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365章 人心甄选,暗流分波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第365章 人心甄选,暗流分波

作者:猫啃月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16:32:21 来源:书海阁

时间如同沙漏中的细沙,在看似平静的等待与喧嚣的“备战”伪装下,悄然流逝。距离我们启动“金蝉脱壳”核心转移的预定节点越来越近,徐州城表面上的军事戒备愈发森严,而城池之下,那股真正决定我们未来的暗流,也开始加速涌动,进入了最为关键、也最为凶险的阶段——人心甄选与分批疏散。

这不是简单的挑选随行人员,而是对忠诚、价值、以及未来潜力的综合考量,更是一次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艰难抉择。因为我知道,这次秘密南迁,我们能带走的只是极少一部分核心力量。每一个名额都无比珍贵,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对另一部分人的暂时“放弃”。这种“放弃”,哪怕只是权宜之计,也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

地点,依旧是我那处戒备森严的私宅密室。但参与者,却不再仅仅是貂蝉(锦瑟)、文姬(蔡琰)、糜贞那几位最高层级的核心。根据我的指令,石秀、老吴,以及糜家和崇文馆中少数几位经过反复考察、绝对可靠的心腹管事,也分批次、在不同时间秘密来到这里,参与到具体名单的拟定与核查中。

摊开在我们面前的,不再仅仅是舆图,而是厚厚几摞名册。这些名册,来源各不相同,却共同构成了我独立力量的根基:

· 一份来自貂蝉(玄镜台),上面记录着所有玄镜台核心成员及其直系亲属的名单。这部分人,是绝对优先转移的对象,他们的忠诚毋庸置疑,他们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我整个情报和安全体系的存续。这份名单,是绝密中的绝密,除了我和貂蝉,其他人只负责执行相关的护送任务,而无权过问具体身份。

· 一份来自老吴(私人卫队与工坊),上面详细列出了我私人卫队中的骨干士兵及其家属,以及那些掌握着冶炼、器械制造、特殊工具打造等关键技术的工匠名单。这些人,是我未来建立稳固根据地、发展“格物”力量的根本。老吴对这些人最为熟悉,他的意见至关重要。

· 一份来自文姬(崇文馆与格物院),除了她自己和少数几位协助整理典籍图纸的核心助手外,还包括一些在医药、农学、算学等方面有特殊专长的人才,以及少数负责精密仪器(如我设计的简易望远镜、改良计时器等)维护和制造的学徒。这些人,代表着知识与创新的火种。

· 一份来自糜贞(商业网络与资助产业),主要是糜家内部绝对可靠的核心管事、负责秘密资金运作的账房、以及部分由我们暗中资助、掌握特殊生产技能(如精细纺织、新型染料、高效肥料试制等)的工坊负责人及其技术骨干。他们是确保我们经济命脉和后勤保障的关键。

此外,还有一份由我自己亲自掌握的、不轻易示人的名单,上面是一些身份特殊、或是我基于后世记忆认为极具潜力、需要提前“投资”并带走的人才。

甄选的过程,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和煎熬。

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太多:忠诚度是第一位的,任何一丝可疑都足以将其排除;技能的稀缺性与重要性,决定了其在未来发展中的价值;家庭情况,拖家带口的目标更大,但也更能稳定人心;个人的意愿与性格,是否能够适应南方的环境,是否能够严守秘密,都是需要评估的细节。

我看着名册上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仿佛能看到他们背后的面孔和故事。那些跟随我多年的老兵,他们的妻儿老小;那些埋头苦干的工匠,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些潜心钻研的学者,他们视若生命的知识……将他们中的一部分秘密带走,置于未知的旅途,而将另一部分暂时留下,面对可能到来的战火与曹军的统治,这种割裂感,让我心头沉重。

“冶炼坊的王老五,技术没得说,就是嘴巴有点大,喝了酒爱吹嘘。”老吴指着一个名字,眉头紧锁。

“那就暂时留下,派人盯紧。他的家人可以先走,作为牵制。”我冷静地做出决定。保密是第一原则,任何潜在的风险都必须排除。

“崇文馆的李校书,学问扎实,但性格迂腐,恐怕难以适应南方的复杂局面,且对主公(刘备)甚为敬仰……”文姬的助手低声汇报。

“让他留下协助整理普通文献,作为掩护。核心典籍的秘密,绝不能让他接触。”我指示道。与刘备集团的区别对待,在此刻必须泾渭分明。我们的核心秘密,不能因为个人的敬仰而泄露。

“城西那家‘陆氏’车马行(糜家暗中控制的产业),几个管事都很得力,但其中一个的内弟,似乎与曹军那边有些不清不楚的联系……”糜贞的管事面色凝重。

“立刻切断联系,将那个管事调离核心岗位,严密监控。车马行的其他可靠人手及其家属,按原计划分批南下。”糜贞果断下令,无需我多言,她在这方面的决断力值得信赖。

就这样,一个个名字被圈定、划去、或是标注上特殊的记号。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神的过程,如同在沙砾中筛选金子。每确定一个需要转移的人员,就意味着要为他(以及他的家庭)制定一套周密而隐蔽的疏散方案。暗流分波, 这是整个甄选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执行阶段的核心。

我们不能搞大规模的集体迁移,那无异于自曝目标。必须化整为零,将这股庞大的人流分解成无数条细微的溪流,悄无声息地汇入南下的大潮之中。

各种合理的借口被精心编造出来:

探亲:安排部分人员携带“家书”,前往南方“探望”早已不存在或由玄镜台伪造身份的亲戚。

治病:一些年老体弱的工匠或家属,以“徐州医疗条件有限,需往荆襄求医”为名离开。

经商:部分人员伪装成糜家商队的新伙计或护卫,随南下商队出发。

调防/差遣:对于部分有军籍或吏员身份的人,则伪造调令或差遣文书,让他们以“公干”的名义离开。

求学/避祸:一些年轻的技术学徒或文士,则以“仰慕荆襄名士,前往求学”或“徐州兵祸将至,暂避南方”为由动身。

每一套借口都力求天衣无缝,经得起盘查。负责执行的,主要是糜贞的商业网络和玄镜台的外围组织。

分批次、小规模是基本原则。绝不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现大量人员异常流动。今天走三五家,明天走七八户,分散在不同的城门,混杂在真正的南下人流中。

路线也必须多样化。 部分人员由糜家的商队通过官道或水路夹带,有合法的身份掩护;而另一部分更核心、更敏感的人员(如玄镜台家属、关键技术工匠),则由燕青、石秀他们带领的玄镜台精锐,通过事先勘察好的秘密小径,昼伏夜行,避开关卡,直接护送南下。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组织协调能力和保密性的庞大工程。我几乎动用了自己独立班底的所有力量。锦瑟负责统筹情报、路线安全和高价值目标的护送;糜贞负责提供商业掩护、资金支持和部分人员的输送;老吴和石秀负责内部人员的组织、甄别和武装护卫;文姬则确保了文化和技术人才的精准识别与安全交接。

风险无处不在。

最大的风险,依然是人心。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或愿意接受这种背井离乡的安排。有人故土难离,有人担心前途未卜,有人可能因为恐惧或私利而动摇。

对于前者,我们耐心劝说,晓以利害,强调留下来的危险和南下的希望。对于实在不愿离开、但本身并无威胁的核心技术人员,则采取相对柔和的措施,例如将其家人送走作为“人质”,并由玄镜台暗中监控,确保技术不外泄。

而对于那些可能走漏风声、甚至试图向外告密的人,锦瑟的玄镜台则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最严厉的手段,在造成实质性危害之前,将其彻底“蒸发”,不留任何痕迹。这不是残忍,而是在这乱世中,为了保全更多无辜者和我们共同事业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我知道,锦瑟在这方面从不手软,她的忠诚和冷酷,是我可以完全信赖的。

当然,对于留在徐州,继续参与“明修栈道”计划的大部分普通士兵和吏员,包括主公(刘备)麾下的主力部队,我并非完全弃之不顾。我早已与云长、翼德等人商议,制定了详细的梯次防御和撤退预案(公开层面上的)。一旦曹操大军真的压境,我们会在组织有效抵抗、消耗敌人后,有序地将核心兵力撤往预定方向(这个方向,会与我们秘密南下的路线有所交叉,但最终目的地不同,且撤退的时机和方式也将由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后的引导和调整)。确保刘备集团的有生力量得以最大程度保存,也是维系我们目前同盟关系、争取未来合作空间的重要一环。只是,他们撤离的优先级和保密等级,与我核心班底的“金蝉脱壳”,不可同日而语。

夜色渐深,又一批经过甄选的人员名单被最终确认,相应的疏散计划也已制定完毕,并通过密语传递下去。我站在窗前,望着外面沉睡的徐州城,心中百感交集。

这座城池,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承载了我最初的基业。如今,却要亲手将其舍弃。而城中数万军民的命运,在曹操大军的阴影下,显得如此渺茫。

但我不能沉溺于感伤。我的肩上,承载的不仅仅是徐州的存亡,更是那些追随我的人的未来,是那些珍贵的文化与技术火种的延续,是我心中那个更加宏大、也更加艰难的目标。

人心难测,暗流汹涌。甄选与分波,是这场大迁徙中最考验智慧与定力的环节。每送走一批人,就如同在棋盘上落下一子,风险与希望并存。

而我,作为执棋者,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与清醒,确保这盘关乎生死的棋局,最终能导向我们所期望的那个结局。

荆襄,就在南方。但通往那里的道路,注定铺满了荆棘与未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