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1914 > 第187章 北伐初定(三)

明1914 第187章 北伐初定(三)

作者:与其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04:34:14 来源:书海阁

郑清璿语气冰冷,就像是地狱的黑白无常来收割生命一样,“戚总司令,为将者不该心怀仁慈,瀛人既然拿到了他们一直心心念念的平等,他们现在就要用命来还。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求议会颁布新《民族法》的原因。”

戚云川沉默了许久,他的手指在桌面上不停地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最终,他长叹一口气,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你说得对,为将者不该心怀仁慈。"他的声音有些嘶哑,"可你想过没有,这些瀛人,他们也是有父母妻儿的。"

“可如果我们担心他们,谁又来担心我们?清廷吗?他们入关时做的那些事情还不够为人所耻吗?”郑清璿语气中已经带上了一丝愤怒,“我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坐到现在这个位置上整天不是在思考经济问题就是思考法律问题,和那些个列强勾心斗角,我甚至把美国的黄金都骗到了我们的金库里,为的就是国家复兴!为的就是能够重现永乐荣光!现在你和我说他们有家人?那些被我欺诈到楼顶跳楼的美国人就没有家人吗?后世孩童读史时——能看见汉家甲胄而非金钱鼠尾!”

戚云川被郑清璿的这番话震住了。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忽然意识到这个当年只会跟在郑许昌身后唯唯诺诺被陛下视为神通的孩子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汉家甲胄而非金钱鼠尾!” 这句话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了戚云川的心口。他一生戎马,九死一生,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堂堂正正地回到京师,让子孙后代不必再顶着那根屈辱的辫子么?

“你……你让我想想。”戚云川的声音嘶哑得不成样子,他摆了摆手,示意郑清璿不必再说。

戚云川沉重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房间内回荡,他缓缓走到窗边,一把推开厚重的窗帘,望向窗外。应天府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雪景之中,却难掩那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他的手掌按在冰冷的窗棂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汉家甲胄,而非金钱鼠尾……”他低声呢喃,这八个字如同魔咒一般,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

1890年英法俄清四国联合进攻帝国时三秦地区的惨状他见识过,签署条约时的屈辱他经历过,甚至是后面德国人递过橄榄枝时他也作为陆军司令在内阁见证了一切。

现在帝国的飞行器领先世界,就连那个逼着帝国让吕宋独立的美利坚也因为一场金融危机而倒台,现在历史的笔交到了他的手里,是妇人之仁导致成为帝国的罪人,还是......

他想起1890年帝国再一次进攻江北时在江北泥潭中苦苦挣扎的弟兄,他们衣衫单薄,食不果腹,却依旧紧握着手中的钢枪,只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胜利”。如果因为他的“仁慈”,让这些弟兄的血白流,让帝国复兴的希望断送,他戚云川,将成为千古罪人

“那些瀛人……”戚云川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他缓缓转过身,那双见过无数尸山血海的眼睛,此刻带着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锐利,死死盯着郑清璿,“他们在朝鲜半岛上死,你要如何确保,这二十万条性命,能精准地换来半年的时间?万一……万一这把火烧得太旺,引得列强联合干涉,我们又该怎么办?

郑清璿听戚云川着语气他就知道戚云川接受了自己的计划,看来这个陆军司令还是有点决心的嘛!z这么想着郑清璿的红笔继续在地图上画着:“戚总司令,请看这里——汉城。这儿就是瀛人能不能守住半年的关键因素。”

郑清璿的红笔在“汉城”二字上重重一点,那猩红的墨迹仿佛要渗透纸背:“自清军侵占朝鲜以后,朝鲜人无不怀念我大明雄狮重回江北,但是我们不能对他们抱有太大期待,因为这些家伙都是真正的利益之上,为什么想念我们也无非是清廷对他们压榨太狠罢了。”

“汉城,与其说是朝鲜的都城,不如说是清军在朝鲜半岛的心脏,但是清军放在这里的部队又极其松散,为什么?因为朝鲜的后面就是东北,而东北作为清廷的老家与沙俄标注好了的利益圈,整个世界没有人会主动招惹这块地,包括我们。”郑清璿手中的笔不断在纸面上敲击着,“不过那是建立在没有世界大战的前提下...”

“接下来我就会回答戚总司令您的第二个问题:列强干涉。”郑清璿感到喉咙有些苦涩,随即抬起被戚云川拿走的茶杯低头一看茶杯里已然没有多少茶水,刚想叫慕容柔嘉去泡些茶时才会想起慕容柔嘉已经放年假了,无奈下他只能瞪了一眼戚云川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后者则是回以一个抱歉的微笑。

郑清璿干咳一声,强压下喉咙的干涩,“首先是德法矛盾,因为普法战争给法国人带来的失败和俾斯麦与法国政府签订的条约太过于苛刻。这直接导致了德法永不言和,德法之间必有一战。其次便是英德矛盾,德皇威廉二世先是‘阳光下的土地’激怒英国,现在又与英国搞起了军备竞赛。甚至在不久前德国还在英法两国狠狠地捞了一笔黄金......”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地图上广袤的北方:“至于沙俄……我承认他们的战争潜力很大......但是也只局限于很大,现在的俄国就像一个破木屋只需要轻轻一脚便能轻松踹翻。”

“我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一件事——世界大战近在眼前,而这是我们收复北方最好的时机!”

戚云川沉默着,眼神在地图上那片猩红的“汉城”和更北方的广袤土地间游移。他抬起手,手指不断在“汉城”二字上不断敲击着,力道却仿佛千钧,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比先前更加嘶哑:“郑大人,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我们怎么才能保证瀛人不会临阵脱逃,心甘情愿的接受死亡的命运来给我们拖延半年的时间呢?”

郑清璿的嘴角勾起一抹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胸有成竹,“戚总司令,这就是我为什么引入俄国社会主义者进入我大明瀛洲的原因:政委制度。”

“政委制度?”戚云川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尤其是从郑清璿口中说出,用在瀛人身上,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他印象中的瀛人,要么是卑躬屈膝的顺民,要么是冥顽不化的武士,何曾听说过什么“政委”?

郑清璿看出了他的疑惑,他深吸一口气后解释道:“政委制度,不同于军队中的军纪官与督战队,他们是二者的结合体,同时又负责教导底层士兵他们为何而战。而政委的牺牲志愿通常要高于普通士兵,只有这样士兵才会相信他们是为了正义而战,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国家而战,是为了一个所有人都能幸福的社会而战。”

戚云川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他没想到郑清璿竟会提出如此大胆的构想。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沉声道:"你是说,要在瀛人军队中植入这些...带着革命思想的政委?"

"正是。"郑清璿站起身,走到戚云川身旁,"我们要让瀛人相信,他们不是在为大明而战,而是在为了自己的解放而战。政委会告诉他们,他们不再是皇帝和资本家的奴隶,而是在为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新社会而战。"

戚云川转过身,目光如炬:"这是在玩火,郑大人。你可知道,一旦这种思想真正扎根,不仅是瀛洲,就连我大明......"

“只要能收复故土,即便是和恶魔交易又有什么不可以的?”郑清璿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而且这样的社会也算不上最糟不是吗?”

戚云川眯起眼睛,目光在郑清璿脸上停留许久。窗外的雪花依旧在飘落,倒是显得有些凄惨。

"你说得对,"戚云川忽然笑了,笑容里带着几分苦涩,"为了收复故土,和恶魔交易又如何?只是......这些思想太过于危险......是在把整个国家放在火上烤。"

清璿毫不避讳地承认,“我们必须要承认一点那就是:国家并不是属于皇帝或者资本家的,而是人民的。历史也不是由王侯将相创造的而是由人民创造的。戚总司令,昭宗时主动向百姓承认大明在崇祯时的错误到现在陛下与百姓利益的绑定不都说明这个道理吗?”

戚云川的目光闪烁了一下,他想起了当年昭宗皇帝跪在民众面前的那一幕。皇权天授被彻底打破,也是那天开始“礼法”被彻底撕碎,也是因为这个才从旧帝国的废墟中诞生了现在的帝国。

“你说的对。”戚云川的目光放在了更远处,“但是在那之前我们还是要来讨论一下陆军军费的问题。”

就这样两个人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只不过戚云川不再像刚进来时那样火药味十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