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股市搬运工 > 第237章 《跨市场套利的萌芽》

股市搬运工 第237章 《跨市场套利的萌芽》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8 07:35:57 来源:书海阁

跨市场套利的萌芽

Wind终端的冷光映在陈默的眼镜片上,中国交建的AH比价数据在屏幕中央跳动:A股10.52元,H股7.36港元,换算成人民币后价差率32.17%。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调出2023年以来的AH溢价指数走势,蓝色曲线在120附近震荡,而中国交建的个股溢价率已突破三年新高。

周远山的身影从身后逼近,咖啡杯在桌面磕出轻响:“2015年牛市,我在海螺水泥上吃过大亏,”他的手指划过历史K线图,2015年6月A股股价比H股高40%,随后A股连跌三周,“当时以为价差必然收敛,没算到A股主力借溢价洗盘。”陈默看着交割单上的止损记录,亏损25%的数字让他喉头微紧——那正是自己初入市场时盲目跟风的代价。

“用CSI模型扫描两地筹码。”周远山的鼠标在A股和H股界面切换,A股70%筹码集中度15%,H股同区间集中度8%,“港股更接近高控盘标准,符合‘低估值 高控盘’的套利核心条件。”陈默点头,在笔记本记下第一个参数:价差>25%,且H股集中度<10%。老张的弹窗突然跳出,港交所实时数据接口已调试完成,模型计算的价差收敛概率78%用绿色标注,却在角落附带小字提示:“汇率波动风险系数0.35”。

上午九点,陈默登录融资融券账户,可融券余量显示200手,相当于流通盘的0.01%。“A股融券成本年化8%,”周远山在白板写下套利公式,“但H股分红要扣5%的红利税,加上汇率波动和交易摩擦,实际净收益可能缩水15%。”他指向2018年中兴通讯的案例,交割单上因人民币贬值导致的额外亏损达12%,“套利不是无风险套利,是风险被量化后的博弈。”

午间十二点,发改委官网的红色弹窗亮起,《基础设施REITs试点扩容通知》的标题格外醒目。陈默迅速打开行业研报,中国交建的高速公路资产在REITs底层项目中占比35%,这意味着存量资产将被盘活为可交易证券。“这是政策与筹码的跨市场共振,”他对比H股筹码图,低位单峰密集区占比65%,与236章芯片股启动前的形态相似,“REITs提升资产流动性,直接利好重资产企业的估值修复。”

下午两点半,AH溢价指数从125回落至118,H股中国交建拉升2%,但A股仅上涨0.5%,卖一位置持续挂着5000手压单。周远山调出Level-2数据,逐笔成交显示压单来自三个机构席位,与2015年地产股洗盘时的手法如出一辙:“主力可能利用价差做对手盘,逼套利盘止损离场。”陈默盯着A股分时图,成交量比前日萎缩30%,这意味着跟风资金正在观望。

收市后的操盘室,陈默在日志本画下套利三原则:

1. 价差阈值:绝对价差>25%,且溢价率处于历史分位数80%以上

2. 资金验证:港股通连续5日增持>1%流通股,A股融资余额未显着增加

3. 政策催化:存在明确事件驱动(如REITs试点),催化期<30天

老张的模型优化建议发来,新增“陆股通净卖出>5000万”作为风险预警指标,这让陈默想起白酒股崩盘前的北向资金动向。周远山将2015年的爆仓交割单推到他面前,泛黄的纸页上,“海螺水泥”的股票代码被红笔圈了又圈:“记住,套利的本质是给风险定价,而不是赌价差回归。”

深夜的复盘室,陈默对比两地财报,H股PE8倍、A股PE12倍,市净率差异达40%。他在“灰色笔记”中建立跨市场套利清单:

- 每日9:00同步更新通达信(A股)与富途牛牛(H股)的实时盘口

- 设置溢价率±2%的浮动预警,触发时自动推送短信提醒

- 16:00收盘后下载两地龙虎榜,对比主力席位动向

周远山的消息在凌晨两点弹出,附带的期权链数据显示,行权价10元的A股认沽期权溢价率12%,这意味着对冲10%的价差扩大风险需要支付1.2%的成本。“明天测试‘港股通做多H股 买入A股认沽期权’的组合策略,”他的语音消息带着键盘敲击声,“这是北向资金常用的风险对冲手段,能把最大亏损控制在5%以内。”

交易室的灯光在凌晨三点熄灭,陈默摸着口袋里的U盘,里面存着老张最新接入的港股通实时数据接口。路过白板时,他看见周远山写下的公式旁新增了一行字:“跨市场套利的核心,是看见两个市场的不同定价逻辑。” 这句话在黑暗中模糊可见,让他想起下午H股拉升时,A股压单背后的资金博弈——同样的企业,在不同市场被赋予不同的估值体系,而价差的存在,正是这种差异的量化表现。窗外的雨声渐歇,陈默想起芯片股的胜利,那时的决策基于单一市场的三重共振,而此刻面对的跨市场套利,需要同时处理政策、估值、资金流动的跨境传导。明天的期权对冲测试,将是第一次在实战中应用衍生品工具,而REITs政策的落地效果,将决定这场套利的催化剂是否有效。

键盘的待机灯在角落闪烁,中国交建的H股分时图定格在收市前的拉升阶段,而A股的压单依然挂在卖一位置。陈默知道,跨市场交易的复杂性远超单一市场,这里没有简单的“突破买入”或“破峰止损”,每一个决策都需要在不同市场的规则、资金习性、政策环境中寻找平衡。但他并不感到畏惧,因为周远山的历史教训、老张的技术支持、以及CSI模型的持续迭代,正在为他搭建跨市场交易的认知框架。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交易室,陈默打开富途牛牛,H股的订单簿显示买一位置增加了3000手。他深吸一口气,开始计算期权对冲的具体仓位——这不是简单的价差博弈,而是一次对市场定价机制的深度探索,每一个参数的调整,都是在逼近跨市场套利的真实逻辑。而他清楚,这场探索的背后,藏着比单一市场更广阔的机会,也潜伏着更隐蔽的风险,唯有将经验、数据、规则三者结合,才能在两个市场的间隙中找到真正的套利空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