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221章 万国臣服,威压四海

贞观朝,张士贵看到这里,心里也是暗自思索,自己这又是得罪了谁?在演义里面被黑。

秦朝,二世时空,李世民的身体站得越发笔直,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赵匡胤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但眼神中也充满了羡慕。

人比人,气死人,李世民渭水之盟,三年报仇,名垂千古。他大宋渭水之盟,泰山封禅,遗笑千年。

崇祯朝,岳飞双目犹如精光爆发。

...

【张公瑾上书李世民,列六条出兵突厥的道理。

于是,李世民以突厥进攻河西为理由,派遣六路大军共同出兵讨伐。

李靖--定襄道行军总管。

徐世绩--通漠道行军总管。

柴绍--金河道行军总管。

李道宗--大同道行军总管

卫孝杰--恒安道行军总管。

薛万淑--畅武道行军总管。

六路大军,大军尽归李靖节制,共十余万,从各个方向出击,将突厥置身在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之中,必要使突厥无路可逃。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正月,李靖率领3000精骑,带一个月口粮,从马邑(山西朔县)出发,奔袭数百里,到达襄城(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并直接突击颉利大营。

颉利被吓得惊慌失措,以为唐军竟敢在这大冬天孤军深入,定然有主力尾随其后,仓皇之下就想逃到碛口(内蒙古善丁呼拉尔)。

同时,李靖还策反了突厥大将康苏密。康苏密到定襄道投降唐军,并且送还了被当代网友戏称为六味地黄丸的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子杨政道。】

...

隋炀帝时空,江都行宫,杨广又又又气得跳了起来:“什么,朕的皇后和孙子怎么在突厥?混账,废物!”

后宫,萧皇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不会吧?自己怎么会在突厥?难道是被劫掠去的?

还有那六味地黄丸是什么意思?

...

隋文帝时空,杨坚气得哇哇乱叫,不管怎么说,哪怕他现在是再怎么想一刀砍死杨广,但大隋的皇后竟然在突厥,这简直无法接受!

耻辱!天大的耻辱!

...

秦二世时空,李世民感觉好像有点不对劲,他自语道:“六味地黄丸什么意思?朕怎么感觉好像有人在黑朕!”

...

【颉利逃走,到浑河边,被柴绍拦住一顿暴打之后,继续向北逃窜。

待到了阴山白道,徐世绩早已等待多时,对着颉利又是一顿暴打!

于是,颉利接着逃到了铁山暂停下来,赶忙派遣执失思力前往长安向李世民请降。

当然,他想的是这大冬天的,不适合作战,等春暖花开了,到时候再来。

见颉利想要投降,李世民很高兴,便派出唐俭出使突厥。

二月,李靖到达白道和徐世绩会合。

徐世绩说:“颉利虽败,但人马还很多,若是让他逃走,得到九姓铁勒的保护,他日又是大患。此番我大唐派出招降使者,颉利必然松懈,不如尾随使团,一举荡平颉利。”

李靖非常高兴,称赞徐世绩道:“这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

副将张公瑾提醒,如今唐俭正在出使突厥,这样搞使团怕是有危险。

李靖说,只要能灭了突厥,一个唐俭算什么,不用管他们。

于是,连夜带着精兵,带着口粮,翻越阴山,再次奔袭铁山。

途中,李靖遇到千余突厥帐篷,便将其全部俘虏,命他们随军。

此时的颉利,见唐朝的使团都来了,便放松了警惕。

李靖等人抵达铁山附近之后,便派还是偏将的苏定方带着两百人,衔枚疾驰,突击颉利的大帐。

到了距离颉利大帐七八里时,才被发现。

颉利大惊,要杀唐俭等人,唐俭等人奋力反抗,才侥幸逃走,躲到了一个坑里,才逃过一劫。

据说,唐俭的墓碑被发现了,墓志铭上,依旧在骂李靖。

这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位曾经国府投降的将领,九十多岁了,躺在病床上,连儿女都认不出来了,却还记得说上一句:“黄维是个外行。”】

...

“哼!”

太宗时空的朝堂,面对着众人投来的目光,唐俭侧仰着头,瞥了一眼李靖,冷哼了一声。

...

汉武帝时空,刘彻笑呵呵道:“这可真是,这唐俭,哈哈,张骞啊,要是换做你呢?”

张骞赶忙道:“若是能为大汉灭了匈奴,臣甘愿赴死。”

“哈哈哈!”

...

汉高祖时空,刘邦道:“在墓志铭上都还在骂?这是多大的仇,多深的恨啊。还有那黄维又是谁?九十多岁?这个年纪都还在说他是外行,这叫黄维的人,是干了什么?”

“黄维是谁?”

“黄维干了什么?”

...

【颉利再败,带着心腹再次逃遁。

此战,唐军歼敌万余人,俘虏男女十余万人,大获全胜。

此时的颉利,如同丧家之犬一般,仓皇向西逃窜,意图投奔吐谷浑或者高昌。但是,唐军的天罗地网还在等着他。

一路上,颉利的部将大多数都脱离了他,颉利最后只剩下了数十人,但却迎头撞上了李道宗大军。

最终,颉利被李道宗副将张宝相擒获!

东突厥灭亡!

三年,只用了三年,唐朝就从被逼着城下之盟完成了覆灭敌人的成就。

献俘大会之后,李世民饶了颉利一命,封其为右卫大将军,在长安终老,死后追了个归义郡王王。

据说,颉利还曾在宴会上给大唐跳舞助兴,因此被当代网友称为长安舞王!

同时,突利可汗也归降唐朝,被封北平郡王。

原突厥将领如执失思力、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契苾何力等等也都归降唐朝,并受到重用,为唐朝征战立下过不少的功劳。

另外,还有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也上表归降。

西北诸番邦敬畏大唐威严,纷纷遣使归顺唐朝,并尊李世民为“天可汗!”】

...

“哈哈哈,我大唐天威,岂容冒犯!吾儿威武!吾儿威武啊!”

武德时空,唐高祖李渊看到这一幕,笑得那是合不拢嘴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则是面色阴沉,心中既惶恐,又愤怒!

这样搞下去,这太子之位,还能保得住吗?

“太子,元吉,你们在干什么?怎么这表情?我大唐威震天下,四海臣服,难道不值得高兴吗?”李渊有些不悦道。

“啊,哈哈,高兴,高兴。”李建成和李元吉露出了十分难看的笑容。

同时空,草原,颉利也看到了天幕,气得那是摔锅砸碗,哇哇乱叫!

“狗屁长安舞王,李世民,早晚本大汗要让你做草原舞王!你们这些软骨头,竟然投降唐国,简直是大草原的耻辱!”

...

秦朝,秦始皇大赞道:“干的漂亮!”

汉朝,汉武帝道:“就是这么干,朕也想要一个长安舞王!”

霍去病道:“那还不简单,陛下让臣去打匈奴,臣也把匈奴可汗给抓来长安!”

...

隋朝,隋文帝拍着李渊的肩膀道:“你儿子厉害,好啊,好啊,扬我华夏之威!”

李渊只能尴尬的笑了笑,不敢多说一句话。

隋炀帝杨广又气炸了:“可恶的李世民!”

...

【唐灭东突厥之战的意义可谓是十分重大,自此之后,西北番邦皆受到深深的震撼,少有其他民族敢来袭扰大唐,为大唐边疆的和平和中原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开元盛世,北庭都护府以及灭亡西突厥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同时,李世民将大量的自隋末开始被掳掠到草原的中原百姓迎回,加上此前的赎回之人,累计约两百万百姓回到了故土。

同年九月,李世民下令收殓长城以南因隋末战乱而曝尸荒野的骸骨,并予以祭祀。

贞观五年,李世民派人进入辽东,摧毁了当初高句丽用大隋将士尸骨筑起的京观,并将他们的尸骨迎回大唐。

这些被隋炀帝好大喜功瞎胡搞以至于喋血异国他乡,近20年不能入土为安的大隋将士,终于得以魂归故土。

李世民的一生,总共四次下令大范围的收殓骸骨,让崇尚入土为安的华夏百姓得以安心。】

...

大隋,隋炀帝时空,北方,许多地方,无数的百姓自发的跪了下去!

许多人都是满眼通红,痛哭流涕,因为那些曝尸荒野的骸骨,或许就有他们的家人。

更有许多人家里的男丁,都曾参加过征讨高句丽的战争而一去不复返。

“我要去投军!我要去投靠大唐皇帝李世民!”

“走,我要去投靠天可汗!”

“大隋没救了,只有李皇帝才能让我大哥回归故土!”

...

在这个时空,无数的饱受战乱的百姓,再一次大规模的,纷纷的想要去投靠李世民了。

窦建德,王世充,李密等人的脸上,那是阴晴不定!

此前,就有许多人想跑路去晋阳,现在就连他们坐镇的大本营,人心都出现了浮动。

作为一代枭雄,这些人虽然从天幕看到了自己的失败,但是他们却也并不想就此束手待毙,直接放弃。

...

【此后,李世民持续经营西域,先后多次用兵。

贞观八年,634年,唐击吐谷浑之战!

吐谷浑拒绝朝贡,李世民派遣六十四岁老将李靖,携侯君集,李道宗,段志玄,薛万彻,契苾何力等将领征讨。

唐军数次击败吐谷浑,次年,吐谷浑国王于逃亡途中被自己人所杀(一说自缢)。

李世民另立吐谷浑国王,吐谷浑归附。

贞观十三年,639年,唐灭高昌之战!

曾亲自到长安朝见李世民的高昌王麴文泰不知道抽了什么风,向西突厥称臣,并且还阻止西域各国向大唐朝贡。

李世民召麴文泰解释,麴文泰不来。于是,李世民命侯君集、薛万彻领兵讨伐高昌。

麴文泰本以为隔着这么远,唐军不会来弄他,却没想到唐军就是来了,忧惧之下,第二年就死了。随后,唐军打败高昌。前来支援高昌的西突厥军队畏惧唐军实力,直接投降了。

新高昌国王麴智盛见此,开城投降。

李世民便在高昌首府交河城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西域各国前往长安朝贡。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

此时的高句丽,经过当年隋炀帝支援了一波军械粮草几十万俘虏劳动力,实力大增。

因此,此次征讨高句丽,唐军只是接连大胜,占领城池无数,重创高句丽,并没有彻底灭亡高句丽。

此后几年,李世民两度对高句丽用兵,皆胜,为后来李治彻底灭亡高句丽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这些事情,在此前介绍薛仁贵时,已经说过,就不再多说。

而在贞观十九年,在北方,大唐也掀起了唐灭薛延陀之战!

这薛延陀本是依附于突厥,贞观初年曾和唐朝结盟,一起对付东突厥。

东突厥败亡后,臣服于唐朝,并接管了东突厥许多地盘,暗中发展。

后来,李世民扶持降将阿史那思摩重立东突厥,抑制薛延陀的崛起。

贞观十五年,641年,徐世绩曾出兵击败薛延陀。

到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之时,薛延陀趁机击败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逃回长安。

高句丽想和薛延陀结盟,但是真珠可汗夷男虽然一直搞事,但还是害怕和唐朝直接对上,拒绝了。

但很快,他死了,他的儿子多弥可汗拔灼继位后,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对唐朝开战。

646年,唐军击败薛延陀,薛延陀附庸回纥出兵,击杀拔灼。拔灼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

一代草原霸主薛延陀灭亡!

当然,这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草原霸主。

同年,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

唐朝领土,空前的庞大。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朝着名外交家,曾多次出使天竺的王玄策,以正使身份再次出使天竺。

原本,王玄策带着四天竺国王的使团准备回大唐朝见李世民。

结果这期间,中天竺国王死了,其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攻打唐朝使团。

王玄策反抗,但因为使团只有三十来人,不敌,被擒获,四天竺国王准备的朝贡礼物也被抢了。

后来,王玄策找机会逃走了,并一路逃到了吐蕃。

但他可不打算回去,他大唐的使臣,到哪里不都是被供着的上宾,这次居然被整了这么一手。

于是,王玄策发檄文,征召了1200吐蕃兵,7000泥婆罗兵,转头就去攻打天竺。

一战,斩敌三千,溺敌万人,阿罗那顺逃。

再战,擒阿罗那顺,斩敌数千,余者跟随国王妻子继续顽抗。

三战,擒获国王妃子,王子,其他男女共一万两千多人,各种牲畜三万。

天竺五百八十城邑全部投降!

东天竺王尸鸠摩虽然没参与之前的事情,但也害怕受牵连,赶忙又送上牛马三万,加上许多宝物。

迦没路国进献异物(什么异物,倒是很好奇),还送上了地图,并且希望得到唐朝赏赐老子像。

这就是被当代网友戏称为一人灭一国,吃席却只能去小孩子那一桌的王玄策,他不是将军,他只是个文臣,是一位使者。

这件事,在后世,乃至于整个世界都很出名,只是在当时,唐朝并没有把天竺当做什么了不起的对手,所以王玄策带着万多俘虏和几万牛马回长安之后,只得了个朝散大夫。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传闻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吃丹药吃死了的事情也跟王玄策有关。

原来王玄策带回来了一个天竺人,自称活了两百岁,有长生之法。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病重,吃什么药都没有效果,于是也是病急乱投医,让这个天竺人用了几个月,弄出来所谓的丹药。

史书记载,李世民吃了之后没效果,也就是既没有因此好转,也没有因此恶化。

想来,应该是这个天竺人不懂得中原的炼丹之道,所以弄出来的东西只怕是跟现在的保健品(实际大多是糖水)一样,吃不死人,也没效果。

不然的话,估计一般的丹药肯定能让李世民兴奋几天,然后就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