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227章 无法力挽狂澜的遗憾

【同年,那个屠掉了相当于明末华夏总人口6倍左右,清朝巅峰人口1.5倍左右,将四川900万百姓杀死了66....次的亡灵法师张献忠,攻陷了夔州(奉节)。

秦良玉率军讨伐,张献忠避战而走,恰好马祥麟回四川,与秦良玉一起前后夹击并打败张献忠。

张献忠退回湖广,随后接受了朝廷的诏安。

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献忠和曹操罗汝才联合再次造反,罗汝才进攻夔州。

秦良玉再次前往救援,罗汝才见状,也直接跑路,被秦良玉率军追至马家寨,大败之。

接着,秦良玉继续追打,数次击败罗汝才,击杀其俘虏罗汝才麾下数位将领,并夺得了罗汝才的帅旗。】

...

“狗鞑子!”崇祯时空,张献忠看到天幕提到自己,愤怒的拍打起了桌子。

清朝,各时空,顺治,康熙,雍正等皇帝露出了尴尬的神色。

乾隆瞬间又气得跳脚了。

秦二世时空,朱元璋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这个张献忠,之前天幕已经说过他一些事情,现在在听到,倒是没有当初那么暴怒。

农民起义军!哎!

...

【曾担任过兵部尚书,时任礼部尚书的杨嗣昌自请入川镇压起义军。

他主张的战略为驱贼入川,所以便把四川的精锐全都调到了楚地作战,留下四川巡抚邵捷春带着两万老弱病残在重庆防守。

要说这个杨嗣昌,倒是也颇有能力,他看出来这些农民军就会到处流窜,乱打,根本不会经营根据地,以至于没有稳定的后方提供兵员、粮草。

所以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计划,绞杀起义军。

这个计划大致就是在农民军活动最频繁的四个地区派四名巡抚镇守,下重兵围剿,在六个边角用六个巡抚镇守,防止义军逃窜到其他地区,一步步压缩农民军的活动空间,逐渐困死他们,一改过去追在农民军屁股后面到处跑的情况。

这个计划从崇祯十年,1637年,开始实施,一时之间倒是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第一代闯王高迎祥被杀,二代闯王李自成一度被孙传庭打得只剩下十八个人躲到山里,张献忠投降。

所以啊,这明末的农民起义军和元末的农民起义军相比,水平确实差了很多啊。

只不过,还是那句戏言。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满饷何处领?满洲皇太极。

但是,没钱啊!

当然,皇太极那时候也没啥钱,但他们喜欢抢,抢到的大多归自己,所以士兵都很积极。

而明军身为官军,自然是不能跟皇太极那样干。

但是,实际上,怕是也差不多了,不然哪来的那么多农民军。

为了有足够的军饷,杨嗣昌向崇祯建议再次加征饷。

当时,卢象升就表示过反对,认为不能再找穷人刮皮刮骨了,应该找那些官绅富豪拿钱。

但是,这样的事情在王朝末期,那些既得利益集团实力庞大,换朱元璋怕都是有可能搞不定。

毕竟,元末的朱元璋是起义军,他靠的也是无数的农民,就是去打掉那些利益集团的。

换到明末,他就变成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最大代言人,朝自己的根本下手,那怕是会直接被掀了吧。

正是那一句,攻守之势异也!

当然,这也不一定。】

...

“哼,咱搞不定?咱杀他个天昏地暗,他们敢不交钱!”朱元璋顿时就是一声冷哼。

...

【原本,明朝的形势还不错,张献忠被左良玉打得九个老婆丢了七个。

罗汝才被秦良玉爆捶了一顿,又想要投降了。

但这个时候,明军这边又出了大问题。

左良玉这个军头,也学起了努尔哈赤义父李成梁那样养寇自重,坐看张献忠逃跑,面对杨嗣昌的九次命令都拒不执行。

贺人龙消极行动,最后军队甚至发生哗变,回了陕西老家。

各地巡抚也开始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他们将各自的兵力都部署在各大关口,只要义军不进入他们的地盘就行了。

这样的情况,让我想起了当年国府微操大师以几十万大军如铁桶之势围剿红色军团,一度差点将红色军团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最后还是伟人重新出山,也是利用了国府军头们自扫门前雪的心态,一个声东击西的战术反复操作多次,连着四次横渡赤水河,硬是把敌军玩得团团转,将铁桶之势搅成乱麻,然后逃出生天。】

...

“反复操作?四次?那什么微操大师难道跟赵光义一样?”朱元璋疑惑道。

“一个计策反复使用,居然还能成功,要不就是那人洞悉人心如明镜,要不就是那微...太平庸。”

赵匡胤话说到一半,就停顿了一下,脸上露出了尴尬之色。

因为他想起自己的那个混账弟弟,也被叫做微操大师。

...【杨嗣昌的情况也类似,他的十面张网计划破产。

张献忠和罗汝才碰到了一起,躲进巫山附近的山区里休养生息,招兵买马去了。

而秦良玉这边呢?

她很无奈!

邵捷春消极防守重庆,让秦良玉和张令都守在重庆的附近,而不是去防守那些险要关隘。

秦良玉曾无奈感慨,这布防漏洞百出,到时候跟着邵捷春一起死,耻辱。

随着张献忠和罗汝才再次竖旗,邵捷春便移师到了大昌(巫山大昌镇)。

但是邵捷春的布置出了问题,他本来就兵少,还分了许多兵去驻守各个要道关隘,想要将张罗二人挡在夔东。

杨嗣昌的监军万元吉和秦良玉都认为这样布置不对,应该要收缩兵力,重点防御。

但是,此时已经来不及了。

张罗联军先后攻破好几个防守薄弱的关隘,直逼大昌。

邵捷春立马让秦良玉和张令前去救援,务必保住大昌城。

但是还没赶到,大昌就被攻占,张令只好先在竹箘坪停下,等待和秦良玉会合,阻击张罗联军。

这张令,号称神弩将,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身体还算硬朗,还能开硬弓。

只是这一次,张献忠派出了李定国,单枪匹马去见张令。

张令因为对方只有一个人而没有防备,带着几个人就出了大营,结果被李定突发一箭,射中咽喉!

明军主帅阵亡,瞬间大乱。

张献忠罗汝才趁机带着大部队冲杀过来,明军四散奔逃。

秦良玉恰好赶过来,急忙迎战。

但仓促之下,既有明军溃兵的冲击,更有义军骑兵的冲击,再加上这里比较平坦。

一时间,自是十分的危险。

但好在白杆兵训练有素,虽然处在逆风,但也很快稳住阵型,边打边快速撤退,战斗了很久,终于撤退到一处山坡上安营扎寨。

有了地势上的帮助,白杆兵打退了张罗联军的数次进攻,但也被包围了。

因为明军早就被打丧胆了,根本不可能会有援军,困守就是等死。

于是,秦良玉选择在夜间突围。

但这一招,张献忠他们也预料得到,就设下层层伏兵。

最终,秦良玉只得几十人突出了重围,逃回了重庆。

这就是竹箘坪之战,也是这位巾帼女将最遗憾的一战。

但是,没有办法,秦良玉虽然号称带着三万兵,但打仗嘛,一般都会把数字夸大,用来吓唬敌人,再加上她的兵源都来源于石柱一个地方,估计实际就一万人左右。

而且,因为连连征战,消耗不少,估计其中真正的白杆兵精锐也就两千人左右,其他可能都是临时征召或者没有太多训练的士兵。

正所谓面面俱到,那就是四处漏风,倘若一开始明军就集中兵力,只重点防御几个重要城池或者关隘,或许情况就会好很多。

秦良玉回去之后,找到邵捷春,说她还可以回去再召集两万士兵前来,但是军饷她只能供应一半,另一半得官府帮忙。

邵捷春与杨嗣昌不太和平,加上仓库里也没有足够的粮草,便拒绝了秦良玉的请求。

秦良玉只好遗憾的带着仅剩的几十个随从回到了石柱。

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陷武昌,将疑似非上一代楚王之子的楚王朱华奎丢入江中溺死。

要说这个楚王,那也是自己找死!

张献忠攻打武昌之时,湖广的官员齐聚楚王府,又哭又跪求楚王捐钱充作军饷。

朱华奎指着洪武朝赐下的裹金交椅说:“就这个,其他没有。”

当然,那些官员有没有钱,那就没有记载了。

后来,张献忠将他的钱财全部都一锅端了,据说是金银数百万,装了数百车。

张献忠大笑说:“有这么多钱不用来守城,傻子!”】

...

秦朝时空,朱元璋都气到冒烟了,大骂不止:“老六,你这个王八蛋,等咱回去,看咱打不死你!可惜了我大明如此忠诚的女将军啊,一腔报国热血,却只能被这些废物蠢货给浪费。”

赵匡胤感叹道:“朱兄,消消气,唉,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些人宁愿身死国灭,都不愿意把钱拿出来呢?”

...

明洪武时空,朱桢脸色大变,吓得浑身颤抖!

虽说这都是他不知道哪一代的子孙了,但朱元璋肯定不管这么多,最少估计都得挨一顿耳光了。

说不定,万一严重一点,还要吃一顿竹鞭炒肉,甚至是荆棘炒肉。

在秦二世时空帮忙的朱棣愤怒的吼道:“混账东西,楚王是吧?朱华奎!找不了你,那就找你祖宗!”

崇祯时空,“我朕他娘/*-/--*#¥@,狗东西!老子,朱华奎,你该死!朕要削藩!朕要抄了你的家!全都通通处死!”

...

清朝,乾隆呵呵一笑,道:“看吧,这就是明国,那些什么王爷官员的,真是蠢货到家了,宁愿守着钱财,最后被人一锅端,也不愿意拿出来帮助...”说着,说着,乾隆就变了脸色,再也说不下去了,因为好像真是大哥莫说二哥,哪个王朝最后都是这样。

...

【说真的,有时候是真的想不明白,每到王朝末期,其实如果这些既得利益者能够让利给天下穷苦百姓,或许就能很快让天下安定下来,但他们总是不肯去做,反而还要继续刮,最后刮来刮去,被别人一锅端。

当然,其实也能想得明白。

这些人怕就是想着,要让得大家一起同时让,不然就是谁先让谁死,让到一定的程度,最后面的一点都可以不用让,天下就已经稳定了。

所以要挺住,挺到下个朝代,还能继续荣华富贵。

但往往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别人给一锅烩了,能够挺过去的真的很少。

只怕也就除了那靠着孔子老祖宗的功劳吃了几千年,几千年来却无功无德衍圣公家族了。】

...

各朝,衍圣公家族的人看到这个,都想要跪下求别提了。

他们现在的日子那可真是难过,不仅名声臭了,在多个时空,他们的地都被收走了,简直要了老命。

“这些愚蠢的东西,活该他们被一锅烩!一群守财奴!废物,混账!”朱元璋骂道。

...

【话说,张献忠攻下武昌之后,再次盯上了四川。

此时,秦良玉已经七十岁了!

这位女将军依旧还在为着大明担心,还在想着为大明出谋划策。

她找到巡抚陈士奇,向他说明整个四川的形势,建议他派兵扼守十三处重要关隘,但陈士奇不许。

她又找到巡按刘之勃,他倒是很认可秦良玉的策略,但是他没兵。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再次进攻夔州。

这一年,是大明宣告灭亡的一年。

秦良玉依旧选择了带兵前往夔州,抵抗义军,但因为寡不敌众,又失败了!

张献忠占领四川之后建立大西,四处招降土司。

此时的秦良玉,已经是没有多少力气可以发挥了,她没办法帮大明平定天下,但却还勉强可以保护一方平安。

当时石柱的军事力量已经十分弱小,有的人建议投降,有的人建议转移到其他地区,免得张献忠来打。

但秦良玉对部下说:“我兄弟二人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国恩二十年。到现在这种地步,也敢与贼势不两立!”

于是,秦良玉写下了《固守石柱檄文》,发誓要和石柱共存亡,同时派人守住石柱各处要塞。

此时张献忠虽然在四川实力强大,但因为和秦良玉这辈子打了不知道多少次仗,因此他也不敢靠近石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