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270章 凛冬噩耗,小沛城破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第270章 凛冬噩耗,小沛城破

作者:猫啃月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16:32:21 来源:书海阁

建安三年的冬天,来得格外酷烈。铅灰色的天空低垂着,仿佛随时会压垮这片饱经战火与动荡的土地。寒风如同无形的利刃,卷着零星的碎雪,刮过彭城的大街小巷,穿透了门窗的缝隙,直往人的骨子里钻。我坐在徐州牧府分配给我的官署书房内,炭盆里的火苗跳跃着,映着桌案上堆积如山的文牍,却驱不散心中那份日渐沉重的寒意。

窗外是寂寥的庭院,枯枝在风中摇曳,发出呜咽般的声响。自去岁(建安二年)曹操首次东征,兵临下邳,虽侥幸退敌,但战争的阴影从未真正远离徐州。之后,主公(刘备)坐镇彭城,稳定人心,我则竭力推行屯田、整顿吏治、规划盐铁、修订财计,试图在这乱世夹缝中,为徐州,也为我们这支流离的队伍,夯实一方可以喘息、可以积蓄力量的根基。

其间吕布遣使陈宫,以共防曹操之名,前来借住小沛。玄德公招集众人商议,我指出:吕布势大,借地是假,强占是真!但下邳才经大战,尚需恢复,此时与吕布再战,即使打赢,力量势必再受重创,甚至有倾覆的可能。为今之计,可暂且答应,维持表面上的同盟,待徐州力量恢复,再徐徐图之。同时,将小沛交与吕布,可使之成为抵挡曹操的前线。在力量弱小的情况下,不失为最优之解。所谓“存地失人,存人失地”。

在多方权衡后,玄德公最后忍痛将小沛交与了吕布驻守,换来两方表面的同盟。

这一年多来,徐州表面上尚算平静。屯田初见成效,流民渐有归所;新式记账法让府库收支日渐清晰,遏制了不少贪墨;盐铁专营虽触动了部分地方豪强的利益,但在主公的鼎力支持和我的强硬手腕下,也算有条不紊地推行着。玄镜台的情报网络,如同无声的根系,以徐州为中心,悄然向四周延伸,汲取着来自兖州、豫州、扬州乃至更远地方的信息。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歇。最大的变数,始终悬在徐州北面——小沛。

自曹操去年兵败下邳后,便将主要精力转向了盘踞小沛的吕布。这场战争旷日持久,从夏末一直打到如今的隆冬。数月以来,关于曹吕战局的情报,几乎每日都会通过玄镜台的秘密渠道,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我的案头。围城、激战、劝降、离间……曹操用尽了手段,吕布也展现了他困兽犹斗的凶悍。而我们,徐州,则像一个紧张的看客,密切关注着这场决定邻居命运,也间接决定我们自己命运的战争。

吕布虽反复无常,是主公的心腹之患,但客观上,他的存在,就像一道并不牢靠、却实实在在的屏障,横亘在徐州与曹操的兵锋之间。我知道,许多徐州官员,包括主公自己,内心深处或许都期望着吕布早日败亡,以绝后患。但我更清楚,一旦吕布这道屏障消失,徐州将彻底失去战略缓冲,直面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日益膨胀的曹孟德。届时,我们所承受的压力,将远超今日。

因此,这段时间,我一边处理着繁杂的内政,一边几乎是屏息等待着小沛的最终结局。玄镜台的探子早已渗透到曹军内部以及小沛城周边,甚至在城破之后可能出现的混乱中,也预先布置了棋子。我需要最快、最准确的情报,以便在尘埃落定的第一时间,做出最有利于徐州的判断和应对。

就在今天午后,当寒风似乎稍稍减弱,天色却愈发阴沉的时候,急促而有节奏的敲门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进来。”我沉声应道。

门被推开,一道裹挟着寒气的身影闪了进来,是石秀。他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玄镜台核心干将,负责徐州本地及周边区域的情报统筹。此刻的他,风尘仆仆,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凝重,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他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走到我案前,双手递上一个用火漆封口的细小竹筒,上面烙印着玄镜台最高等级的“赤羽”急报标记。

我的心猛地一沉。赤羽标记,意味着十万火急,意味着事关重大,甚至可能改变整个局势。

我迅速接过竹筒,指尖能感受到竹子冰冷的质感。拇指用力,干净利落地挑开火漆,抽出一卷极薄的绢帛。展开绢帛,上面只有寥寥数行字,笔迹是玄镜台内部约定的密写体,简洁而清晰:

“冬月廿四,(曹)军猛攻小沛,城陷。吕布、陈宫、高顺等悉数被擒。曹军正清剿残敌,整顿城防。详报后续。”

短短二十余字,每一个字都像一块沉重的冰块,砸在我的心湖上,激起冰冷的涟漪。

来了。

终于来了。

持续数月的小沛围城战,以一种虽然预料之中、却依然令人震动的方式,落下了帷幕。那个纵横天下、号称“飞将”的吕奉先,那个曾让玄德公在濮阳吃尽苦头、又恃强夺取小沛的枭雄,终究还是走到了穷途末路。还有陈宫,那位颇具智谋却误投其主的谋士,他的命运也已注定。

我拿着绢帛的手,稳定如常,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心脏在那一瞬间漏跳了半拍。并非为吕布惋惜,而是为这消息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冲击和即将到来的风暴。“消息来源可靠吗?”我抬起头,看向石秀,声音平静,不带一丝波澜。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越是紧要关头,越要保持冷静。

“绝对可靠。”石秀斩钉截铁地回答,“是我们在曹军中营的‘鱼眼’传出的第一手消息,经由小沛外围的‘飞隼’接力传递,动用了三条备用线路,确认信息一致。从城破到消息送达,前后不过半日。”

半日!从小沛城破,到消息穿越冰天雪地、突破重重封锁,抵达远在彭城的我的手中,仅仅用了半日时间!

我心中暗暗点头。这便是玄镜台存在的意义。在这个信息传递极其缓慢、战报往往滞后数日甚至数十日的时代,能够提前半日、甚至仅仅提前几个时辰掌握关键情报,就可能意味着生与死、胜与败的天壤之别。为了建立这套高效的情报网络,我投入了无数心血、金钱,以及那些甘愿潜伏在黑暗中、随时可能牺牲的探子们的忠诚与勇气。此刻,玄镜台用它的效率,证明了这一切投入的价值。

“曹军动向如何?可有立刻挥师南下的迹象?”我追问。这是当前最关键的问题。

“初步回报,曹军主力仍在小沛城内及周边进行肃清和整顿,并未见大规模调动迹象。但已有小股斥候向南渗透,活动范围有所扩大。”石秀条理清晰地汇报,“曹操本人似乎正在处理吕布、陈宫等降将,具体处置方式尚不明朗。”

我微微颔首,心中快速分析。曹操刚打下硬仗,需要时间消化战果,稳定后方,处理降兵降将,这是情理之中。但他绝不会就此止步。小沛已是囊中之物,整个徐州的北部和东部已尽归其手。下一步,兵锋所指,舍我彭城其谁?

这短暂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压抑的宁静。

“立刻,”我下达指令,声音斩钉截铁,“将此情报以我军探子的最高等级密报,通报主公、军师(简雍)以及云长、翼德两位将军!同时,玄镜台所有力量,将监控重心立刻从下邳城内转向曹军主力大营!严密监视其兵力集结、粮草转运、将领调动、斥候动向!任何风吹草动,无论大小,即刻上报!不得有误!”

“喏!”石秀领命。

“另外……”我顿了顿,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一个念头如同暗流般涌上心头,“……密切关注曹操对吕布及其家眷的处置,尤其是……那位貂蝉姑娘。若有任何消息,第一时间单独密报于我。”

“属下明白。”石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但并未多问,再次躬身应诺,然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将寒风和凝重的气氛留在了书房内。

我独自一人,重新坐回案前,看着那份薄薄的绢帛,却感觉它重若千钧。

小沛城破了。

吕布完了。

一个时代的小小注脚被划上了句号。

但属于徐州的真正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曹操的兵锋已直抵家门,内部的暗流亦可能因此而加速涌动。我仿佛能听到,凛冬的寒风中,正酝酿着更加猛烈的暴风雪。

而玄镜台的高效运转,将是我在这场严酷考验中,最为倚重的耳目与利器。前方的路,注定布满荆棘。

我深吸一口气,将绢帛小心地折叠收好,然后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刺骨的寒风立刻灌了进来,让我精神为之一振。

我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目光落在彭城与下邳之间那片广袤的平原上。那里,很快就将成为决定徐州命运,也决定我们所有人命运的……新的战场。

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了。安抚人心,调整布防,寻求外援……时间,已经不多了。

而那个在洛阳时便已埋下的、关于貂蝉的牵挂,也如同这凛冬中的一点残火,在心底悄然复燃。希望……她能平安吧。

但眼下,个人的情感必须让位于大局。徐州的存亡,才是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

我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情绪都压入心底,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冷静。

凛冬已至,唯有……奋力求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