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277章 劫后重逢,情愫暗涌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第277章 劫后重逢,情愫暗涌

作者:猫啃月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16:32:21 来源:书海阁

翠云坞的日与夜,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开来,挡住了窗外凛冽的寒风,也暂时遮蔽了下邳城破后那依旧弥漫在徐州上空的血腥与恐慌。炉火在特制的铜盆里安静地燃烧着,散发出融融暖意,空气中弥漫着安神香混合着淡淡药草的气息。这里的一切,都经过了精心的布置,旨在营造一种绝对安全、宁静、且能抚慰人心的氛围。

而我,几乎每日处理完繁杂的公务后,都会抽出时间,轻车简从,来到这个位于彭城东南的秘密据点。我的探望,起初只是出于责任——确保这位刚刚从地狱边缘被拉回来的女子,能够得到妥善的照料,确保“拾遗”行动的成果得以巩固。但渐渐地,这份责任之中,掺杂了越来越多我自己也难以完全分辨清晰的复杂情感。

最初的几日,貂蝉的状态极差。阿兰(那位我精心挑选的女侍)回报说,她常常在噩梦中惊醒,冷汗涔涔,口中喃喃着模糊不清的呓语,有时是火光冲天,有时是刀剑铮鸣,有时……或许是某个她生命中无法回避的名字。白日里,她也大多沉默寡言,蜷缩在温暖的锦被中,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对周遭的一切都带着一种近乎麻木的戒备。

我理解她的状态。下邳的陷落,吕布的授首,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场战乱的浩劫,更是她人生又一次天翻地覆的剧变。她如同狂风暴雨中一叶无助的扁舟,失去了所有的方向和依靠(哪怕那所谓的依靠本身就是一道枷锁),剩下的只有劫后余生的疲惫和对未知的深深恐惧。

我没有急于与她深谈。只是每日过来,隔着一定的距离,询问一下她的饮食起居,看看她的气色,嘱咐阿兰和另一位侍女墨韵务必细心照料,确保药按时服用,食物清淡滋补。我送去的,是最好的伤药,最柔软的衣物,最能安神的香料。我希望通过这些无声的细节,传递给她一个明确的信息:在这里,她是安全的,是被尊重的,无需再担惊受怕。

她最初的回应,是极其疏离和公式化的。

“多谢陆从事挂怀。”

“一切尚好。”

“劳烦费心了。”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病后的沙哑,眼神也总是躲闪着,不敢与我对视。我知道,在她眼中,我或许与王允、与董卓、与吕布……与那些曾将她视为工具或玩物的男人,并无本质区别。她害怕,害怕这份突如其来的“善意”背后,隐藏着新的算计和利用。毕竟,她的“美名”在外,足以引来任何男人的觊觎。

这种戒备,让我心中隐隐作痛,却也更加坚定了我必须以最真诚、最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她的决心。我不能再让她重复过去的命运。

转机,发生在大约五六天之后。

那一日,我照常前来探望。走进厢房时,恰好看到她没有卧床,而是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中捧着一卷书(是我特意让人送去的几卷诗经或楚辞,希望能借此稍稍排遣她的心绪)。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柔和地洒在她身上,为她苍白的脸颊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她看得似乎很专注,眉头微蹙,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看到我进来,她先是微微一怔,随即放下了书卷,想要起身行礼。

“姑娘不必多礼,坐着便好。”我连忙阻止,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今日气色看起来好多了。”

“……劳从事挂心。”她低声回应,目光却不像前几日那般躲闪,而是带着一丝探询,落在了我的脸上。

“诗书可解忧,亦可知兴替。”我看着她手中的书卷,微笑道,“姑娘博闻强记,想必对这些并不陌生。”

她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似乎是被勾起了某些久远的回忆。她沉默片刻,才轻声道:“往昔种种,恍如隔世。如今……不过一介飘零之人,苟活于世罢了。诗书虽好,于妾身而言,亦不知有何意义。”她的语气中,带着一种看透世情的沧桑和淡淡的自嘲。

“姑娘此言差矣。”我正色道,“诗书之用,非在富贵,而在明心。乱世之中,人心易惑,守住本心,方为不易。姑娘昔日在长安虎穴之中,能以女子之身,周旋于豺狼之间,巧施妙计,离间董吕,挽救汉室于危亡,此等智慧与胆识,岂是寻常‘飘零之人’所能及?那份临危不乱的镇定,那份洞察人心的机敏,早已超越了性别,足以令天下多少须眉汗颜!”

我刻意提及了她当初在诛董事件中的作用,但着重强调的是她的智慧、胆识和功绩,而非仅仅是她的美貌或作为“工具”的角色。我知道,这是她心中最敏感、也最渴望被认可的地方。她渴望摆脱“红颜祸水”或“美人计棋子”的标签,渴望有人能真正看到她内心的力量。

果然,听到我的话,貂蝉的身体微微一震!她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甚至……还有一丝水光在闪动!

“陆从事……你……你怎会……”她似乎想问我为何会知道这些细节,又或者,是惊讶于我会对她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给予如此正面的评价。“昔日洛阳,昭虽位卑,然亦忝为王司徒门下奔走,对司徒所行之事,略有所闻。”我坦诚道,“司徒公行险,夫人(我改称她为‘夫人’,以示对其过往身份的某种承认,也避免直接称呼闺名显得过于轻佻)以身入局,其间艰险,非外人所能想象。夫人之功,虽因乱世尘封,然青史之上,终当有夫人一席之地!”

我的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了真诚的敬意。我看到,她眼中的水光再也抑制不住,化作两行清泪,无声地滑落。她没有用手去擦,只是任由那泪水滴落在素色的襦裙上,晕开点点深色的痕迹。那不是悲伤的泪,更像是……一种长久压抑后的释放,一种终于被理解、被认可的委屈与感动。

“妾……妾不过一介蒲柳之姿,何功之有……”她哽咽着,声音断断续续,“不过是……听从义父之命,行……行险侥幸罢了……若非……若非……”她似乎想说什么,却又难以启齿。

我明白她想说什么。或许是想说若非吕布?或许是想说若非命运弄人?但此刻,追究过往的对错已无意义。

“过往种种,譬如昨日死。”我温和地打断她,目光诚恳地看着她的眼睛,“夫人如今既已脱离险境,便当放眼将来。陆某虽非英雄,亦无匡世之能,但至少在此翠云坞中,可保夫人一时安宁。夫人只需安心静养,不必再为俗事烦忧。”

我顿了顿,补充道:“陆某救夫人,并非贪图夫人美色,亦非欲效仿他人,将夫人视为禁脔或筹码。陆某所敬者,乃夫人之智慧与风骨;所悯者,乃夫人在乱世中之不易。将来夫人若欲离去,寻一清净之地了此残生,陆某亦当尽力成全。”

我将我的态度,我的底线,以及对她未来选择的尊重,都清晰地传达给了她。我希望她能明白,这一次,她是自由的,她是安全的,她是……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的。

我的这番话,显然再次深深地触动了她。她怔怔地看着我,泪水虽然止住了,但眼眶依旧泛红。那双曾经承载了太多复杂情绪的明眸,此刻仿佛被洗涤过一般,渐渐变得清澈起来,倒映着我的身影,也倒映着……一丝重新燃起的、微弱却又真实的信任之光。

过了许久,她才缓缓地、郑重地对着我,深深一拜。

“陆从事……大恩不言谢。妾……妾此前多有疑虑,是妾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若非从事冒险相救,妾此时恐早已……从今往后,妾之性命,便是从事所赐。但凭驱使,绝无二言。”

她的声音虽然依旧轻柔,但语气中却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坚定和……一种托付终身的决绝!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心中那层最厚的坚冰,终于开始融化了。那份源于劫后余生的感激,正在悄然地,向着更深层次的依恋和倾慕转变。

信任的种子,终于在这片安全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我扶起她,心中亦是感慨万千。眼前这个女子,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和背叛,却依旧能保持着内心的那份清醒和善良,实属不易。我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能辜负她此刻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姑娘言重了。”我再次强调,“安心静养便是对我最大的回报。若有任何需要,切勿客气。”

那一天,我们又聊了许久。不再仅仅是礼节性的问候,我们开始谈论一些诗词文章,谈论一些洛阳旧事(当然,都避开了那些最敏感的话题),甚至……谈论一些对未来时局的看法。

我惊讶地发现,她不仅拥有惊人的美貌,更有着极其聪慧的头脑和对人性世情的深刻洞察。她虽然久居深闺,但因其特殊的经历,对政治斗争的残酷、对人心叵测的理解,甚至比许多久历官场的官员还要透彻。她的一些看法,往往能一针见血,给我带来不少启发。

而她,似乎也对我这个“与众不同”的官员,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她会好奇地询问我治理徐州的方略,会认真地倾听我对天下大势的分析,甚至会就某些问题,提出她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我们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顺畅,越来越深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智力碰撞与情感交融的气息。

我知道,我们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从最初的利用与被利用,到后来的失散与牵挂,再到如今的劫后重逢与相互试探……最终,在这翠云坞的宁静时光里,信任的坚冰正在融化,一种远超普通感激的情愫,如同悄然蔓延的藤蔓,开始在我们两人心中,缠绕、滋生。

这情愫,或许还很脆弱,还很朦胧。但它真实存在,并且……正在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势头,悄然生长。

而这,或许将是我与她命运纠葛的……一个新的开始。只是不知道,这新的开始,最终会将我们引向何方?又会对这风雨飘摇的徐州,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望着她眼中那渐渐亮起的、混合着信任、感激、倾慕和一丝对未来期盼的光芒,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但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温暖和期待。

劫后重逢,情愫暗涌。这翠云坞的冬天,似乎……也不再那么寒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