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股市搬运工 > 第246章 可转债的折价玄机

股市搬运工 第246章 可转债的折价玄机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8 07:35:57 来源:书海阁

可转债的折价玄机

通达信软件的可转债界面在清晨的阳光里泛着金属光泽,陈默的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晶瑞转债(代码)的实时数据在屏幕中央跳动。转股溢价率一栏显示-3.2%,红色负号像个醒目的惊叹号,吸引着他的全部注意力。周远山的身影从身后逼近,手指重重敲在分级基金交割单复印件上,纸面发出清脆的响声:“无杠杆的折价套利,规则风险藏在条款里。”

“转股价值怎么算?”周远山的问题带着考校的意味。陈默熟练地在Excel表格输入公式:“转债价格135元,转股价20元,正股现价21元,转股价值就是(21/20)×100=105元?不对,转债面值是100元。”他修正公式,单元格自动计算出136.5元,“转债价格135元,折价1.1%。”周远山点头,调出2019年广电转债的历史K线,某段涨幅后突然暴跌的曲线被红圈标注:“当时溢价率-4%,但触发强赎后转债三天跌了22%。”

陈默在操盘日志上写下第一行字,钢笔尖在“折价套利”前画下着重号:“三要素:转股溢价<-2%,正股封单>50万手,剩余规模<3亿元。”他的视线扫过晶瑞转债的F10资料,剩余规模2.8亿元,正股晶瑞股份()的涨停封单显示80万手——符合前两条标准,但第三条“强赎触发价”让他笔尖停顿。周远山的手指精准点中屏幕:“强赎触发价22元,正股现在21元,再涨4.8%就触发。”

9:45,转债成交量突破2000万元,陈默的鼠标在买入按钮上悬停三秒。老张的耳机提示音在频道里响起:“T 0通道已开通,转股申报截止今日15:00,结算后股票自动到账。”他演示实时成交数据,卖盘队列里1000张以上的大单占比65%,“机构参与度达标,流动性没问题。”陈默按下确认键,5000张转债成交,成交价134.8元,持仓界面的浮动盈亏开始闪烁绿色。

“剩余期限1.2年,意味着公司有足够时间触发强赎。”周远山递来《可转债管理办法》摘要,第二十七条关于强赎条件的表述被黄色高亮,“触发后30个交易日内必须决策是否强赎,这是最大的时间风险。”陈默调出244章的算法模块,在风险参数里添加“强赎倒计时”字段,老张立刻在系统后台写入代码:“距离触发日<30天自动标红,<15天弹窗警示。”

午间复盘时,工作室的微波炉转动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陈默对比分级基金与可转债的交易界面,前者的杠杆比例限制与后者的无杠杆特性形成鲜明对比:“分级基金吃的是流动性和杠杆的亏,转债靠的是条款博弈。”他圈住资金流水里的手续费栏,转债交易免印花税,成本仅为分级基金的1/5。周远山推过来一份2020年的爆仓案例,某投资者在转债转股后遭遇正股跌停,账户亏损18%:“他没算强赎后的溢价回归,转股时溢价率还有2%,相当于为错误定价买单。”

14:30,晶瑞股份的封单减少至20万手,转债溢价率收窄至-1%。陈默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止盈指令,3000张转债以135.5元卖出,剩余2000张选择转股。他在“灰色笔记”记录操作逻辑:“保留底仓测试转股效率,同时规避封单减少带来的正股回调风险。”老张的量化回测结果显示,该策略在2022年转债熊市中的胜率68%,但最大回撤发生在强赎公告后的首交易日。

收市后的工作室灯光转暖,周远山将一份北交所研报推到陈默面前,某半导体企业的PE数据用荧光笔标注:“北交所25倍,科创板60倍,跨市场估值差40%。”他的手指划过行业对比表,“和转债的折价逻辑一样,都是市场定价机制的错配,但需要考虑流动性和交易规则差异。”陈默盯着研报里的“转股溢价率”公式,突然意识到这与AH套利的价差计算本质相通,区别在于对手盘从市场分割变成了条款博弈。

“强赎条款相当于上市公司的看涨期权。”周远山调出晶瑞转债的募集说明书,“公司有权以100.3元的价格赎回转债,当转股价值超过130%时,多数公司会选择强赎。”他演示历史案例,82%的强赎公告发布在溢价率归零前,“这意味着折价套利者必须在条款触发前离场,给安全边际留足空间。”

深夜的书房,陈默对着转债持仓明细复盘。转股后的2000股晶瑞股份静静躺在账户里,明日即可卖出。他摸着键盘上的转债快捷键,想起分级基金操作时的杠杆警报,现在的无杠杆交易让他心态平静许多,但周远山的提醒依然在耳边回响:“没有绝对的无风险,只有被量化的风险。”

他翻开“灰色笔记”,在“可转债套利”章节新增条款:“强赎触发价与正股价差需保持5%以上安全边际,剩余期限<1年的品种溢价率容忍度收窄至-1.5%。”这些文字是今天实战的总结,也是对分级基金教训的呼应——当金融工具从杠杆类转向条款类,风险点从流动性枯竭变成规则博弈,但核心依然是套利三要素:价差空间、流动性保障、成本测算。

周远山的消息在凌晨发来,附带北交所某公司的招股书摘要:“注意他们的做市商制度,这是跨市场套利的新变量。”陈默盯着屏幕上的“做市商库存股”条款,意识到新的挑战即将到来。可转债的折价玄机尚未完全破解,北交所的估值差又在召唤,金融市场的规则永远在变化,而他的套利体系必须像老张的算法模块那样,不断迭代更新。

窗外的月光洒在操盘日志上,陈默写下今天的最后一条感悟:“每一次套利都是对市场规则的解码,从REITs的审批流程到转债的强赎条款,不变的是对‘确定性’的追求,可变的是风险参数的边界。”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他知道,明天的北交所研究将是新的开始,而晶瑞转债的操作只是漫长套利路上的一次小考——在这个充满规则陷阱的市场里,唯有持续精研条款、量化风险,才能在折价与溢价的波动中找到真正的玄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