰头一口气喝光,麻利地擦了擦嘴边。

田婆子又问:“冰粉卖得怎么样?”

谢锦南挑眉:“看他这样子,就知冰粉卖得不错。”

谢二勇点头,咧嘴道:“大哥说的没错,不到两个时辰,我们的冰粉就卖完了。”

锦绣问:“卖了多少碗?”

“三桶冰粉卖了二百多碗。舅母他们明天想卖四百碗,我觉得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卖三百碗好了。”

锦绣赞道:“你做得对,准备太多有卖不掉的风险,不如少卖点,还可以给客人一种冰粉供不应求的感觉。”

谢老头想过冰粉会好卖,但没想到会这么好卖,“你们在哪个位置摆摊?”

“一开始去集市摆,卖了八十多碗,后来我提议去书院门口摆,结果一下卖光了。”

谢老头点头:“在镇上念书,大多都是不缺钱的。”

“他们一开始还嫌弃卖得贵,二文钱那么一小碗,吃过冰粉之后,都不出声了,还要买第二碗第三碗。”

谢二勇开心得很。

他最喜欢挣钱,铜板哗啦啦入账的声音。

比他更高兴的是李家人。

三桶冰粉这么快就卖完了。

他们将今日所得的铜板算了,共四百零八文。

灯笼草是山里的。

石灰量每次用很少,一斤十文钱做十几次冰粉不是问题,几乎忽略不计。

大头是红糖,一斤四十文钱。

除去成本,他们一天就挣了三百多文!

两家对半分,也有一百五十多文。

对此,他们很满足了。

第一天不敢做太多冰粉,明天增量,收入也会跟着增多。

这么算的话,一个月下来,最少也有**两银子。

搁以前,一家人半年都挣不了那么多。

做冰粉一点都不难,也不费时间。

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挣钱可以这么简单。

李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吃过午饭,上山的上山,剥籽的剥籽,干起活来个个充满了劲儿。

如此又过了**天。

黄工头找谢锦南说砖瓦不够,预估还差一千块砖。

第二天。

谢锦南去镇上定砖瓦。

锦绣也想去镇上看一看冰粉摊。

两口子还有谢二勇赶车一同出门。

“需要去舅公家接他们吗?”锦绣问。

“不用,他们比我还要先到。”

今日赶集,去慢了可占不到摊位,李家村离镇上近,李家一般都会早起。

到了镇上。

三人分头行动。

谢锦南赶驴车去定砖瓦,锦绣坐谢二勇的牛车。

谢二勇告诉锦绣,这几日负责摆摊的是贾氏,还有她儿子李风。

因为生意太好。

李家又多搞了一个冰粉摊。

书院这个摊位固定,另外一个流动摊位由李二牛和顾氏两口子负责,比如瓦窑、砖窑附近,东街住宅区。

东街住宅区有钱人多,瓦窑砖窑就更别说了,工人在窑里面高温作业之后,要是能有一碗冰粉下肚,神仙也不过如此。

“卖冰粉咯,两文钱一碗,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瞧一瞧,看一看我们家的冰粉咧,滑又不腻,冰冰凉凉又好吃。”

贾氏激情的吆喝声传入耳中。

谢二勇将驴车停在冰粉摊后面。

锦绣下车,和他一起走到摊位前。

“舅娘。”

“舅娘。”

贾氏转头一看,瞬间扬起笑脸,见到锦绣,越发笑得亲切:“二勇来了,锦绣也来了。”

“风儿,这个就是你锦南表弟的媳妇,锦绣,我们能卖冰粉,多亏了她,你可得好好谢谢弟妹。”

李风比谢锦南大几个月,长得高大威猛,看着锦绣憨憨地咧嘴:

“弟妹谢谢你,没想到弟妹长得漂亮,还这么能干,我听爷奶说,冰粉是你做出来的,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你,以后有什么需要表哥帮忙的,尽管说!”

锦绣摆了摆手:“表哥这么说就严重了,我只是提供一个方子,辛苦的是你们,我听二勇说了,冰粉卖得很好。”

贾氏眉开眼笑:“哎,最近这几天,两个摊子合起来,每天能卖五百多碗。”

五百多碗,一天进账一两银子。

贾氏现在还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每天都像踩在云上似的,飘飘然。

她林子进私塾有望了!

李林是贾氏小儿子,今年九岁,她这么积极卖冰粉,是希望家里挣到银子后,公婆能答应送李林进学堂。

一位大叔走过来:“我要一碗冰粉。”

贾氏收回思绪,热情回应:“哎,好咧。”

动作熟练地盛一碗冰粉,交给客人,大叔付二文钱,坐到旁边的小桌上吃。

“等到正午,书院午休,人就会多起来了,大多是书院里的学子,连夫子都喜欢吃我们的冰粉。”李林乐呵道。

学子大多是镇上有钱人家的孩子,舍得花钱,所以他们才会固定一个摊位在这儿。

谢二勇看着锦绣:“大嫂,我准备去县城摆个摊子。”

他有驴车,方便去县里。

县里市场更大,一天卖四百碗不是问题。

趁着夏天还没过去,他要多挣点钱。

“你一个人搞得过来么?”

“我和李山表弟一起。”

李山是二房的儿子,今年15岁。

锦绣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没意见。

年轻人就得多锻炼。

看二勇这样子,注定是要往经商的路上走了。

陆续有客人走来。

谢二勇也上前帮忙。

锦绣要等谢锦南,就在这一带逛了起来。

晨熙书院是镇上最大最出名的书院,位置不算偏,在主街尽头,周围有很多小摊子。

卖早食,卖风筝,卖书画等等。

锦绣在卖包子的摊位买了一袋肉包,走回冰粉摊位。

一个老妇付两文钱,捧着碗冰粉,转身看到她走来:“哟,这不是锦绣吗!”

锦绣挑了挑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