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78章 不杀士大夫

“什么?我大宋不配拥有名将?”

赵匡胤简直要疯了,这天幕一提到宋朝,就是什么挫宋,弱宋,现在又来一句这样的,难道他的大宋真的就这么挫吗?

赵光义看着双眼通红的赵匡胤,吓得赶忙往外跑,上次差点被一拳干死了,他怕了,他还没坐上龙椅享受哪怕一天呢。

同样,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全都气得不停的拍着大腿。

至于南宋的那些个皇帝,除了愤怒之外,全都在思考着文天祥的建议是否可行。

但很快,如宋理宗赵昀,冷哼了一声,道:“不行,那样只会让藩镇做大,重演五代乱象。”

宋度宗赵禥:“设置四个藩镇吗?丞相,这可以吗?要是藩镇做大了怎么办?”

至于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又又又看到岳飞的名字了。

他再次纠结了起来,秦桧见状,立马上前道:“官家,您切不可被上面的内容迷惑啊,藩镇做大的后果,咱们承担不起啊。”

赵构道:“朕是在考虑岳飞的事情。”

秦桧又道:“事情已经这样了,倘若...”

“行了,你别说了,让朕想想...”

...

唐朝,李世民皱起了眉头,他看到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那是个什么情况呢?地方军阀做大?

玄宗时期,李隆基看到藩镇割据,心中陡然一惊,仿佛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一般。

“藩镇割据,安史之乱?莫非是安禄山?”

“陛下,什么安史之乱呀?那孩儿对咱们如此孝顺,怎么可能有异心呢?快来吃荔枝,咯咯咯!”

一旁,杨贵妃斜靠在椅子上,手指间夹着一颗剥了皮的荔枝。

...

【1275年,贾似道抽调10万精兵,带着无数的金帛,器甲,粮草,乃至于妻妾,离开京城,前往长江中游御敌。

此时的鄂州已经被元军拿下,贾似道抵达芜湖之后,夏贵就给他递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宋历三百二十年”。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

贾似道抵达前线之后,还想玩1259年和忽必烈和谈的那一套,但现在的元军,早就定下了灭亡南宋的目标,怎么可能答应呢?

贾似道大败!逃回扬州,群臣群起而攻之,要求处死贾似道。

最终贾似道被贬斥为高州团练使,在前往赴任的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

说真的,有时候,看着宋朝的历史就很生气。

对比一下宋朝和明朝,同样是以文制武,但明朝的文官在军事上的表现,却是完全碾压了宋朝。

如民族英雄于谦,如戚继光抗倭背后的最大支持者和统帅胡宗宪,如比肩孔子的心学大家王阳明,还有进士猛男卢象升,还有颇具争议的袁崇焕等等。

这些人或主政一方,统筹战略,或亲自上阵,指挥杀敌,都还干得挺不错。

而宋朝呢?

那些主政边镇的文官,可以说大部分都搞得很烂很烂,就如同当初的西夏立国,要是搞得好,西夏说不定根本没机会独立。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这次我们先不考虑其他各种因素,仅从宋朝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来看。

明朝,为啥军事表现不错的文官不少?他们要是把事情搞烂了,那是真的有可能要被摘掉脑壳的。

所以,自己不懂那就找懂的人帮忙,听会搞之人的话呗。

而宋朝,搞得再烂又如何?大不了贬去偏远地方,还是继续当官,过几年再让同僚在朝廷里吹几下,说不定又回去咯。

再看看宋朝的武将,那是一个比一个憋屈,就算是做到枢密使又如何?那只不过相当于是挂了个名,见到比自己低级的文官,都得战战兢兢。

自从那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欺负孤儿寡母以来,宋朝对武将的压制可谓到了极致。

文官犯错,毛毛雨咯,武将犯错,不管真假,先往死里整上一套再说!

就像那北宋第一名将狄青,战功赫赫,最后做到了枢密使,结果呢?

先是被人污蔑家里的狗长角了,院子晚上会发光。接着,就因为京城发大水时,搬家到大相国寺,在佛堂住着。

最后就这样被文彦博,欧阳修等一众北宋名臣给罢免了枢密使,外放到陈州当知州,最终在憋屈中病死。

狄青离开前问文彦博,他究竟犯了什么错?答曰:无错,朝廷忌惮。

呵呵,要是换文官当上了枢密使,随便欺男霸女,巧取豪夺,贪赃枉法,那叫事吗?

正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

读书人,心眼子多啊!

回到刚才,说到底还是个责任心的问题,没有对等的处罚手段,有几个人做事会上心呢?

所以说,该杀还得杀,犯了该杀的罪,就得摘掉脑壳才行,这才公平!才能让一些人有敬畏之心。】

...

“啊?朕!混账啊!士大夫,士大夫,混账!”赵匡胤脸色一片惨白,而后他一拳朝着赵光义打去,只不过就在拳头即将打到赵光义身上的时候,他急忙变拳为掌。“啪!”

“皇兄,臣弟又犯什么错了?你怎么又打我?”赵光义没躲开,捂着火辣辣的脸,十分的委屈。

“无错,想打你而已!”

...

“这...不杀士大夫,是哪个混账搞出来的?”宋太宗赵光义也很懵逼。

...

宋仁宗时期,北宋名臣范仲淹感觉有点心虚,脸也有点红。

文彦博,欧阳修等人也是面色难看到了极点。

宋仁宗赵祯呆呆的看着天幕,低声自语道:“难道朕错了吗?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错了吗?”

...

南宋,宋高宗时期,天牢里,岳飞颓然的叹气,往日,他哪怕是受到那些人的折磨,他的眼睛里也有光,但现在,他的眼神确是显得暗淡无比。

同样叹气的,还有韩世忠等一众在家的武人!

...

秦朝,秦始皇脸色严肃,道:“不杀士大夫,这什么混账规矩?这不是让那些人无法无天吗?”

...

汉朝,汉武帝冷笑道:“这赵匡胤,是蠢货不成?这不是给那些读书人发了免死金牌?那还不怎么烂怎么来?读书人心眼子的确比武夫多太多了!”

...

北齐,高洋忽然冲到卫士旁边,拔出卫士的刀子,一下子捅在了一个大臣的身上。

“陛下,您...您...为何?”那名官员捂着肚子,呆愣的看着高洋,然后噗通一声趴在了地上哀嚎。

“哦,朕看天幕说宋朝不杀士大夫,朕就看看杀一杀,也没什么嘛。”高洋笑呵呵说道。

“陛下,臣无罪啊...”官员挣扎着说道。

“不就是捅你一刀吗?哔哔赖赖的,来人,摘了他的脑壳!”

...

明朝,朱元璋冷笑,看着群臣,道:“所以说,宋朝不杀士大夫,那简直就是愚蠢透顶,谁要是犯错了,就该直接杀了,不然你们这些人心眼子多啊,什么事都敢干,什么篓子都敢捅!”

台下群臣的脸色那叫一个难看啊,这天幕啊,越来越不给他们活路了。

胡惟庸的事情,都杀了那么多了,这以后不得杀得更痛快啊。

李善长的脸色逐渐的变得苍白起来,他想起了当初胡惟庸想要造反,拉拢他的事情,他可没跟朱元璋报告啊。

希望,没人知道吧!

...

清朝,乾隆终于是第一次觉得十分认同,他笑着道:

“这才说得对嘛,那些个文人整天瞎哔哔,就得割他们脑袋,让他们感到害怕,通通闭嘴,不敢乱来!”

..

【另一边,文天祥抵达平江之后,元军从金陵进入常州。于是,文天祥便派兵援助常州。

麻士龙、朱华、尹玉先后战死或战败,张全一箭不发逃走。

元军占领常州,进行了大屠杀,吓坏了许多人,很快,平江守将也不战而降!

贾似道被罢免之后,陈宜中为相,他命文天祥退守余杭,担任临安府知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