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522章 农民起义新阶段

“又到朕了吗?不知道这次能讲些什么,能不能给朕指一条明路呢?”大齐皇帝黄巢叹气道。

...

【关于黄巢起义的全过程,此前已经概述,现在就不说了。

从农民起义的发展角度来说,这个时间,农民起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过去,农民起义往往没有什么明确的纲领和目标,一般都是反抗暴政,求个活路,最大的也不过是推翻当时的王朝。

就比如“伐无道,诛暴秦”。

又或者张角的太平道之中的太平二字,以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虽然已经有一些平等思想的体现,但实在过于模糊。

而从王仙芝的“天补平均大将军”和黄巢的“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的称号可以看出,当时的底层百姓对于贫富差距是十分的深恶痛绝。

这两个称号,也体现出了农民义军有了全新的奋斗目标和纲领。

平均!

均平!

虽然,这个口号还处在比较朴素的阶段,追求的也是赋税劳役平均,没有与之配合的一整套的政治纲领,但却是取得了无数百姓的支持。

从而这个阶段的农民起义规模空前庞大,不像之前那样,总是多路义军各自为战。

接下来,就是宋初的王小波、李顺起义了。】

...

“什么?怎么不多说一点啊,朕真的很需要指点啊!这仗到底要怎么打才能赢啊!”

黄巢十分着急的说道。

翰林学士皮日休道:“陛下,臣认为,咱们,咱们失败的重点不是军事错误,而是政治上,经济上的,所以咱们还是要根据天幕过去所有的知识结合咱们现在的情况,做出改善,当然军事上也一定要顶住,争取咱们稳定地盘的时间才行。”

“皮爱卿说得对,是朕总是把目光放到军事上了!咱们的主要问题不是军事...”黄巢也是连连点头。

...

“什么?宋初?宋初?这怎么可能?我大宋一片繁华,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就有起义!”宋太宗赵光义一脸的错愕。

...

赵匡胤看到赵光义的样子,顿时就怒了,对着天幕骂道:“你个蠢货,你上次不是带了史书回去的吗?你他娘...是没看吗?就是四川的起义!你个混账东西,还不知道,还不去消除矛盾,解决隐患!”

...

赵光义看到赵匡胤隔空骂自己,也是愣了一下,然后赶忙道:“来人啊,快去把朕带回来的史书拿过来,朕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

【话说,这次起义,可能在普通百姓这里不是很出名,但是在历史学者那里却是十分的有名。

为什么呢?

咱们先来看看大体的过程。

这话,还得从黄巢起义说起。

话说当年黄巢义军,席卷过关中,中原,江淮,岭南,福建等很多地方,消除了当地的许多的世家豪族大地主,从而释放出了许多的土地。

但他没有席卷过四川,并且唐朝的统治者每次躲避的时候,几乎都在往四川跑,这使得这里的世家豪族基本没有遭到什么清洗。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相比于乱战的中原,这里虽然出现了前蜀后蜀两个国,但总体上基本没什么大的战乱,所以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搜刮是越发的严重。

我们常说,宋朝是大型王朝里少有的从未抑制过土地兼并的朝代,因此它的土地兼并一直很严重,但同样,宋朝的经济却十分的繁荣。

这其中,第一点就是因为黄巢起义及五代十国战乱带来的结果,宋初之时,虽然全国有六七成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手里,但很多地方依旧有着大量荒芜的土地。

这第二点,就是因为宋朝根据当时的情况,在税收,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政策。缓解了部分土地兼并带来的矛盾,再加上大地主规模化生产,增加了土地的产出,也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一部分劳动力进入了手工业,商业等领域等等。

宋朝主要还是三冗问题带来的各种赋税不断增加,进而不断压迫所有百姓,造成社会动荡等等的问题。

不过,这里面的内容,要说的话,那可就太多了,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

咱们还是说到四川,相比于其他地方虽然有土地兼并问题,但百姓尚能过活,四川那可真是严重到了极致。

这里,大量存在着一种叫做“旁户”的百姓,旁户类似于佃户。

所谓佃户,就是自己没地,靠租地主的地种为生的人,在宋朝时期,一般这种被称为“客户”。

客户也分成了好几种。

而旁户算是其中最最底层的客户了。

别的佃户,要是被地主压榨得狠了,大不了老子不租了,去租别人的地种,去做小生意去,到时候朝廷找你地主收税的时候,你没粮粮食交上去,看你咋办。

简单来说,这种可以随时跑路的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弱,人身自由度相对较高,所以地主为了完成朝廷的税收,也不能太过分的压榨,要是佃户们发狠一起跑路,没人种地,那就比较麻烦了。

所以,有一些相对比较仁慈的地主,还经常会在收获之后,请佃户们吃饭,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今年的劳动。

而旁户则不一样,他们基本上所有的人身权利都依附在地主身上,就算地主怎么剥削,也不能跑,就跟签了卖身契的人差不多。

四川,就大量存在这种旁户,往往是数代人,都是跟着自家的地主混的,说是地主的奴隶,那也差不太多。

因为四川没经过太多战乱,所以本来就土地兼并超级严重,还存在旁户这种情况,很多地方旁户的数量甚至占了所有人的七成以上,更严重的,甚至八成,九成。

再加上宋朝灭了蜀之后,将蜀地的大量金银布帛等等财物,全都运往了京城,号曰:“日进纲”,一搞就是十几年,搞得蜀地这个人多地少的地方,更是雪上加霜。

一些百姓在种地之余,还要搞一些副业才能生存。

在后来,宋朝还在四川设置了“博买务”,垄断了布帛交易,后来又把茶叶也纳入官营,不准小老百姓私人,个人自由买卖。

这一下,豪强地主都笑哈哈了,各种低收高卖,低价收布帛,茶叶,高价卖米等等。

在这样折腾下,四川百姓终于受不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