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326章 各种背水一战

“对啊,你去哪里了?你不是兵仙吗?”项羽看向了韩信。

韩信摇摇头,道:“我也不知道。”

...

秦二世时空,嬴政道:“韩信去哪里了,好像是在打章邯?”

...

汉高祖时空,刘帮道:“这还有疑问?”

...

【关于彭城之战,韩信在哪里,是很多人的疑惑。

不少人觉得,要是由韩信来主持彭城之战,说不定刘邦就不会输了。

那么韩信到底在哪里呢?

有人认为,韩信在关中跟章邯较劲,因为章邯虽然一直困守废丘(西安市长安区),但直到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才城破自杀。

也有人认为,韩信跟着刘邦在彭城一起被打的大败。

我们来看看史料记录:

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汉二年,出关...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

班固的《汉书·韩信传》记载:

“汉王举兵...;二年,出关...击楚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发兵与汉王会荥阳。”

有人就说,快看,不是说韩信四月到彭城了吗?

但是,这个四月四月,和前面的八月和汉二年联系起来,很明显说的是刘邦,不是韩信。

但是又有人说了,韩信收兵,不就是说在收拢溃兵吗?

说明韩信也是跟着一起败了!

班固在记录汉朝早期历史时,多采用了《史记》的说法,但他在这一段,改动了两个地方,一个就是少了四月,直接变成了出关收诸侯攻击楚国彭城。

第二个就是将收兵改为了发兵。

因此,有人就认为,这是班固意识到了司马迁在这里用收兵容易造成歧义,比如是收拢溃兵,还是收集未参战的其他地方的兵马来支援刘邦?

所以改成发兵,那就跟萧何发兵来支援刘邦一样,证明韩信并未参与彭城之战。

但是,有人就要问了,韩信要是没跟着刘邦参加彭城之战,那在干什么?

要是在围困章邯的话,那四月刘邦在彭城吃了个大的,然后立马通知一千六百里之外的韩信,然后韩信又带着兵马赶路八百多里,五月就来到荥阳?

不过,我感觉应该有可能。

可能刘邦吃败仗之后,派人加急送信,然后韩信坐船从渭水入黄河赶来荥阳。

这古人啊,记录文字总是能省则省,好多句子到了后世都容易衍生出各种意思。

比如《抡语》上说“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知道了去你家的道路,晚上你就可以去死了。

开个玩笑,哈哈。

不过,管他呢,反正彭城之战刘邦是败了。】

...

历朝时空,无数的学子在这一刻都懵逼了。

“什么?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这个意思吗?”汉武帝吃惊的看向了董仲舒。

董仲舒差点没摔倒在地上,“这,这,怎么能这样理解呢,这不是风牛马不相及吗?”

他要崩溃了,这要不是上天,而是他的朋友或者学生这样说,他非得哐哐两耳光过去。

“这个解释挺有趣的,朕感觉很有道理,要消灭敌人,必须要知道对方的地址和道路!如果不知道,那肯定就迷路了。”

汉武帝哈哈大笑了起来。

李广:“...”

...

秦二世时空,嬴政不由得笑道:“这个《抡语》有意思,要是这样解释的话,那也还不错。”

前线,朱元璋道:“抡语,不错,抡起胳膊打人吗?这解释还真是很符合这个名字,看来咱回去也可以找人改一下,这儒家学说啊,太软了,正好加一些这样的内容进去。”

始皇时空,监国太子扶苏完全的懵逼了。

...

【在得到萧何等人的支援后,汉军和楚军发生了一场在京索(荥阳附近)之战,可能规模不大,但汉军总算是将楚军顶了回去,无法再继续向西打。

彭城之战到此完结。

之前投降刘邦的诸侯王纷纷反叛,又都投向了项羽。

魏王豹找了借口,脱离了刘邦的控制,回到封国,切断汉军的后路,想要和楚军议和。

这个时候,韩信才真正的开始独领一军,开始了他兵仙的传奇之路。

韩信以佯攻的计谋,使得魏王豹中计,隔着黄河瞪眼,然后又派高邑等人从另一路偷袭魏国都城安邑。

魏王豹仓皇之下,迎战韩信,战败,被俘虏,魏国被改为河东郡。

拿下魏国之后,韩信又向刘邦请三万兵,准备攻打燕赵,再打齐国,然后断绝楚军粮道。

刘邦答应了。

于是,很快韩信就打败了代国的国相夏说,至于代王陈馀则是在赵王赵歇那里,这两个人是你立我为赵王,我立你为代王的关系。

随后,刘邦就立马调走了韩信麾下的几万精锐回去防守荥阳

韩信和张耳则是带着20万军队来到了井陉,准备攻打赵国。留下了名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谋士李左车向陈馀建议,说:

井陉口这地方狭窄,韩信大军定然是大排长龙,粮草必然会落后大军。

只要让他带三万人,去后面截断韩信的粮道,大王只需要深沟高垒,无需和韩信交战,到时候韩信定然被卡在中间,进不得退不了,必败。

但是陈馀这人是个奇葩,跟春秋时期的宋襄公整天讲仁义之师的二傻子一样,他整天就说正义之师直接打就行了,用什么计谋?

对于李左车的建议,他说韩信号称二十万,实际也就几千人,这还要避战不出?要是让其他人知道了,还以为我们不敢打呢。

当然,实际上,韩信的军力大约在三万左右,赵国是20万左右。

韩信打探到陈馀没有采用李左车的建议之后,十分的开心,直接就把军队开到了距离井陉口三十里左右的地方扎营。

然后,他又提前派出两千人带着汉军的旗帜潜伏了起来。

接着,韩信又派了一万人跑到河边去列阵。

赵军看到韩信搞这种事情,都大笑不止,认为韩信这是要自己玩死自己,到时候跑路都没地方跑。

等到天亮,韩信就下令进军,赵军也出战,双方大战了很久,韩信军丢盔弃甲,退到了河边。

赵军见状,立马倾巢而出,追杀韩信。

韩信军一时间被打得有点懵,于是韩信大声呼喊:“还不敢奋力死战?再往后退就要下河喂鱼了。”

于是,韩信军奋力拼杀,稳住了阵脚。

而就在这个时候,之前韩信埋伏的两千轻骑兵已经出动,直冲赵军大营,然后拔掉了赵军的旗帜,换上了早就准备好的汉军旗帜。

这边,赵军见久攻不下汉军军阵,就想退回去休整一波。

结果,这下好了,汉军两边都开始嚷嚷,赵军一看,自己后方大营全都是汉军的旗帜,以为赵王已经完犊子了,顿时全军混乱,四散奔逃。

随后,韩信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

张耳终于弄死了他这个“好兄弟”陈馀,赵王歇被俘虏!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背水一战”,和项羽的“破釜沉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典案例。

据说,韩信就是模仿的项羽,他成功了。

但是,在后世有更多人模仿韩信,但基本都失败了,

比如着名的赵括二代马谡,在街亭玩背山一战,结果被张合打得丢下军队跑了,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了。

南北朝时期,南齐也搞类似的战术,被萧衍干翻了。

到了北宋末期,那更是丢人,一万北宋废物军靠着河边,结果金军出动了五百人就把这一万人给赶进了河里。

近代还有国府将领张灵甫,也是背山一战,被红色军团全歼!】

...

蜀汉后主时空,诸葛亮长叹了一口气。

...

秦二世时空,赵匡胤都要气炸了。

一万打五百,还背水一战!

...

汉高祖时空,刘邦哈哈一笑,道:“哈哈,兵仙就是兵仙,乱学兵仙是要吃大亏的,这只能说明,那后世人真的很蠢啊!”

...

唐太宗时空,李承乾很是好奇,道:“代国公,为什么韩信和项羽能胜利,其他人都失败了呢?”

李靖道:“太子殿下,后面的臣不知道情况,不好说,但是马谡,南齐这几次,都是只学了个形状,而没有理解背水一战真正的道理,所以都失败了。”

...

【为啥其他人都失败了呢?

其实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项羽的巨鹿之战,他是先侦查了秦军的情况,然后派了英布等人先行猛攻章邯军团和王离军团之间的运粮甬道,隔绝了两军之后,使王离军团断粮。

然后他才渡河砸锅沉船,向王离军团发动猛攻,暴打王翦的孙子,为自己的爷爷项燕报仇。

这一场战役,没有多少奇谋妙计,但项羽也是洞悉了战场局势,对敌我双方力量评估到位,才敢发动这样一场决死之战。

巨鹿之战,表现出的是项羽和楚军的勇猛无畏。

而韩信的背水一战,则更多的是表现在奇谋妙计方面。

首先,韩信和项羽一样,也在战前对敌我双方进行了有效的评估。

韩信了解陈馀的性格,清楚他的作战风格,所以才能保证陈馀肯定上当。

其次,背水一战之中,那背水列阵的士兵,和项羽的楚军不一样,不是真正的杀招,而是诱饵。

这一战的精髓在于那提前埋伏的两千偷家士兵,同时韩信还准备了后手,除了一万士兵之外,后面还有军队在严阵以待,随时防备那一万人挡不住赵军之时,就可以马上出来顶住赵军,稳住阵型。

那么,马谡在干嘛呢,诸葛亮派他去守街亭,挡住魏军的进攻,本来只要占领城池坚守,拖住魏军就行了。

但马谡偏偏要跑到附近的山上去扎营,想来个居高临下,打败魏军。偏偏那山上又缺水。

张合一来,发现这个二傻子这么干,那是当即就把蜀军取水的通道给截断了,然后围而不攻,耗尽蜀军锐气,再一鼓作气冲上去,击败了蜀军。

至于北宋那什么背水一战,我不是很清楚具体情况,据说是一万宋军也玩背水一战,结果金兵派出五百精骑一顿猛冲,就给宋军赶下了河。

按这个情况来说,那决定这么干的宋军将领,肯定也是个傻叉。

记得韩信说过,双方都是乌合之众之类的话,按这个意思,就是说韩信已经说明了背水一战之所以能胜利的原因。

乌合之众被逼到绝路了,能为了求生而奋勇杀敌,所以战斗力提升了。

而对方也是乌合之众,那么在遇到顽强抵抗之后,士气受挫,攻击力度和攻击**自然减弱。

一增一减,所以汉军顶住和赵军。

而北宋末期的宋军,虽然是叫做正规军,但估计也就跟乌合之众差不多,而金军呢?那可是刚刚开国不久的精锐部队。

这样的敌我情况下,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在找死啊。

当然,后世还有更搞笑的,那就是主将在开战前把退路全毁了,然后在士兵面前大喊:“不胜利,宁可死。”

结果呢?士兵们被哄得嗷嗷叫,而主将自己在一开战的时候,就直接顺着自己悄悄留下的退路,跑到后方去遥控指挥部队,简直把人笑死吗?

就这样还敢学别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

“我……%¥#,这他娘的是什么样的将军才能干得出来这样的事情?让士兵去死战,自己先跑路?这要是我大汉的将领,非得诛他九族!”刘邦直接懵了。

韩信也懵了,就连从不带兵的萧何也懵了。

这种自断大军后路,又自己跑路的,不用说,肯定输得很惨!

...

“什么东西?还有这样的将军?这种将军是那个朝代的混账玩意?”朱棣一脸的惊愕。

...

【所以,正如大画家齐白石说的那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也就是,学习他作画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思想之中,就能学好。

要是一味的仿造他画画的风格,即使学的再像,也没什么太大的成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