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124章 尾随其后:若即若离的掩护

逃离长安城的那一夜,惊心动魄,恍如隔世。当东方的天际线终于泛起一丝鱼肚白,驱散了无边的黑暗时,我们这支小小的队伍,已经远离了那座燃烧的都城,潜行在关中平原通往东方的崎岖山路或乡野僻径之中了。

身后的长安城方向,依旧能看到隐约的烟柱,那是大火尚未完全熄灭的证明,也是我们刚刚逃离的噩梦的印记。

成功出城,并不意味着危险的解除。我知道,李傕、郭汜在发现献帝东逃后,必然会派出大军追击。虽然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献帝的车驾,但难保不会有散兵或斥候搜索我们这条路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并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掩护。

而此刻,那支同样在仓皇东行的、庞大的献帝队伍,就成为了我们最佳的、也是唯一的“掩护”。

我并没有选择立刻远离他们,而是采取了一种“若即若离”的策略。

保持安全距离: 我们始终与献帝的大部队保持着数十里甚至上百里的距离。这个距离,既能让我们大致了解他们的动向(通过观察烟尘、听取沿途百姓的议论、或者玄镜台成员冒险侦察获得的信息),又不至于被他们完全裹挟进去,避免卷入他们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与追兵的直接冲突。

选择平行路线: 我们没有走他们行进的主干道(那必然是追兵重点关注的方向),而是选择了大致平行、但更为偏僻难行的山路或河谷小径。这样既能避开大部分危险,又能大致掌握他们的前进方向。

利用其声势作掩护: 献帝东归,声势浩大,必然会吸引李傕郭汜追兵的主要注意力。沿途的地方官府、坞堡豪强,他们的目光也会聚焦在献帝车驾上。这使得我们这支不起眼的小队伍,反而更容易被忽视,如同隐藏在巨大阴影下的微尘。当我们需要通过某些可能存在关卡或盘查的区域时,我们会选择在献帝大部队刚刚通过、造成一片混乱之后,趁机快速通过。

这种“尾随”策略,并非一帆风顺,依然充满了挑战。

我们需要时刻根据献帝队伍的动向和前方传来的情报,不断地调整我们的路线和速度。有时,为了避开一场正在发生的战斗,我们不得不绕行更远、更难走的山路;有时,为了获取必要的补给(比如寻找水源或采摘野菜),我们又不得不冒险靠近一些村落或集镇。

而献帝东归队伍本身的混乱和苦难,也时常传入我们的耳中,让我们心有戚戚焉。

据说,那支队伍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皇帝和皇后甚至要亲自在路边采摘野菜充饥。

百官们狼狈不堪,许多人在途中病死、饿死,或者被追兵杀死。杨奉、董承等人虽然名义上是护驾,但彼此之间也矛盾重重,甚至为了争夺指挥权而发生内讧。

而李傕郭汜派出的追兵(据说由悍将张济、段煨等人率领),以及后来加入追击行列的韩暹、李乐等白波贼势力,更是如同跗骨之蛆,不断地在后面袭扰、追杀,让整个东归之路,变成了一条血泪铺就的逃亡之路。

听到这些消息,我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们的混乱和吸引的火力,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掩护;但另一方面,看到堂堂大汉天子和朝廷百官,竟沦落到如此凄惨的境地,又让我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愤怒。

偶尔,我们甚至能从沿途遗留的痕迹中,获得一些微不足道的“资源”。

比如,在他们刚刚经过的宿营地,我们可能会找到一些被丢弃的、尚可使用的破旧帐篷或炊具;或者,在某个被他们“征用”过粮草的村庄外,捡拾到一些散落的谷物。虽然杯水车薪,但在这艰难的旅途中,任何一点物资都是宝贵的。

就这样,我们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尾随”在献帝东归的洪流之后。

我们是旁观者,冷眼注视着这场末路皇朝的悲情迁徙;我们又是参与者,巧妙地利用着这场混乱,为自己的生存和未来的希望,搏取着一线生机。

若即若离,是为了更好的掩护。

保持距离,是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

这条充满血与泪的东归之路,不仅仅是汉献帝的逃亡之路,也是我们这群守护着文明火种的“浮萍”,寻找新生彼岸的……必经之路。

我知道,黄河渡口,将是下一个巨大的考验。我们能否顺利渡过那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摆脱身后的追兵?而蔡琰姑娘的命运,又将在那场混乱中,迎来怎样的转折?

我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