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381章 汉水东流,雄城在望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第381章 汉水东流,雄城在望

作者:猫啃月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16:32:21 来源:书海阁

车轮碾过官道的辚辚声,似乎也沾染上了几分迟缓。连日的奔波、厮杀的阴影、以及对前路的未知,像一层厚重的尘埃,不仅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盔甲上,更沉甸甸地压在心头。然而,当那条浩荡东流的大河毫无征兆地闯入视野时,队伍中还是不由自主地响起了一阵压抑的惊叹和骚动。

汉水。

这就是传说中“带甲十万,地方千里”的荆襄之地的母亲河。它远比我们一路行来所见的任何河流都要宽阔,水面在初秋的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宛如一条巨大的、流动的碧玉带,蜿蜒向东,奔流入江。河面上舟楫往来,帆影点点,几艘体型颇大的楼船顺流而下,气势不凡,昭示着此地的水运发达与富庶。

顺着汉水流向的远方眺望,一座雄伟的城池轮廓,如同匍匐在大地上的巨兽,渐渐清晰起来。

襄阳。

荆州州牧刘表的治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理论上,也是我们这群丧家之犬最后的希望所在。

即便是隔着尚有一段距离,襄阳城的恢弘气势也足以令人心生敬畏。那城墙的高度和厚度,远超我所见过的任何一座城池,包括曾经帝都洛阳和长安的部分城段。墙体似乎是用青灰色的巨石垒砌而成,在阳光下泛着坚硬而冰冷的光泽。城垛如同巨兽的獠牙,整齐排列,其间隐约可见巡逻士卒的身影和迎风招展的旗帜——杏黄色的“刘”字帅旗,在荆州的天空下猎猎作响。

更令人瞩目的是那环绕城池的护城河,它几乎就是汉水的一道宽阔支流,水面浩渺,波光粼粼,宛如天然屏障,将襄阳城牢牢护卫在其中。城楼更是高耸入云,飞檐斗拱,气势非凡。可以想见,要攻下这样一座坚城,需要付出何等惨重的代价。

“子明,你看!那就是襄阳!果然是天下雄城啊!”

身旁传来主公刘备激动而带着些许颤抖的声音。他撩开车帘,双眼放光地望着远方的城池,脸上交织着惊叹、欣慰,以及一种几乎要溢出来的期盼。一路的艰辛困顿,似乎在看到这座象征着安稳与实力的雄城时,都暂时被抛在了脑后。

“是啊,主公。”我应了一声,目光同样落在襄阳城上,心中却百感交集,远不如主公那般纯粹的乐观。“荆州沃土千里,民殷物阜,刘荆州坐镇于此,确实经营出了一片太平景象。”

太平景象……么?

随着队伍逐渐靠近,襄阳城外的繁华更是扑面而来。官道两旁,田畴阡陌纵横,绿意盎然,农人荷锄往来,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靠近城郭的区域,更是形成了一片规模庞大的集镇。商铺林立,酒幡招展,车马行人川流不息。南腔北调的口音混杂在一起,叫卖声、吆喝声、马嘶驴鸣声,汇成一片嘈杂而充满活力的乐章。汉水岸边的码头更是繁忙,无数大小船只停泊,无数赤膊的船工喊着号子,将一袋袋粮食、一捆捆布匹、一坛坛美酒搬运上岸,又将荆襄的特产装船运往四方。

这繁华,是真的。与我们在兖州、豫州边境所见的萧条破败,与逃离徐州途中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紧张相比,这里简直如同另一个世界。

队伍中的许多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放松神情。那些跟随我们一路逃亡的家眷们,更是眼中含泪,仿佛已经看到了安稳生活的曙光。就连一直紧绷着脸的翼德,此刻也忍不住咧嘴,嘟囔了一句:“嘿,这地方瞅着倒还真不赖,比那鸟徐州强多了!”

云长则依旧抚着他的长髯,凤目微眯,望着襄阳城不语,神情中带着审慎,显然不像翼德那般轻易被表象迷惑。

而我,心中的警惕却提到了最高。

这襄阳的繁华,恰恰印证了我之前的某些判断,也让我对玄镜台前期通过各种隐秘渠道(我绝不会告诉任何人,包括主公,这些情报来自我一手建立的秘密组织)收集到的关于荆州和刘表的信息,有了更深的体会。

刘表,字景升,汉室宗亲,鲁恭王之后。他以“仁厚长者”之名闻于世,单骑入荆州,安抚地方,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他能在这乱世之中,保全荆襄九郡十余年的太平,使得此地成为中原士人躲避战火的乐土,这份“守成”之功,不容抹杀。眼前的繁华,便是明证。

但,“守成”有余,往往意味着“进取”不足。

根据我所“分析”和“听闻”到的信息,刘表此人,性好虚名,优柔寡断,名为荆州之主,实则大权早已旁落。特别是他的后妻蔡氏一族,其弟蔡瑁,以外戚之身掌控荆州水陆兵权,加上本土大族如蒯良、蒯越兄弟的辅佐(或曰制衡),荆州内部早已不是铁板一块。刘表更像是一个供在案上的牌位,一个维持表面和平的象征。

这样一个满足于“坐保”,缺乏雄心,且内部派系林立、权臣当道的荆州,真的会真心接纳我们这支刚刚从曹操虎口逃脱、带着明显“战争”属性的“武装难民”吗?主公因为刘表同为汉室宗亲,便一厢情愿地认为可以得到“宗兄”的庇护与重用,共图大业。这份仁德之心和对宗族血脉的信赖,令人敬佩,却也让我暗自忧心。政治,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家宴,尤其是在这人命如草芥的乱世。

刘表需要的,恐怕不是一个能征善战、可能打破荆州权力平衡的“贤弟”,而是一个能够替他守住北大门(如新野),替他承受曹操压力的“屏障”或“棋子”。至于真心接纳,委以重任?我对此深表怀疑。那位掌控着荆州实际军权的蔡瑁将军,会允许主公这样一位声名赫赫的英雄人物,在他的卧榻之侧安睡吗?恐怕,他视我们为心腹大患的可能性更大。

我再次看向主公,他正意气风发地与云长、翼德低声谈论着什么,眉宇间是对未来的憧憬。我不忍心在此刻泼他冷水,但心中已经暗下决心,必须尽快让他认清现实。寄人篱下,从来不是轻松的事情,尤其是在一个内部暗流汹涌的“主人”家。

目光扫过队伍。石秀和老吴带着玄镜台的骨干成员,不动声色地分散在队伍各处,看似与其他护卫无异,但他们警惕的眼神和细微的动作,显示出他们从未放松戒备。那些跟随我们从徐州死里逃生的亲卫们,虽然面带疲惫,伤痕未愈,装备也略显残破,但眼神中的坚韧和杀气并未完全消散。他们是百战余生的精锐,与眼前襄阳城外那些虽然盔甲鲜亮、但神情中透着安逸的守军,气质截然不同。

这种不同,既是我们的底气,恐怕,也是即将引起此地主人猜忌的根源。

蔡琰和糜贞乘坐的马车,在队伍相对靠后的位置。我回头望了一眼,车帘紧闭,看不清她们的神情。想必,她们的心情也同样复杂吧。特别是文姬,她饱读诗书,见惯了朝堂倾轧,对人心的复杂有着远超常人的敏感。此刻,她心中所想,或许比主公更接近现实。而糜贞,这位聪慧的商业奇才,恐怕也在用她独特的视角,评估着这座繁华都市背后所蕴含的机遇与风险。她们两人,一个是我精神上的知己与文化传承的希望,一个是我未来经济版图的重要支柱和红颜知己,她们的安全与未来,也是我必须肩负的责任。

“子明,在想什么?”主公似乎察觉到我的沉默,转头问道。

我收回思绪,微微一笑:“在想,荆州确实是好地方。只是,我等初来乍到,还需谨言慎行,一切听凭刘荆州安排才是。”我刻意强调了“听凭安排”,希望能稍稍提醒主公,我们现在的身份是客,而非主。

主公闻言,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子明所言极是。我等此来,乃是投靠宗兄,自当谦恭有礼,不可失了分寸。”

看着主公那诚恳的面容,我心中轻叹一声。前路,恐怕比他想象的要坎坷得多。

襄阳城的轮廓越来越近,城门楼上士兵的轮廓也逐渐清晰。那高大厚重的城门,像一张沉默的巨口,即将吞噬我们这支疲惫而前途未卜的队伍。

汉水依旧浩荡东流,不知疲倦。而我们这叶飘摇的扁舟,能否在这看似平静的港湾里,找到一个安全的泊位,甚至,为将来的再次启航积蓄力量?

一切,都还是未知。

但,我们已经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