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497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所以,因为太平天国的骨气,让列强们知道了,还是满清好啊!

因此,后来列强又是出兵,又是出武器装备的,在曾国藩的统帅下,和李鸿章,左宗棠一起,最终灭亡了太平天国。】

...

“哎”永乐时空,左宗棠用手捂着自己的额头长叹了一口气。

...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这也是几千年时间里,许多农民起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果简单点来说,就是农民起义很多时候,只会破坏原有的秩序,却无法建立起新的秩序。

这破而后立,只有第一步的破,而没有第二步的立。

那没有破这一过程,直接立行不行呢?

想要不破而立,大概就是变法改革吧。

但变法改革其实也是破而后立,只不过是小破,不是大破!

只是,变法改革往往都会既得利益者的反对而最终失败。

所以,不破掉原有的秩序,很难建立起新的秩序。

而历史上的农民义军,刚开始,往往是打土豪分田地,完成了土地、财富的重新分配,但因为没有有效的组织新农民的力量,无法源源不断的生产出价值。

就像李自成的口号:“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口号就有严重的问题,不纳粮,军队吃什么啊?打土豪这种事情,是一锤子的买卖,不可能一直靠这个呀。

那么,在古代,地主乡绅是民间基层管理者,无数的农民都需要他们来组织,才能形成统一之力。

所以,如果没有找到替代地主乡绅的功能之前,对他们一味的打击排挤,就相当于失去了对广大百姓的组织力,控制力。

这样,即使兵锋盛行一时,但后继无力啊!

就像整个历史上,新王朝的建立,少不了农民起义打头阵,去破坏原有的秩序,但最终却是另外的人,站在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秩序,得到了最终的果实。

而整个华夏的历史上真正成功建立了新时代的农民起义就两个。

一个是朱元璋,一个就是新华夏。】

...

“啊~~那吾究竟要怎么样才能成功啊!”张角仰天长叹。

...

“哎,路在何方呢?虽然天幕您说得有道理,可是朕总感觉有些似懂非懂,总是没办法完全理解啊。”

唐僖宗时空,黄巢不由得感叹道。

...

元顺帝时空:“可恶,这朱元璋到底藏在什么地方啊,怎么就是找不到啊!”

...

崇祯时空,李自成叹气道:“算了,不想这些了,反正也没那个能力,现在打这些苟日的地主也挺开心。”

...

明朝,洪武时空,朱元璋嘿嘿一笑,脸上的得意之色,那是溢于言表,完全掩盖不住。

...

“咋的了,朕不算吗?朕也是农民啊,朕当年也就是一个亭长,这能不算农民吗?朕家里也是靠种地为生的!难道非得要端个碗去讨饭才算农民吗?”

汉高祖刘邦很是不服气的说道。

这一幕,上了天,顿时引来了无数观众的哄堂大笑。

而朱元璋看到刘邦这样子,脸色一下子就垮了下来。

...

【而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很聪明。

说起来,他也是很讨厌地主的。

当年他一家人被饿死了,想要找个地方埋葬爹娘都不行,跪在地主刘德面前苦苦哀求,都被无情拒绝。

幸好有个叫做刘继祖的人看他们兄弟实在可怜,给了他们一块地,让他们埋葬了父母。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回老家,刘德差点被吓死了,还好朱元璋和当年的韩信没有为难屠夫一样,不仅没有整刘德,还给刘德赏赐了一些地。

而帮助过他的刘继祖呢?

早就死了,于是朱元璋找到了刘继祖的儿子,给他封了个义惠候,一直传到了明朝灭亡。

但即便是朱元璋很讨厌地主,但他知道,离开了地主还真不行。

所以,在他有实力之后,就开始拉拢团结这些地主乡绅文人等阶级,快速的恢复了战乱地区的生产经济秩序。

所以,有人说,朱元璋刚开始算是农民起义,代表着农民阶级的利益,但是后来就转变成了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这是他没有和其他农民起义都遭到失败的很重要的原因。

而像李自成,那就是逮着地主就打,所以地主阶级自然就不愿意跟着他们混了。

而太平天国呢,倒是比李自成好一些。

他们倒是没有和地主完全对立,反倒是基本上一直在和地主合作。

只不过呢,因为他们的土地思想一直都是平分田地,虽然因为各种问题,并没有严格执行,但想要让他们多相信和器重地主,给与他们多高的地位,那也不可能。

所以,虽然当时的汉人地主,特别是大地主虽然也讨厌清朝,但在面对太平天国之时,还是愿意和满清一起对付太平天国。这就有点类似后来的国府时期,那些大地主宁可跟倭寇眉来眼去,也一直想要先干掉红色军团。

因为要和那些住“牛棚”的农民一样平起平坐,当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

“啊~噗!”

也不知道是哪一个时空,一个身穿长衫的读书人竟然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

历代时空的观众,没有人知道这个人究竟是谁。

但是,在各大时空的朝堂,气氛确实十分的严肃。

因为,这个问题,真的很严肃!

很多皇帝看着大臣的眼色都不是很好。

...

【那总结一下就是,农民起义往往是迫于生存压力而被迫举旗造反,很多都是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和思想纲领的。

这是极其重要的!

有了正确的思想纲领,才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哪怕是遇到一些挫折,也能修正回来。

但要是没纲领,那就是无头苍蝇,到处乱窜了。

其实,说起来,太平天国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纲领的。

就比如《天朝田亩制度》里面的一切土地归皇帝所有,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分田分地等等。

这其实就跟新华夏的一切土地国有,禁止私人所有,农村人都能分田分地差不多。

另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很多内容,其实都对后来的起义者们产生了很多的启发。

至于太平天国为什么失败了,用一句很正式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的纲领过于理想化,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需求。

具体来说的原因有很多,我也不是专业研究这个的。

不过其中有一点倒是可以说一下。

就比如新华夏之所以能不依靠地主就成功了,就是他们因为建立了自己的庞大的思想宣传队伍,深入到了基层百姓之中,从而使得朝廷不再需要地主去充当组织百姓力量的中间人。

地主,没用了!

所以,当60万对80万,优势在敌方,敌方还有坦克,卡车,飞机的时候。

他们一声号召,几百万的百姓就推起了小推车,源源不断的从后方给他们充足的后勤支援,硬是将敌人给打趴了下去!

当然,在他们几十年不断奋斗过程中,他们也犯过很多错,走过很多岔路。

但是最终因为他们始终坚持最初的理想,始终坚持站在最广大的穷苦百姓这一边,所以他们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改错,不断的尝试,最终走出了自己的康庄大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