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386章 宴无好宴意,杯酒试深浅

正堂会见在一片看似融洽、实则尴尬的气氛中结束后,刘表并未让我们立刻离开,而是依着“礼数”,在州牧府的偏厅设下了“接风宴”。这似乎是为了弥补刚才在正事上未能满足主公请求的“歉意”,也像是要进一步展现他作为“仁厚长者”的待客之道。

偏厅的布置显然比正堂要轻松一些,但也同样奢华。巨大的圆桌上铺着锦绣桌布,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肴,山珍海味,水陆俱陈,其丰盛程度,远超我们一路行来所见。厅中点着明亮的灯烛,还有乐师在一旁演奏着舒缓的雅乐,几名舞姬穿着轻盈的纱衣,在厅中翩翩起舞,营造出一派歌舞升平、宾主尽欢的景象。

荆州的主要文武官员,除了少数几位告辞外,大多都留了下来作陪。刘表依旧坐在主位,笑容可掬,频频举杯,说着一些“贤弟远来辛苦”、“荆襄民风淳朴”之类的客套话。主公刘备也努力调整着情绪,强颜欢笑,与刘表及众人周旋。云长和翼德则显得有些沉默,只是依礼饮酒,并不多言。

然而,在这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热闹表象之下,我却清晰地嗅到了一股与酒香、菜香截然不同的味道——试探与算计。

宴无好宴,意在酒外。这顿看似丰盛的接风宴,不过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

果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真正的“戏肉”开始了。

首先发难的,依旧是蔡瑁一系的人。张允端着酒杯,满脸堆笑地走到主公面前,高高举杯:“左将军威名远播,备在襄阳亦如雷贯耳。听闻将军麾下兵马,皆是百战精锐,不知此番随将军南来的,尚有多少雄兵猛将?也好让我等荆州同僚,心中有数,日后也好协同作战嘛!”

他这话问得看似随意,实则极为刁钻。直接打探我们的兵力虚实,这是任何一个军事集团的核心机密。若如实相告,则暴露底牌;若隐瞒不说,又显得不够坦诚,容易引人猜忌。

主公显然有些为难,他并不擅长在这种场合撒谎或敷衍。我见状,连忙起身,端起酒杯,抢在主公开口前,笑着对张允说道:“张将军谬赞了。我等兵败远来,人困马乏,哪里还谈得上什么雄兵猛将?不过是些忠心护主、侥幸存活下来的残兵败将罢了。如今蒙刘荆州不弃,收留我等,已是感激不尽。至于兵力多少,实在不足挂齿,待日后安顿下来,为主公和荆州效力之时,将军自然知晓。”

我这番话,既表达了谦逊(自称残兵败将),又暗示了忠诚(忠心护主),同时将具体数字模糊带过,并以“日后效力”为由,暂时搪塞了过去,不卑不亢,滴水不漏。

张允碰了个软钉子,脸上笑容不变,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快,悻悻地干了杯中酒,退了回去。

紧接着,又有一位看似是文官的官员起身敬酒,此人言辞更为委婉,却也同样暗藏机锋:“久闻左将军与曹丞相曾煮酒论英雄,交情匪浅。不知左将军此番南下,与曹丞相方面,是否……”他话未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是在试探我们与曹操之间是否还有什么私下联系,或者说,我们南下的真实意图,是否与曹操有关(比如是曹操的离间计之类)。

这个问题更加阴险,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扣上“通敌”的帽子。

我再次接口,语气诚恳而略带悲愤:“这位大人说笑了。主公与曹贼,早已恩断义绝!徐州之失,家国之恨,岂能忘记?我主公仁义,不忍徐州百姓生灵涂炭,方才忍痛离开。若非曹贼步步紧逼,我等又何至于背井离乡,寄人篱下?我等今日投奔荆州,正是欲借荆襄之地,休养生息,以图将来能与刘荆州一道,共讨国贼,匡扶汉室!此心苍天可鉴,日月可表!”

我特意加重了语气,强调了与曹操的仇恨,并将南下的原因归结为被逼无奈和对刘表的仰赖,同时表明了抗曹的决心,试图打消对方的疑虑。

席间众人听了我的话,表情各异。刘表微微点头,似乎颇为认同我的说法。蔡瑁则依旧面无表情,只是端着酒杯,慢慢啜饮,眼神深沉,不知在想些什么。蒯良、蒯越兄弟则相互对视了一眼,神情中带着一丝深思。

接下来,又有几位官员轮番上前,或旁敲侧击地询问我们携带了多少粮草辎重,或打探我们与徐州旧部、兖州故人是否还有联系,甚至有人隐晦地提及主公是否有意在荆州招募兵马等等。

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试探,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一巧妙应对。我始终遵循着几个原则:

一、姿态放低,言辞谦恭,处处体现“寄人篱下”的自觉,满足对方的优越感。

二、强调忠诚,表明投靠的真心实意,以及与刘表“同为汉室宗亲”的情谊。

三、突出与曹操的仇恨,将自己塑造成坚定的“抗曹派”,以争取潜在的同情者。

四、对于涉及核心实力(兵力、钱粮、秘密力量如玄镜台等)和具体计划的问题,一概含糊其辞,或引开话题,或以“待日后安顿再议”拖延。 五、绝不透露任何关于玄镜台、崇文馆以及我们独立发展科技和经济的真实意图,将自己包装成一个传统的、一心只想辅佐刘备匡扶汉室的谋士形象。几轮交锋下来,虽然惊险,但也算是有惊无险。那些试图探听虚实的人,大多无功而返。主公见我应对得体,也渐渐放下心来,只是偶尔举杯附和,不再轻易开口。云长和翼德则更是沉默,云长闭目养神,仿佛对这一切都不感兴趣;翼德则有些不耐烦地大口喝酒吃肉,但总算没有惹出什么乱子。

在应对这些明枪暗箭的同时,我也在暗中观察着席间众人的反应。

蔡瑁集团的人,如张允之流,大多目光不善,言语间带着明显的排斥和怀疑,显然将我们视为眼中钉。

而以蒯良、蒯越为代表的荆州本土大族势力,则显得更为深沉。他们不像蔡瑁集团那样咄咄逼逼人,但也并未流露出多少善意。他们更多的是在冷眼旁观,权衡利弊。或许在他们看来,刘备的到来,既可能打破荆州现有的权力平衡,也可能成为未来对抗曹操的一枚棋子。他们的态度,恐怕会随着局势的变化而摇摆。

让我略感意外的是,席间似乎也有那么一两位官员,在看向主公时,眼神中带着些许同情和担忧,甚至在我巧妙回击试探时,嘴角会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这些人,或许是真正心向汉室之人,或许是对蔡氏专权心怀不满者。虽然他们现在不敢公然表态,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信号,意味着荆州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并非完全孤立无援。这些人,将是我未来需要暗中留意的潜在盟友。

目光穿过觥筹交错的人影,我不经意地瞥向了偏厅一侧的屏风。按照礼制,女眷一般不会在这种正式的宴会上抛头露面。但我知道,文姬和糜贞,此刻或许就在那屏风之后,默默地关注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以文姬的聪慧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她一定能听出这宴席背后的刀光剑影。不知她此刻心中作何感想?是否也在为主公和我的处境担忧?

而糜贞,这位出身商贾世家、精于算计的奇女子,想必更能从这虚假的繁华和刻意的试探中,嗅到浓浓的危险气息。她那颗习惯了权衡利弊、趋吉避凶的心,此刻是否也在为我们这步险棋而感到不安?她们两人,一个是我灵魂的慰藉和文化的寄托,一个是我事业的臂助和情感的牵绊,她们的安危,同样是我必须考虑的重中之重。

想到她们,我的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暖意,也更添了几分责任感。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为了主公的大业,为了这些信任我、依赖我的人,我都必须走下去,而且要走得更稳、更远。

酒宴仍在继续,歌舞依旧升平。但每个人心中都清楚,这场宴席,不过是荆州这场大戏的序幕。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杯中的酒,是醇厚,还是辛辣?恐怕只有饮下去的人,自己心里最清楚。而我们,已经端起了这杯酒,无论滋味如何,都必须一饮而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