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402章 九品中正制

“对啊,到底是谁的责任,朕看就是你,你这个混账玩意,你这个狗不食汝余的东西!”

汉献帝时空,魏武帝曹操抓着曹丕狠狠的抽打着耳光。

曹丕极力狡辩道:“不是我啊,父皇,绝对不是我啊,上天还说我的干得不错,一定是曹叡,一定是那个曹叡。”

曹操怒道:“还敢推卸责任!”

...

曹叡时空,他也是面色惨白的看着天幕,自己后面三个皇帝都是傀儡,那这亡国之君的帽子不就得往自己头上扣了?

...

“相父,你觉得这个锅应该给谁啊?朕看就是那曹丕。”后主刘禅说道。

诸葛亮沉思了一下道:“陛下圣明,臣也觉得应该是,记得天幕好像说过是他为了篡夺大汉的帝位,向世家让渡了许多的权力。”

...

【按照当代很多网友的看法,这口锅大概是要往曹魏开国之君曹丕的头上扣的。

这可不是那种明亡于朱元璋的瞎扯淡的说法,是实实在在有依据的。

其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一种说法就是,曹丕为了获得篡位称帝的支持,向世家大族让渡了很多的权力。

在这个同时,或许是因为当年和自己的弟弟曹植争夺世子之位的事情,让他在称帝之后,也对宗室的力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打压。

另外,为了防止出现汉朝的外戚干政的问题,曹魏的外戚力量也被极大的限制。

所以,在司马懿篡权夺位之时,这两股力量可以说是毫无力量。】

...

“混账王八羔子,是哪个混账玩意说大明亡于老子的?三百年的事情,老子还管得了吗?又是那些老鼠辫?”

朱元璋顿时跳脚起来。

...

“看吧,就是你这个玩意!”曹操又是哐哐哐几巴掌。

...

“呵呵,活该,让你篡夺我大汉江山,这就是报应。”汉高祖刘邦气哼哼的说道。

...

“世家!”汉武帝眼冒金光。

...

【就比如曹叡的郭皇后,后来的郭太后,其本身被曹丕当初那一句太后不得干政,后族不得担任辅政大臣给限制得死死的。

但司马家却要挟着她发布了废帝,立新帝等一系列诏令。

虽然,从曹丕这个开国之君的命令来看,郭太后的诏令都是不合法的,但在司马懿掌握大权的情况下,这却成了司马家一系列操作的合法性的来源。

但是,难道怪郭太后吗?她也不过是一个毫无政治力量的,只是名叫太后的人罢了,难道要求她必须和曹髦一样刚烈?

而在曹丕推行的所有政策之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的由陈群搞出来的九品中正制,也就是九品官人制度。

这意思大概就是由各地州郡推选一名大中正,然后大中正选出一堆小中正,最后由这些中正对天下的人才进行评定,划分等级,然后推举给朝廷。

这是和察举制、科举制被并称为华夏古代人才选拔的三大制度之一。

但是,它的名声在普通人眼里却是稀烂。

因为有一句着名的形容它的话,叫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客观来说,九品中正制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比如相对于已经崩溃的可以说已经没有标准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算是重新制定了选拔官吏的标准。

又比如将各地长官征辟幕僚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回到了中央。

然而,其消极意义却实在是有点大过头了。

按照九品中正制的人才评价标准,其可以总结为三点,家世,品德,才能。

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家世和其他两者的权重还能做到不是很失衡,还能有那么一点制约以前那种察举制会形成朋党的风气。

但是其中正官基本都是出自于世家大族,因此很快就沦为了世家大族掌握大权的工具。

并且逐渐的,三大标准里的品德和才能被挤压到可以忽略不计了,九品中正制彻底的成为了比拼家世的工具。

有人要说了,九品中正制最后的官吏任命还是要朝廷确认才行的,也没那么的不堪。

但有个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我们没有权力任命谁为某某官,但只要候选人全是我们的就可以了,这有什么区别吗?”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十分出名的现象,就是出现了很多被称为不慕名利,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名士。

比如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啊,陶渊明这些。

这其中,一部分人是故意这样,在被征召之时故意拒绝,然后显得自己很有德行,不慕名利,实际上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名誉,之后好出任更高级的官职。

但更多的则是那些寒门子弟对黑暗世道的无奈,有心匡扶国家,却因为没有家世,就算出去,最多也就只能得个下品小官,所以干脆就什么也不管,整天喝酒吃五石散,放浪形骸。

因此,网友们常说,曹操努力了一辈子,大力的打压世家,提拔寒门,发布唯才是举令,结果被曹丕一朝就废了他的一生的努力。在很多的三国穿越小说里,主角往往凭借着后来人对历史的熟悉,大肆收揽三国时期的人才,但是陈群则是经常成为必被弄死的一个。】

...

“吾...简直...”

汉献帝时空,陈群一翻白眼,晕了过去!

...

“看吧,朕让你扶持世家,朕让你为了皇位向世家妥协!”曹操一边大骂,一边抽打着曹丕。

曹丕被抽得是哭爹喊娘,脸已经红成了猪头。

...

【那么曹叡呢?

曹叡和曹丕一样,同样在打压宗室的力量。

按道理说,一般有作为的帝王,都应该知道平衡的重要性。

事实上,曹丕和曹叡也知道平衡的作用,但他们打压宗室太过头了,矫枉过正,以至于宗室力量一蹶不振。

虽然宗室和世家的力量,在他们在世的时候,看上去还是相对平衡的。

但实际上只有曹真曹休这样跟随过曹操征战四方的仅存的硕果在支撑着,他们还能顶得住世家。

但是再往后呢?宗室人才,几乎算是完全凋零。

有句话叫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宗室的林子小,完全没法和世家的林子相比。

在曹叡的后期,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就比如在公元237年,曹魏大臣陈矫病重,曹叡去看望他,就问他:“司马懿忠诚正直,是否是可以将国家托付给他呢?”

陈矫说:“这是朝廷上下的希望吧,但是能不能托付江山,那我就不知道了。”

又比如曹叡还是王爷的时候,担任过他老师,多次劝谏曹叡不要大兴土木的大臣高堂隆,在死的时候,还在继续劝谏曹叡,并且告诉曹叡:

“本朝初年的时候,宫内的燕子窝里出现了一对全身赤红的鸟儿,这可真是一个稀奇的现象。

所以陛下应该预防有鹰扬之臣出现,陛下应该让诸王在封地内建立军队,星罗棋布一般,遍布天下,镇守各大要镇,拱卫皇室。”

只可惜,曹叡并没有听进去。

或许,他还是提防着宗室作乱,就像是以前的七国之乱一样。

那么,高堂隆的建议是否一定正确呢?这个嘛,不好说。

但是一切都要落在平衡二字身上!

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就像后来的司马炎,他吸取了曹魏的教训,为了避免出现自己家这样的人,所以干脆大封诸侯王,并且不断增强他们的权力,最后还选了个智障当皇帝。

结果没多久,就把西晋给搞垮了!

这又是一次矫枉过正!

总之,最后,本博主觉得曹魏灭亡锅,应该扣在曹丕和曹叡两人的头上,其中曹丕顶大锅,曹叡扛小锅。

大家觉得呢?】

...

汉献帝时空,曹操打得手疼了,直接拿来了鞭子。

“朕让你九品中正制!”

“朕让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朕让你矫枉过正,拼命打压宗室!”

“朕让你向世家妥协!”

“朕让你害死冲儿!”

“别打了,父皇,别打了,不要再打了,再打儿臣就要死了,儿臣没有害冲弟啊,那不都说了是野史吗?冲弟还好好的啊。”

...

蜀汉昭烈帝时空(曹丕时空)

刘备叹了一口气道:“平衡,平衡!”

...

魏文帝曹丕沉着脸道:“不可能,朕是开国之君,怎么可能是亡国之君,不可能...司马老贼已经被朕处死了,他司马家都已经彻底完蛋了,绝对不可能。”

曹丕疯狂的怒吼了一顿之后,稳定下情绪,无力的撑着桌子,道:“难道,难道真的是朕的问题吗?没了司马家,还会有其他人...”

这话一出,群臣都懵了!他们一个个的都被吓了一大跳!

...

“相父,你怎么看?”后主刘禅看向诸葛亮问道。

诸葛亮沉思后道:“如此说来,这曹丕的确是难辞其咎,不过,这博学之主说的没错,平衡二字,乃是精髓,但也往往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

后主道:“那怎么办啊?朕记得博主也说过,咱们大汉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可千万不能失衡啊。”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陛下,不用担心,现在汉中有鹏举坐镇,虽然他现在还很年轻,但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才能,守住汉中完全没问题,假以时日,冲出汉中也是指日可待。

臣现在就留在朝堂之上,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处理政务,只期望陛下一定不要再贪玩,一定要跟着臣好好的学呀。

同时,臣也得改变自己过去大小事一肩挑的毛病,得让后生晚辈们获得更多的历练机会才是。”

后主道:“好的,好的,朕一定好好学习,一定不能让曹魏,特别是司马家那种垃圾得到天下,祸害我华夏。”

...

东吴大帝孙权笑呵呵道:“呵呵,都是废物,也就曹操,刘备还行,曹丕是个什么东西,刘禅是个什么东西,废物罢了!”在天幕经常被忽略,一提到就是嘲讽的孙权,看到曹魏的事情,别提有多高兴了。

然而,没过几个时间,他的笑容就僵硬了。

...

【曹魏说完了,咱们来看看东吴的情况吧。

话说,其实,东吴不好说,为什么不好说呢,因为我不太了解东吴的情况!】

...

“你...可恶,凭什么不了解我东...大吴!”

大皇帝孙权僵硬的表情变得十分的黑。

什么意思?不了解东吴的情况?是说他没存在感吗?

...

【东吴总共有四个皇帝,分别是: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废帝孙亮、太宗景皇帝孙休、末帝孙皓。

在公元229年的时候,大魏吴王孙权在武昌登基称帝,国号为吴,史称东吴或者孙吴。

孙权当了24年的皇帝,71岁的时候死了。

虽然现在的网友们常称呼孙权为江东鼠辈,但是孙权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当然这里说的是政治能力,绝对不是军事能力哈。

孙权执掌江东时期,还是做了很多的政绩的,开疆拓土,发展经济,特别要提一点就是孙权还开发了夷洲,也就是现在的台湾。

所以,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虽然合肥十万送人头,但其他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

...

“混账,混账!可恶!可恶!”

东吴大帝孙权瞬间绷不住了!

...

魏武帝曹操顿时从刚刚曹魏被盘点的郁闷,生气之中解放了出来,脸上露出了笑容。

“朕这样说的吗?”

...

曹髦时空,所有人都看向了张辽!

...

汉武帝时空,辛弃疾一脸的无语!

...

【除了军事上,孙权在晚年干了一件很蠢的事情。

那便是着名的“二宫之争。”

这事起源呢,乃是因为被他寄予厚望、颇有能力、名声很好的太子孙登在241年逝世了,享年31岁。

六十岁的孙权一下子就懵了,就跟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没了一样。

培养了这么多年,一下子没了,怎么办?

朱元璋是认定了太子的儿子,全力培养,尽力铺路,断绝其他皇子、皇孙的心思。

只是朱元璋终究是看错了人,被朱允炆给忽悠了。

就比如朱元璋曾问要是那些藩王不老实怎么办?朱允炆就说,都是一家人,能忍的就忍了,实在没办法的,那就列举他的罪状,以天下大义压他们,剥夺他们的权力,还要反抗的,就派兵镇压他们,最后让他们在家好好养老。

结果朱允炆一上台,就什么都变了,有罪无罪都是有罪,有罪就得往死里按,最终没有按住朱棣!】

...

“可恶,好好的扯我大明的事情干什么?”

一直看戏并学习知识的朱元璋瞬间暴跳如雷。

...

朱棣:“唉,又说!”

...

建文帝时空,朱允炆黑着脸,道:“可恶,可恶,怎么办?燕王那叛逆现在实力越来越强了,好多人都跑去投靠他了,怎么办?”

原来,自从天幕曝光了朱棣的功绩之后,特别是朱棣和朱元璋联合行动了两次之后,很多大臣,特别是武将勋贵都跑去投靠了朱棣去了。

按照天幕的揭示,朱允炆本来就是要输的,现在这情况,只怕是要输得更快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