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341章 北望烽烟,徐州暗潮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第341章 北望烽烟,徐州暗潮

作者:猫啃月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16:32:21 来源:书海阁

建安七年的深秋,来得似乎比往年更早一些。盘踞在下邳城头的寒风,卷着枯败的梧桐叶,呜咽着掠过冰冷的泗水河面,仿佛在诉说着某种不祥的预兆。我站在官署的窗前,望着庭院中最后几片顽固依附在枝头的黄叶,心中却比这深秋的寒意还要沉重几分。

官渡之战的尘埃,终于落定了。

数日之前,来自北方的军报便如同雪片般飞来。最初是官方驿传带来的简报,语焉不详,只说曹操大破袁军余孽于黎阳。随后,南来北往的商旅带来了更多绘声绘色的流言,邺城易主、审配身死、袁尚袁谭兄弟反目……各种消息真假难辨,却无一不指向同一个事实: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河北袁氏,已是昨日黄花。

直到昨日深夜,玄镜台潜伏在邺城和许都的密探,冒死传回了最终确认的情报,由貂蝉亲自整理,呈放在我的案头。那薄薄几张经过特殊药水浸泡、字迹细密的纸张,却仿佛重逾千斤。

“袁绍诸子彻底败亡,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尽归曹操所有。”

貂蝉的声音依旧清冷,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为了这条情报,玄镜台在北方的几处重要节点,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消息很快便无法完全封锁,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下邳城内激起了层层涟漪。街头巷尾,百姓们低声议论着,眼神中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恐惧。他们忘不了当年曹操屠戮徐州的惨状,那血色记忆如同梦魇,蛰伏在每一个经历过那场浩劫的徐州人心底。如今,那个手握屠刀的枭雄,已经扫平了北方最后的障碍,他的目光,会投向何方?答案不言而喻。

米价悄然上涨,一些富户已经开始暗中变卖家产,准备南迁。主公(刘备)虽然立刻下令安抚民众,严禁哄抬物价,并加派了巡逻的兵士,但那股弥漫在空气中的焦虑,却如同这深秋的寒雾,挥之不去。官署之内,同僚们碰面时,也多了几分欲言又止的沉重。

我转身离开窗边,回到内室。这里是我的居所,也是玄镜台在徐州的情报中枢。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堪舆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标注着天下各方势力的范围、兵力部署的大致位置,以及一些只有我和少数核心成员才懂的符号。昏黄的烛火下,貂蝉正端坐在一旁,整理着刚刚送达的后续情报。

“邺城方面,曹操正在整编降军,并任命亲信接管四州军政要务。许都那边,荀彧坐镇中枢,调度粮草,动作频频。”貂蝉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声音低沉,“我们的‘影’回报,曹操在庆功宴上,曾提及‘肃清寰宇,混一南北’之语,虽未明指,但其意昭然。”

我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北方那片被染成深色的区域,然后缓缓下移,最终停留在我们所在的这片土地——徐州。

徐州,地处中原腹地与江淮、东南的连接点,四战之地。北面是曹操的兖州、豫州,西面是荆州刘表的地盘,东南则是江东孙权。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战略重要性,也决定了它的命运多舛。

我的手指,沿着从许昌指向下邳的路线,轻轻划过。

“曹操既定北方,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南方。”我的声音在安静的室内显得格外清晰,“荆州刘表,坐拥荆襄九郡,兵强马壮,然其人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且内部派系林立,非曹操短期内首要之敌。江东孙氏,历经三世经营,根基渐稳,但孙权年轻,新掌大权,急需时间巩固内部,且有长江天险可恃。”

我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唯有我们,徐州。主公以仁义之名聚拢人心,收留败军之将,已然被曹操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更何况,徐州乃南北要冲,曹操欲图南下,必先拔除我们这颗钉子。否则,一旦他主力南征荆楚或江东,我军便可从侧翼威胁其后方。”

貂蝉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分析与‘烛’传回的判断一致。曹营之中,如郭嘉、程昱等人,恐怕早已为主公‘量身定做’了征伐方略。”

“所以,”我深吸一口气,得出最终结论,“徐州,首当其冲。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玄镜台的高效运转,让我们比大多数人更早、更清晰地看透了这层迷雾。但看透,并不意味着能够轻易改变。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让主公,以及整个徐州集团,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并做出最有利于生存的抉择。

傍晚时分,我被召至主公府邸。议事厅内,灯火通明,但气氛却异常凝重。主公端坐在主位,眉头紧锁,面带忧色。简雍、糜竺等几位核心幕僚侍立两侧,神情肃穆。关将军和张将军此刻应当驻守在边境要地,并未在场。

“子明(陆昭的字),你也来了。”主公抬起头,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北方之事,想必你已知晓。玄镜台可有更详尽的消息?”

我躬身行礼,将玄镜台的分析结果,有条不紊地呈报上去,着重强调了曹军可能的动向和我们所面临的巨大威胁。“主公,曹操一统北方,声势滔天,兵锋所指,恐旦夕便至。以我军目前实力,据守徐州,胜算……微乎其微。”主公沉默了片刻,长叹一声:“备岂不知?然徐州百姓,屡遭战火,备受曹贼荼毒。我等既受徐州父老托付,岂能轻易弃之?若备战,必引曹操警觉,加速其南下决心;若不备战,一旦兵临城下,玉石俱焚,百姓何辜?”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民众的深切关爱,以及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我知道,这是主公的仁德之心,也是他此刻最大的挣扎。

简雍在一旁附和道:“主公所言极是。曹操势大,硬抗非智取。或可遣使前往许都,上表称贺其平定北方之功,再探其意,或能拖延一时?”

糜竺则面露忧色:“宪和(简雍字)此言,恐过于乐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志在天下,岂会因一纸贺表而止步?我等如今寄身徐州,兵微将寡,粮草不济,若不早做打算,只怕……”

议事厅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我上前一步,再次开口:“主公,宪和先生之言,可为缓兵之计,但绝非长久之策。昭以为,当务之急,有三:其一,立刻加强城防,整顿军备,严明军纪,做好迎战准备,此乃立身之本;其二,秘密联络荆州刘景升(刘表)与江东孙仲谋(孙权),纵不能结成牢固盟约,亦需互通声气,以为犄角;其三……”

我稍作停顿,观察着主公的神色,然后沉声说道:“其三,需做最坏之打算。一旦事不可为,当……当考虑保全有用之身,另寻生机。徐州虽好,非久留之地。留得青山在,方能待时而动,匡扶汉室。”

“子明!”主公猛地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我,“你的意思,是要备……放弃徐州?”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和失望。

我心中微叹,知道这番话触动了他内心最不愿面对的地方。“主公,非是放弃,而是战略转移。徐州民心向主公,若能保全实力,将来未必没有重返之日。若困守孤城,一旦城破,不仅我等万事皆休,徐州百姓亦将再遭兵燹之祸。两害相权,当取其轻。”

“轻言放弃,何以对徐州父老?”主公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固执,“备宁死,不愿负民。”

我知道,再说下去,只会适得其反。主公的仁义,既是他凝聚人心的旗帜,也是此刻束缚他手脚的枷锁。他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个残酷的可能性,或者说,需要更直接、更无法回避的危机,来迫使他做出选择。

“主公深谋远虑,昭思虑不周。”我适时地退后一步,不再坚持,“然备战之事,刻不容缓。玄镜台会继续密切监视曹军动向,一有异动,立刻禀报。”

主公疲惫地点了点头:“此事,便依子明所言,先行准备。至于……其他,容后再议。”

离开主公府邸时,夜色已深。街道上,巡逻的士兵明显增多,火把的光芒在寒风中摇曳,映照着紧闭的门扉和偶尔传来的犬吠声。下邳城,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在寂静的夜幕下,仿佛一个屏住呼吸的巨人,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我抬头望向漆黑的北方夜空,那里,似乎有无数的狼烟正在升腾,有无数的铁蹄正在集结。我知道,徐州的风暴,已经无可避免。说服主公,保全实力,南下荆襄,依附刘表,或许才是唯一的生路。

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而我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必须想办法,让荆州那边的信息,能更顺畅地传递到主公这里来……或许,可以通过玄镜台,先与荆州的某些人,建立起初步的联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