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153章 刚直宰相

暴怒的赵光义听到这话,瞬间就清醒了过来,他想到了之前的乾隆 ,还有自己大哥直播打死赵构的样子,就不由得开始颤抖起来。

“不,不,朕是皇帝,朕是天子,朕代天牧民,你不能这样对朕!”

“朕错了,求天神原谅,撤销擂台吧。”

“朕知错了,朕可以下罪己诏!”

...

与此同时,历朝诸多皇帝都兴奋起来,特别是那些有一定武力的皇帝,其中最为兴奋的则要属赵匡胤了。

他原本时空的赵光义已经被他打死了,他正愁没地方撒气呢!

于是,他赶忙按照天幕的提示,选择了报名!

...

【后世百姓,感念杨业的忠义勇猛,遂编写出诸如《杨家将传》《杨门女将》...等等诸多的评书,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

在这些作品里面,杨家自杨业始,三代人,始终忠心不悔,为大宋抵御辽国,几乎全部战死。

就连杨家的遗孀,也纷纷踏上战场,成为女将,扞卫大宋江山。

这其中最为出名的女将则是穆桂英,在小说中,他是杨业的孙子;杨延昭和柴荣之女的儿子杨宗保的妻子。

是和薛仁贵的儿子薛丁山(原型薛讷)的妻子樊梨花,北魏时期的花木兰,韩世忠的老婆梁红玉并称的华夏四大女将。

当然,这其中前两者是虚构的,花木兰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梁红玉则是真实存在的。

只不过她们的故事,在明朝之后,都融入了一些真正的大明巾帼英雄秦良玉的影子!

因此演义小说传播甚广,许多对历史不感兴趣的普通人甚至都以为这些人全是真实存在的。

而原本是北宋开国名将的潘美,因为在这场战争中选择了沉默,因此被塑造成了大奸臣,为了争权夺利,故意陷害杨家将,最后被寇准依法处置,削职为民。

当然,在文学作品之中,他的名字叫做潘仁美,并且其名声更是达到了和真正的大汉奸秦桧那样的人尽皆知的知名程度!】

...

“噗~~这,这,这...”

后周,北宋几个时空的潘美看到这里,直接激动到一口老血喷了出来,直接激动得晕了过去。

群臣看到潘美这个样子,眼神中都充满了怜悯。

虽然天幕已经说了这是虚构,但是被虚构成人尽皆知的奸臣,能和华夏四大汉奸之一的秦桧相提并论,这简直!

要是某些自命清高的文人,怕是都想要直接上吊了!

太惨了!

...

唐朝,李世民摇摇头道:“这些什么评书,小说的,还真是能编排,不知道那些人有没有编排朕!”

长孙无忌道:“陛下,您放心,您看您的称号,无一例外都是在称赞您的,并且天幕每次提到您也都是赞扬之词,更是四大千古一帝排名第一。”

李世民顿时大笑,道:“哈哈哈,不过那什么高句丽,新罗,百济的,竟然敢说射瞎朕的眼睛,朕一定要彻底灭了他们!”

“陛下,满招损,谦受益!”

“你个田舍翁,上次也这么说,行了行了,让朕稍微高兴一下不行吗?就得非来扫兴?”

...

薛仁贵:“我儿媳?”

...

南汉时空,韩世忠:“我妻子?”

...

崇祯时空,崇祯大笑:“哈哈哈,全是因为我大明的巾帼英雄!只有我大明的才是实至名归的!”

...

【接下来,盘点第二位人物吧,他就是寇准。

前面提到,他在980年之时考中了进士,曾任巴东,成安知县,殿中丞、郓州通判,三司度支推官,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判吏部东铨(掌管**品官员考核)等职务。

他为官做事认真负责,刚正不阿,而且敢于直言劝谏,因此逐渐的深受赵光义的信任。

淳化二年,即991年,赵光义曾以旱灾问政,其他人都说这是天命。

而寇准借此机会说是朝廷刑法不公导致的。

赵光义十分生气,甩手离开,不过回去之后,他又把寇准叫来,问他为什么要说是刑法不公。

寇准说:“前不久,祖吉和王淮都贪污受贿,祖吉贪得不多是死刑,王淮贪了巨资,却只挨了杖责,不久还恢复了官职,只因为他是参政王沔的弟弟,这不是执法不公吗?”

于是,赵光义搞清楚这件事之后,就把寇准升为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

只不过,此时距离雍熙北伐和杨业战死已经过去了五六年了。

倘若一早在当年寇准就在枢密院做事的话,不知道会不会劝得动赵光义改变那些愚蠢的决定呢?

此后,寇准又被知枢密院事张逊借事诬陷,双方对质,吵闹惹怒赵光义,便将二人都贬外地去了。

没了寇准,赵光义又很想念,第二年又把他召回,担任参知政事。

赵光义的确是很信任寇准,曾让他去安抚渭北的少数民族。

后来在立太子一事上,赵光义不喜欢朝臣劝他立储,但却又把寇准找来询问意见。寇准说这件事不能问女人,不能问宦官,也不能问亲信大臣,要选择符合天下民意的。

于是,赵光义将宋真宗赵恒立为开封府尹,改封寿王,又封皇太子。

都说皇帝和太子,那是天生的敌人。

这不,当京城的百姓知道宋真宗被立为太子之后十分高兴,但赵光义却不高兴了。

他说:“才刚立太子,人心就归附于他,那我呢?”

后来,因为赵光义的信任,寇准推荐的一些人都得到了要职,他所不认可的,都被贬了。

再加上其性格刚直,得罪了许多人。

有人弹劾他以及相关人员,寇准就当庭据理力争,拿着本本,清点那些官员的功过是非。

赵光义想让他停下来,说:“你这样在朝堂上说个不停,有失体面。”

寇准还继续辩论。

赵光义便说:“鼠雀尚且懂人意,何况人呢?”

于是,将寇准贬外地去了。

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没了,宋真宗赵恒继位。

寇准的职位又逐渐升了回来,担任了要职。

宋真宗也很信任寇准,想要将其提拔为宰相,但又担心他总是直来直去的,一个人当宰相不好协调朝廷大臣。

于是,宋真宗便将寇准和毕士安一起提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中寇准位在毕士安之下。

不久,一场大事就要来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